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0日 08:39 来源:
经济日报消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结合广东省湛江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就要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就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一、从创建生态文明村起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湛江2005年全市总人口713.9万,其中农村人口530多万,占74.2%,农业仍占相当比重。近年来,湛江市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以“四通五改六进村”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各地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广大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通五改六进村”即通路、通邮、通电、通广播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党的政策进村、先进文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优良道德进村、卫生习惯进村、法制教育进村。以“四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以“五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六进村”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几年来,以实施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工程为重点,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切入点,2000年初,从遂溪县开始,相继在吴川市、徐闻县的部分农村开展试点工作。2002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湛江市开展“四通五改六进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在全市全面铺开创建工作。几年来,先后在遂溪县、吴川市、徐闻县、廉江市等地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分类进行指导。
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培育了农村文明乡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激发了农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广大农村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生态文明村建设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推动了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44.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5.97%和30.58%。
二、从实现农民切身利益着手,因地制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湛江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使各项工作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认真总结各地做法,不断创新内容方式,初步形成并不断充实以“四通五改六进村”为载体、以生态文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
(一)采取措施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从占全市农业半壁江山的糖业入手,根据有关产业政策,坚决关停12家糖厂,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关系300多万农民利益的糖业已脱胎换骨、重现生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引导广大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全面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本地资源、优势产品构建浆纸、对虾、珍珠、禽畜、果菜、蔗糖等六大特色产业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向群众推广农业良种良法,有效提高了亩产量和市场收益。
(二)以“四通五改”为突破口,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农民长期以来用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农产品卖难等实际问题。5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湛江市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资金达40.8亿元。其中,投入近10亿元,实施雷州半岛西南部改水治旱工程和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新增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6万亩;投入12.37亿元,完成镇通村公路路面硬底化3664公里,占总里程的65.4%,完成村村通路4400公里,占总里程的63%;投入11亿多元,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三)坚持用群众首创的典型带动面上创建活动。建设新农村,切忌形式主义,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几年来,我们善于在各地农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新做法、新经验,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互相促进。各地党委、政府及时引导推广,生态文明村形成了点多面广、特色鲜明,从亮点到亮线、从亮线到亮片集群发展的局面。
(四)坚持发动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几年来,除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各地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种形式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投入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村建设。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我们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举措,贯彻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大力开展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举办农村文化节的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既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催生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使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融入了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特征的内容,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三、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结合湛江市的实际,新农村建设近期要努力做到“六个一”:制定一个合理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节约用地的原则,对每个村庄的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文教卫生、生态环境等进行合理规划。发展一个特色产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实行一村一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形成一批特色村、专业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一批改造工程。推进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等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一个公共村场。坚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根据农民居住与活动的特点,建设一个方便村民开展健康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场所。营造一个干净环境。坚持整治环境卫生,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建立健全清洁卫生制度,营造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种上一片成荫绿树。充分利用村道村场、房前屋后和其他空地,多种花果树木,保护好原有树木树林,营造大批绿色生态村庄。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作者系中共广东湛江市委书记)
责编:刘彦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