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1:2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顾瑞珍、吕雪莉、董峻
“青海湖在变小吗?”在西直门宾馆餐厅,一位来自海南的代表关切地询问来自青海的人大代表。美丽的青海湖,近年来因生态伤痛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担忧。
青海湖是否会像罗布泊那样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青海湖的“命运”再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美丽湖泊 北中国的生态屏障
青海湖,水域面积44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193.3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柴达木盆地、江河源、祁连山等地区均有较大影响。
作为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宝库,是水禽的集中生活和繁殖育雏场所,也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栖息地;作为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气源,青海湖发挥着环湖周边及更广大地区气候自然调节器的作用,使环湖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1℃以上,无霜期延长了10多天;青海湖盆地形成了优良的牧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及鸟类栖息分布地和独特的高原风景区。
青海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和人文,更在于其生态地位的重要。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如果没有青海湖,柴达木的风沙会向东袭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可能成为一片荒漠。”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考察后认为。
沙进水退 生态屏障深陷生态危机
“青海湖是我们青海的象征,我从小在青海湖边长大,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来自青海的藏族人大代表才福旦给我们讲述说:小时侯,青海湖周边有很多农场,人们年年开荒,结果造成湖水下降、河流断流。青海湖生态恶化严重,周围沙漠越来越大,湖水越来越少。“我们迫切要求加大青海湖的保护力度,希望在环湖地区实施移民。”
近几十年来,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向暖干化转变,作为阻挡荒漠化蔓延的生态屏障,青海湖自身陷入了一场生态劫难。
“在青海湖南岸,由于湖面萎缩,湖水下降,青海湖岸边裸露的湖床随处可见。”在审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程苏说,“青海湖现在的入湖河流只有十几条了,再不治理,再过二三百年,青海湖就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程苏介绍说,如今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场鼠虫灾害频繁、渔业资源枯竭、湿地面积萎缩、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其中,湖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核心问题,不但已直接威胁到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生态和资源安全,而且还对黄河上游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三大问题 代表委员建议科学治理
“我建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程苏代表说。民盟中央考察发现,青海湖环湖生态环境治理上存在着三大问题:
管理体制不顺。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共辖三州七县,全流域在水资源利用、林业生态建设、沙漠化治理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部门和地区利益冲突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开发主体与治理主体不一致,开发中资源利用主体忽视环境成本,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治理缺乏科技支撑。如缺乏青海湖流域水文、植被、气象等生态要素的动态监测体系;草场鼠害治理技术、高寒缺氧区防沙治沙技术和植被建植技术等有待配套完善;人工降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分析研究,青海湖水位监测、数据库建立和预警体系研究,有害物种入侵等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公保尚等代表和委员们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科技支撑体系,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建立由青海省政府负责、由相关部委监督的项目规划与实施机制;成立青海湖流域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创新;采取多元保护措施,完善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体系;在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生态建设目标,在适宜区域特别是生态地位重要或受到破坏威胁的自然湿地,抢救性划建保护区域,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
“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由于雨水充沛和冰雪融水增加等原因,今年青海湖水域面积出现了近15年来的首次增大。”程苏代表欣喜地说,相信在科学治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为子孙后代留住美丽的青海湖,不是天方夜谭。(完)
责编: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