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视频特刊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进入[新闻会客厅]>>
| |
刘友凡、崔永元 |
| |
朱少清一家三口 |
CCTV.com消息(新闻会客厅?小崔会客):
主持人:各位朋友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客人是湖北省副省长刘友凡先生,让我们热烈欢迎他。您好。他们说做省长,做省委书记,说话要特别严谨,但是我作为一个主持人,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说话特别随便,您说我这辈子是不是也没有当省长、省委书记的机会了?
刘友凡:但是你跟省长、省委书记对话的机会很多。
主持人:光对话的机会有什么用,其实我也想当省长或者省委书记。
刘友凡:您可能当得更好。
主持人:您是觉得主持人说话随便一点没太大关系?
刘友凡:我感觉小崔对他的客人都很友善,都很坦率,所以大家来我看也用不着准备,大家聊聊天,说说家常。
主持人:您要有这样的心理我特别高兴,因为其实我还是做了精心准备的,比如我说跟湖北省的副省长谈话,我应该开始怎么说呢?我怎么夸他,他才能高兴呢,因为这个,昨天晚上都没睡好觉。
刘友凡:其实要说准备,我们到这儿来怎么准备也是一场遭遇战,再怎么准备也没有你准备得充分。
主持人:其实咱们采取最简单的原则就可以,就是实话实说。对,这是最简单的原则。刚才咱们在化妆室里是第一次见面,咱们两个都被化妆师给化了一下,现在作为电视观众看咱们两个人都特别精神。
刘友凡:我感到很满意,形象这么简单地扫描了一下,我就感觉真是好多了。
主持人:好多了,增色多了。刚才也看到了您不化妆的时候,说句心里话,没现在这么白。
刘友凡:没这么白。搞农业,一天到晚就是野外作业,白不起来。
主持人:那能不能这样说,凡是比较白的省长就是不下基层的?
刘友凡:不是这样,那是他的基因好。
主持人:就是有的人怎么晒也不黑是吧?
刘友凡:也不黑。
主持人:您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是什么年代的事情?
刘友凡:这么说吧,我们是生在农村,老三届,上山下乡,当了三年农民,后来工作以后,主要是跟农民接触。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说说当时农村的穷,有多穷?
刘友凡:知识青年下乡,那个时候都是18岁、19岁,应该说年轻体棒,一天十个工分,十个工分下来,到分配的时候,不到四毛钱,就是这样。
主持人:不到四毛钱,那就是最多的了。
刘友凡:那就是最多的了,所以我当时想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响,这首词原来在课堂上学的感觉和我们到田间的感觉不一样,农民真是艰辛。
主持人:包括最经常听的,比如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时候都能有特真切的感受。
刘友凡:你只有在田间劳动,和农民犁耙声响在一起的时候,你才有那种感觉。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了对农民的感情。
刘友凡:应该是这样。后来在老区工作,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贡献很大,当时一个民谣,叫小小红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48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农民支持中国的革命,贡献真是伟大。
主持人:湖北红安,好像光将军就出了一百个。
刘友凡: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后来防汛的时候,当时大堤都没有加固,大堤上面修子堤,那就是一米宽,一米高,那也能够挡住几万个流量的洪水,农民就在江堤上竖生死牌,立军令状,农民吃的什么?吃的是冷饭,是泡菜,就那样没日没夜地干,挡住了洪水,所以我感到农民的力量真是伟大。
主持人:其实我最近读了一些资料,有这样的感觉,实际上很长时间是对不起农民的。
刘友凡:这么说吧,我们国家当时刚刚解放,一穷二白,为了国家的工业化,当时实行二元制度,使农村支持了工业化,使农村支持了我们国家城市化的建设,所以如果没有农民,可以说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开放也好,现代化建设也好,农民的贡献我觉得用“功不可没”这个词还说得不够。所以我们胡锦涛总书记说,叫返璞,工业返璞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返璞。什么叫返璞?就是母亲用乳汁养大了子女,子女长大了之后应该孝敬父母,农业就是一个母亲产业,它支持了工业,现在我们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城市化,应该说是初步阶段,或者是接近中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要像子女回报父母亲一样,返璞农业,我觉得这个感情应该上升到这个高度来认识,绝对不是对农民的施舍,对农民的恩赐,这是一种义务,是一种神圣的责任。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其实对您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您是湖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您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好,就得对农业相当熟悉,相当了解,您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
刘友凡:我觉得自己在尽职尽心尽责,但是还很不够。湖北农民的收入,我感到最苦恼的就是农业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我们和沿海农民的收入,和沿海省份差距在拉大,而且和城市里面居民的收入也在拉大,农村内部的农民互相之间的收入也在拉大。
主持人:您怕不怕我在现场给您来一个考核。
刘友凡:我相信小崔不会难住您的客人。
主持人:我的意思就是说,我请上一户湖北的农家,您来跟他们聊一聊,然后也给您出一些难题,看看您对您所管的农业到底熟悉不熟悉。
刘友凡:没关系,在小崔这儿做客,咱们聊家常,应该是很好的。
主持人:好,那我们就掌声欢迎来自湖北仙桃的朱少清一家,让我们欢迎他们。您好。省长,您先猜猜他们三个人的衣服,是平时就穿这样的衣服还是为了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专门买的衣服?
刘友凡:直观看,这看来不是买的新衣服。
主持人:也就是他们家里的收益情况应该很好。
刘友凡:应该是收益比较高的户。
主持人:省长说得对不对?
朱少清:对。
主持人:不是专门买衣服?
朱少清:不是的,这都是旧的,已经穿了两年了。
主持人:孩子的衣服是专门买的吧?
朱少清:也不是。
主持人:你今年多大了?
朱 磊:19岁。
主持人:这个都穿20多年啦?
刘友凡:在哪儿上学?
朱 磊:在武汉理工大学上学。
主持人:武汉理工大学,其实这个在大学生里也不算什么太时髦的衣服,学生们可能都穿这样的衣服。省长还猜你们家收入比较好,好吗?
朱少清:还可以。
主持人:你要说可以,省长以后就不管你了。
刘友凡:你们现在家里是种田还是搞养殖,种植业还是养殖业?
朱少清:种植和养殖。
刘友凡:种的是什么?
朱少清:种的是棉花和水稻。
刘友凡:多大面积?
朱少清:有80亩田。
刘友凡:80亩田种棉花那算大户。
主持人:算大户是吧?
刘友凡:算大户。
刘友凡:养的是什么?
朱少清:养的是鱼和鸭。
刘友凡:水面有多大?
朱少清:有二十几亩田。
刘友凡:这样算起来,一亩棉花一年可以收入800块钱,纯收入800块钱。
朱少清:大概差不多。
刘友凡:养鱼纯收入一年两万多块。
朱少清:还有鸭子,还有五六万元吧。
刘友凡:还有养鸭子,一年下来有十几万块钱是不是?
朱少清:对。
刘友凡:那在在农村来讲是比较好的了。
主持人:要都是这样咱就散会就行了。
刘友凡:那我得用建设新农村,我就可以完成了。
主持人:我调查一个情况,他妻子是城市户口,他是农村户口,然后她嫁给了他。
刘友凡:那不简单,那叫天仙配。为什么说天仙配?城镇户口、农村户口,在前些年来讲,那就是一道鸿沟,城里的姑娘嫁给农村户口不可能。
主持人:她是吃商品粮的。
刘友凡:吃商品粮的嫁给吃农村粮的,吃农村粮的那叫董永,是天仙配了。
主持人:您讲讲当时怎么看上董永的?
胡凤霞:他人长得好,人长得很帅。
朱少清:帅吗?
主持人:很一般我觉得。还没有我跟省长好呢。你当时就觉得除了他形象好,还有什么优势,所以你愿意嫁给他?
胡凤霞:他的优势,他看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它。
主持人:就是有困难敢冲上去是吧?你有什么困难?
朱少清: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当时下岗了以后也想到怎么办,这条路以后生活怎么样,怎么过下去。下岗以后,他种田能不能跟着他吃苦,我也不会种田,能不能跟着他体验农村的生活。
主持人:当时挺犹豫的是吧?
胡凤霞:也不是犹豫,我犹豫的是我不会种田,不能够帮他。
朱少清:她说我去淘米,她去给我提篮子。
主持人:这个是我们从你们家拿来的,这是养鸭用的,它有很多种用途吧,咱们先让省长说,看他说得对不对。这个养鸭要用这个叫煤油灯。
刘友凡:这个应该叫马灯,我们提着叫马灯。
主持人:跟马没有关系吧?
刘友凡:跟马有关系,提起来叫马灯。
主持人:您说说它的在养鸭的时候起什么作用?
刘友凡:一个是备停电之用,停电。
主持人:停电了,拿它当照明工具。
刘友凡:照明工具。第二个还可以起到点灯诱蛾的作用,把它点起来以后,可以诱虫子。
主持人:叫飞蛾扑火。
刘友凡:对鸭子的食性有一条,对虫子,对飞蛾特别敏感,它就喜欢吃这个东西。第三个作用,好像听说鸭子下蛋,鸭子是晚上11点钟以后下蛋,如果没有灯照着,鸭子下蛋就相对有固定的地方,有灯照明,它就可以下蛋。
主持人:黑灯瞎火的鸭子找不到下蛋的地方,鸭子自己提着油灯去找下蛋的地方。主人提着油灯给鸭子照路是吧?
刘友凡:放鸭棚上边。
主持人:您得实话实说,省长如果说的对,我们就说对,如果不对,就要指出来说不对,因为他主管农业,不能有错误的判断。
朱少清:说得很对。
主持人:你们是干什么用?
朱少清:这就是刚才省长说的,就是我们那个地方刮风下雨,风挺大的时候,我们一般为了保护老百姓安全,就要停电,在这段时间,这个鸭子要照明,因为它喜光。
主持人:这个也不用省长,我也能猜到,停电的时候用它照明,这个是最好猜的。
朱少清:对,就是照明,再加上鸭子喜欢光,光可以刺激它生蛋,刺激它多下蛋。
主持人:光可以刺激鸭子多生蛋,有这么回事吗?
朱少清:有。
主持人:有多大差距?
刘友凡:你的鸭子现在一只鸭子下多少只蛋?
朱少清:一只鸭子可能每一年要下两百多枚。
刘友凡:两百多,多少?
朱少清:两百一二十个吧。
主持人:如果用这个照着它能下多少?
朱少清:不照它就不会下这么多蛋。
主持人:这个差距有多大,我想知道,如果不照着它会下多少蛋?
朱少清:不照着会下一百六七十只。
刘友凡:鸭子这么说,一般正常的产蛋期,一年280枚蛋。
主持人:刚才省长还说了一个飞蛾扑火,说可以用它来引虫子,有吗?
朱少清:对。鸭子特别爱吃。
主持人:但是它能引来虫子吗?
朱少清:能。
主持人:这么小的灯才能引来几个虫子,您看我们演播室这么亮也没有虫子。
朱少清:你们这里是北京嘛,我们那里是农村,你们这里根本没有虫子。
主持人:除了省长说的这三条,还有什么用?
朱少清:没有了。
主持人:我觉得观众都不相信,肯定说你们俩是事先商量好的,总得有点不一样,问儿子,儿子朱磊,朱磊讲实话,还有什么用?
朱磊:基本上就是省长说的这三条吧,据我所知是这样。
主持人:你是学生,你不太懂这个事儿,问你妈妈,还有什么作用?
胡凤霞:就是省长说的这三条。
主持人:其实我也知道它有三个作用,而且我也知道对养鸭子的人来说,灯特别重要,所以我给你准备了一个礼物,也是一个灯,我现在想送给你。
朱少清:谢谢。
主持人:这是一种很新型的台灯,你看都是发光管,那个台灯有一个什么好处?你看没插电吧。
朱少清:吹口仙气它就亮了。
主持人:吹口仙气它就亮了。
朱少清:那我吹它灵吗?
主持人:你试试。
刘友凡:真不错。
主持人:实际上它是可充电的台灯,你充一次电就可以用十个小时,我估计你要照你们家的鸭子,一天就能生三百多个蛋。送给你。你知道咱们有一个环节就是客人见面要互送礼物,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也通知你们了,不知道省长准备了没有?你们准备了没有?
朱少清:准备了。
主持人:好,那客人先交换一下见面礼。
朱少清:这是我们襄樊市的民间艺人手工雕出来的。
主持人:木雕是吧?
朱少清:对,木雕,现在我们党的政策比较好,基本上我们农业作业都是用机械化取代了牛耕,这个东西以后可能就放到历史博物馆里了,送给省长。
主持人:大家记着,省长收了农民的文物一件。
朱少清:这个东西是送给你的。
主持人:我也拿了,那就是普通的工艺品,不是文物。
刘友凡:谢谢。
主持人:做得非常精美,非常漂亮。
刘友凡:非常精美,这是我们传统农业的一个象征,农耕文化很珍贵。
主持人:可能我们这一拨人还知道这个事儿,我估计像朱磊的儿子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了。
刘友凡: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2006年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湖北省进村入户一百项技术,送给您,这是光碟。这个光碟有养鸭、鹅养殖技术。
主持人:这是光碟。
刘友凡:再一个就是我们和小崔共同送给您的。
主持人:不,这是省长自己买的,DVD。
刘友凡:DVD。
主持人:用这个DVD看这个光碟。
刘友凡:这个是地道的沔阳红心蛋。
主持人:你先别说,我要考考省长。
刘友凡:沔阳红心蛋。
主持人:这个是什么?鸡蛋还是鸭蛋?
刘友凡:这个是盐蛋,盐蛋,咸鸭蛋,腌制好的。
主持人:这个呢?
刘友凡:这是绿壳鸡蛋。
主持人:这是鸡蛋吗?
刘友凡:对,绿壳鸡蛋。
主持人:这不是鹌鹑蛋吗?
朱少清:不是,这是我们农村的土鸡蛋。
主持人:土鸡蛋,所以这个壳是绿色的。
朱少清:对,绿色的,有保健作用。
主持人:好,您请坐。
刘友凡:这个很珍贵的,出口到欧盟。
主持人:不是,我觉得这个不珍贵,省长都认识这更珍贵。
主持人:省长,您为什么这些东西认得特全,是不是经常有人给您往家里送?
刘友凡:一方面是工作的关系,工作的关系,也尝尝鲜。
主持人:就是经常到底下看的时候有时候去尝尝鲜,就熟悉了。那您跟我们讲一讲,在湖北的农村,像他这样的家庭多不多?
刘友凡:像这样的家庭,目前来说,只能说是典型,不太多。我刚才说了,农民的收入一个是平均数,一个是大多数,现在我们正在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蛋,把它做大做强,使更多的农民能够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能够提高收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主持人:您说很多农村家庭不如他们,主要是差在哪儿呢?是哪些工作没做到?除了省长不太重视,还有什么?
刘友凡:我们的工作说明还有不到位的问题,再一个,农民对那些技术还有一个接受的问题。刚才小朱就说了,他开始下乡,第一年是全赔的,受了灾,他如果第二年不再坚持下去,那就破产了。因为他们原来在这方面也比较熟悉,有这方面的专长,再加上他的妻子支持他,有精神支柱。还有乡政府给他们修了水利,湖北有两句话,就是说保命靠江堤,保收靠泵站。因为一下雨,江汉平原一下雨就积涝,水排不出去,就淹掉了,所以水利的问题对湖北来讲,对中部来讲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所以省委省政府今年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投入。
主持人:这是政府做的工作,就是把基础设施给大家做好,准备工作给大家做好。
刘友凡:他们就可以一展身手。
主持人:作为农户、家庭,作为个人您觉得他们首要要做的是什么呢?
刘友凡:他们一个是技术的学习,要学习技术,这是第一位的问题。第二位的问题就是说要建立一种机制的创新,第三就是要实施标准化生产,那个标准化生产,现在种菜的农民就有三句话,他说叫拿着订单种,第二,量着尺子长,第三贴着标签卖,农民知道了,知道这些事儿以后,农民胆子就大了,然后他就可以做,有了这么一个大的环境。
主持人:贴着标签卖的意思是把它打成品牌,是这意思吧?
刘友凡:品牌,标准化生产,这样就能赚好钱。比如说就是这个红心鸭蛋。
主持人:这就没有标签。
刘友凡:现在拿到你这儿来的没有贴上标签,到美国去的,到欧盟去的,这上面原来都是有泥巴的,他把那个黄泥都洗掉了,因为见小崔,小崔请客。
主持人:我们这次这个节目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我们请了清华的EMBA到当地去体验生活,到朱少清他们家的是昝圣达先生,让我们欢迎他。你好。您去的是朱先生家是吧?
昝圣达:对。
主持人:住了多长时间?
昝圣达:两天。
主持人:实在住不下去了是吧?
昝圣达:没有,我去了两个村,在他家里一天,另外一个村待了一天。
主持人:我们先看看昝先生在湖北体验生活的情况。
| |
昝圣达帮朱少清干活 |
(昝圣达达在湖北体验生活)
昝圣达:家里养不养殖什么东西,有没有人在外面打工?
农户:老公在外面打工。
昝圣达:现在种田亏本不亏本?
农户:不亏本。
昝圣达:现在缴不缴什么费用?
农户:村里不缴什么费用。
昝圣达:你有没有考虑到将来养养鸭子,养养鹅什么的?
农户:没有什么手艺,就种田。
昝圣达:没这方面的。
农户:对。
刘友凡:很真实。
主持人:您先表扬一下,口头表扬一下,一个EMBA能做到这样不容易。
刘友凡:一个EMBA,一个亿万富翁吧,一个企业家。
主持人:您是亿万富翁是吗?
昝圣达:我自己没算过,但是我们现在公司有28家子公司,有八千多个员工,具体多少钱也没算过。
主持人:现在算算也行,我想听听。
昝圣达:等有做完节目以后,回去慢慢算给你听。
主持人:不愿意露富这个企业家,肯定亿万都不止,不容易。
刘友凡:不容易,到农村体验生活。
主持人:我们给您交代了三项任务是吧,都完成了吧?
昝圣达:都完成了。拍了一张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这是我在两天的体验当中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主持人:为什么最喜欢它呢?
昝圣达:这金灿灿的油菜花好像在告诉人们建设新农村的春天到了。
主持人:就这一个意思吗?我还看农民穿的衣服都是破的呢,我觉得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任重道远。但是您是觉得农村的田园风光特别美是吗?
昝圣达:就是特别美,一望无际的农田,而且排灌设施也比较到位。
刘友凡:麦苗青,菜花黄。
主持人:我们还要求您带回来一个物件,您带回来了吗?
昝圣达:带回来了。
主持人:一把胡琴。
昝圣达:一把小二胡。
主持人:为什么把它带回来呢?
昝圣达:提到农村文化的单调,有人说过,就是早上听的是鸡叫,白天听的是鸟叫,晚上听的是狗叫。但是我这次到了乡村以后,发现富了以后也在自拉二胡,自唱。
主持人:自娱自乐。
昝圣达:自娱自乐,所以围观的这些农民群众也非常多。
主持人:在什么位置?
昝圣达:我是第一天去了一个叫先锋村,在他们农家的院子里边。
刘友凡:仙桃这个地方,农民喜爱花鼓戏,一出村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所以农民就自拉自编自演自乐。
主持人:一般是什么时候?就是说农闲的时候?
昝圣达:农闲的时候,夏季乘凉的时候,大家聚集在一起,拉起来,然后大家乐起来,这是农民的一种。
主持人:有过日子的感觉。
昝圣达:过日子的感觉,这个方式。
主持人:特别吸引您,所以您把这个拿回来了。
昝圣达:对:不但把这个二胡拿回来了,把主人我也带过来了。
主持人:把主人也拿回来了。
昝圣达:带过来了。
主持人:在哪儿?
刘友凡:在那儿。
主持人:您好。那呆会儿节目结束的时候您给我们来一段好不好?
观 众:好。
主持人:我接着问昝先生,我们还要求您做一个调查,您做了吗?
昝圣达:我做了两方面的调查,第一个我到了先锋以后,这个村总共有440户人家,其中是以养鳝鱼为主,养鳝鱼大概四百户,除了那些没有劳动力的或者有少量外出打工的,其中都是以养鳝鱼为主。
主持人:黄鳝是吧?
昝圣达:黄鳝,这个村由于养鳝鱼富起来以后,但是我通过调查以后发现,他们基本上有半年时间是没有事做的,有半年时间是在精心喂养鳝鱼。
主持人:您是看不过这个闲是吧?
昝圣达:闲的时间比较长,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锋村走了第一步,从过去的种植业转化为养殖业,而且养鳝鱼利润是种地的大概十倍以上。但是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鳝鱼哪一天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有没有考虑替代产品,能不能把多余的时间再考虑能有什么产品。如果现在你考虑找点养螃蟹的技术,或者养甲鱼的技术,一旦鳝鱼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能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主持人:那您觉得除了养鳝鱼应该有个什么替代的东西呢?
昝圣达:刘省长对这个可能更加有研究了。
主持人:您不负责任,提出问题来不给解决,不负责任。
刘友凡:他说这个问题很现实,他刚才提到的,一个就是鳝鱼养殖以后发生风险怎么办,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主持人:就像比如禽流感,一下鸡鸭就不好卖了。
刘友凡:对,这是个问题,一个是鳝鱼本身繁殖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你别看鳝鱼就是那么一条鳝鱼,现在人工繁殖的途径我们还没有突破它,现在只是收购那些小鳝鱼苗,野生的,然后再把它养成成鱼。鳝鱼有雌雄同体,小时候它是雌的,产卵之后它就变成雄的,雌雄同体,这个研究我们还没有完全破题。
主持人:这么说风险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刘友凡:风险很有可能,这个问题如果不突破,进一步扩大规模会受到影响。
主持人:这个我们也让朱少清来评价评价,你觉得在农村里,让大家有这种风险意识,有这个可替代产品,难吗这个工作做起来?
朱少清:有一点难度。
主持人:对,因为现在这个就挣着钱呢,为什么要居安思危呢?
朱少清: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东西就是说要研究新的替代品,得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在里面。
主持人:等于又得学一门手艺。
朱少清:然后老百姓还要接受这个技术,要重新再去学。
刘友凡:这里面一个是农民自身追求,不能满足于小富、小康,现在我们山区农民说,老米酒,兜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很有满足感,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我们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有一个过程。第三就是农村的这种保险,我们提倡保险下农村,这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把这些事情做上了,我说发展农村的一些替代产业的问题,相关的来说,相对的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主持人:这个也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了。
刘友凡:这是政府该做的事儿。
主持人:最后我还想再给您出个难题,您把咱们今天谈话的这些内容总结一下,为了让咱们湖北的老乡全听明白,您用各种方言给他们讲。比如先用武汉的方言讲,讲讲新农村发展首要的是什么。
刘友凡:武汉话不好说,建设新农村,现在时机大好,今天小崔请我们到这儿做客,黄陂人说,这是叫哑巴办喜事,好得说不出。
主持人:您说的是武汉话是吧?
刘友凡:武汉话。
主持人:您再用黄冈话给大家说一说。
刘友凡:黄冈话,小崔,伙计,你好,在中央电视台做客真过瘾。
主持人:您再用荆州话给大家说一说。
刘友凡:荆州话,小崔那个好,到你这儿做客不晓得有几好。
主持人:就是说不出有多么好,是这意思吧。
刘友凡:多么好,极好。
主持人:我听说最难说的好像是仙桃话。
刘友凡:这个仙桃话,那个腔调是不大好说。你好,欢迎你到我们仙桃去做客。
主持人:现在我们把这个现场给你们,你们即兴给大家演唱一段。是一个人演出还是两个人演出?
观 众:两个人演出。
主持人:那我跟省长两个人把位置都给你们让出来。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0:30-21:00
《新闻会客厅》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0:20--21:0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