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2日 16:33 来源:
首届世界汉语大会20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以及大学校长、汉学家和汉语教师等聚集一堂,围绕“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7月21日 新华网)
无疑,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彰显了汉语热在国际语言运用中的持续升温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吸引了国际眼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令人激动和鼓舞。
据悉,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共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在信息科技方面,中文视窗系统、中文互联网、中文搜寻网站日渐蓬勃;在影响世界的国际组织、国际公司、国际媒体和世界知名大学中,有上百家拥有中文网站和网页。美国国务院设有中文网页;美国最权威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英国的《财经时报》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都开设了中文网页;《财富》杂志所评出的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大约三分之二已经在中国开设了分支,并大部分开设了中文网站。在电视媒体方面,全球中文频道大量涌现。
然而,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汉语热”并非说明汉语已经成为世界强势语言,汉语言的空间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仍处于弱势。 这既有国际环境的影响,诸如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化条件下,语言研究水平不高;国内众多的方言使汉语缺乏内部的一致性;文字尚不够规范等。而另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年来汉语遭遇“外热内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了解汉语,另一方面却是国内全民“疯狂学英语”。这种反差,极大地削弱了母语的继承与发扬。
固然,传播广泛的语言也是强国的标志。但汉语是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学好母语才是强国的基础。但在实际中,我们对外语学习的热度远大于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当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和进步,但凡事皆有度,如果过多的将精力用之于学习外国语,必忽视自己的母语和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把握。语言强大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强盛,冷落母语将使我们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使我们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趋势脱节,得不偿失。
作为中国人,母语和外语孰轻孰重,应有一个明晰的界限。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地让汉语热起来,汉语才能真正地热遍世界,其走向世界强势语言也就指日可待了。(陆志坚)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