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3:25 来源:
专题: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怕的就是农村没有人才。”王章平(云南省云县涌宝镇副镇长)委员告诉记者,在一些农村,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了解相对比较少。(3月11日《人民日报》)
建设新农村是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的大好事,农民也有极大的热情。然而建设新农村光靠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只有农民们的思想观念、言行、能力提高了,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能真正推动新农村建设,否则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劳民伤财。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要千方百计留住和引进农村建设人才,要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培训,在农村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政策宣传栏,深入浅出地回答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出适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本土人才”,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现实。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各种农业人才、科技人才、经营人才却异常缺乏。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现在我国每7000亩土地只有1名农技人员,每7000头牲畜只有1名兽医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一。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掌握一定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今年两会上,如何培养新农村人才、如何让更多的人才能留在农村,也成为代表委员非常关心的话题。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生铁所说:“农大的学生不归农,毕业后没有几个到基层去搞农业,这样下去,农村就更缺乏人才,农业怎么发展,农民怎么致富?”
任何事物都是人干的,人才是第一基础。建设新农村同样需要人才,那如何培养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呢?首先要在用人体制上下功夫。要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要树立正确的识人、用人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要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要为那些品德好、能力强、业绩高的人才提供创业机会、搭起干事舞台,开辟发展空间。
其次要用好现有人才。用好现有人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地方常常抱怨没有人才,不惜物力、财力到外地引进人才,却对本地区、本单位的人才视而不见。这种舍近求远的“灯下黑”,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压抑了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甚至会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要知道:“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就提醒我们要善于从农民队伍里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用好人才。
第三要在人才待遇上下功夫。前不久北京选拔大学生当村官,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报名参加,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待遇上,即大学生村官在合同3年期内,月工资将从2000元逐渐增至3000元,并由政府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聘用两年考核合格者,还可以转为北京户口。正如许多代表委员所说,农村想要留住人才,可以靠感情留、靠事业留,但关键还要靠待遇留。
由于待遇上没有跟上,越是贫困越是需要人才的地区,就越是招不到人才。针对这一情况,有代表委员建议:一方面,高校可有针对性地在农村高中挑选一些真心愿意毕业后回到农村,在基层扎下根与农民共同奋斗的学生培养,招考时可以适当地降分,学费由国家、省市县甚至村里一起负担,毕业后回乡工作,类似于“委培”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技术的青年农民骨干,同时对农村里一些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土专家提供好的进修机会,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内部动力。
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仅要靠感情、待遇,还要靠事业、靠良好的用人环境。既要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创业环境,更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否则人才再多,也留不住、用不好,更谈不上为新农村建设须知贡献。(作者:大别山小银子)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