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0:29 来源:新华社
半月谈消息:从计划到规划,从加快发展到科学发展,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十一五”规划草案一露面,就引起了今年两会代表的热切关注。这90页的文本,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勾画出宏伟蓝图,也将给老百姓带来诸多实惠。蓝图绘就之后,如何把这些美好的设想变成现实的成果,把“政府的承诺”变成群众的福祉,人大代表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新思路引领新道路
应邀列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聂卫国,曾参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他对“十一五”规划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十一五”规划有三大特色:
一是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整个规划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今后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定了“六个立足”的政策取向。
二是指标设置导向鲜明。主要表现在:设定的速度是积极的,又留有很大余地,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突出强调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如设立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突出以人为本,设计了大量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方面的指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是工作重点明显转移。“十一五”规划的新内容很多,但核心是四个方面:新农村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的开篇之作,一提出就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给人以很大的鼓舞与信心。
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方春明代表认为,“十一五”规划最大的特点、最大的突破是,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规划的统领,出发点从偏重于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过去,我们制定目标重点在经济增长。现在,加入不少人文、社会、环境的指标,相对于过去来讲,是个质的区别。
“说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
“十一五”规划虽然讲的是国家战略意图、政府工作重点,但是,这些规划的内容大量涉及民生,“说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让人感到很温暖”。
“十一五”规划含金量高、惠民指数高,是代表们的一个普遍感受。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杨振超代表认为,“十一五”规划充分实践了“穷人经济学”。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已开始更加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代表评价说,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头戏,也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一把钥匙”,必将给9亿农民带来巨大实惠。这是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城市才不会出现生产力过剩、产品积压;只有城市生产继续发展,产生大量用工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得到转移;而农业人口持续减少,农产品价格才能提高,农民才能走向富裕;最终,只有农村发展了,农民高兴了,中国才能保持稳定,为更大的发展创造条件。方明说,当总理提到2006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加422亿元时,“我们这些代表内心都十分激动”!
“十一五”规划对教育、医疗、就业、低保等民生问题的大篇幅关注,得到了广大代表的高度评价。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高金浩代表说,“十一五”规划在解决民生疾苦方面内容很全面,措施很具体。他告诉记者:“有人曾问我,你当市长感到最难办的事情是什么?我说,是老百姓的看病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扶贫永远是一个填不满的洞。医疗问题已经继吃饱穿暖之后,成为关系农民生活质量的基本问题。”高金浩说,我看到“十一五”规划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并准备到2010年使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而且这还是一个约束性的指标,我觉得非常好,解决了老百姓的“头等难事”。
“十一五”规划着重强调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等内容,也让不少代表感同身受。吉林石岘纸业董事长南顺姬代表说,她曾建议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筷子,受到温家宝总理两次批示,这让她非常振奋,深切感受到了中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决心。因此,此次来京,她又带来了用玉米淀粉做的牙签,这种牙签可自然降解,晶莹美观,对保护森林大有好处。南顺姬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造纸企业污染大、消耗生态资源多,但这些年我们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尝到了甜头。现在,石岘纸业回收废纸造新纸,每吨新纸节省木材4立方米~6立方米,耗水只是原来的1/6。
好规划要变成真好处
一些代表呼吁,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倡导执行力,不能把规划变成“墙上的饼”,而是要变成群众真正的实惠。
“十一五”规划还有一个细致和深化的过程。海星集团董事局主席、西安大学教授荣海代表说:“有了这些好规划、好政策还不够,还要有具体的支持措施。否则,一些正确战略构思很可能会流于形式、流于口号。”他举例说,国务院曾颁布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但由于缺乏配套措施,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
在落实“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防止“两个倾向”,即部门审批和资金落空。这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杨晓堂代表提出的建议。他说,国家计划部门化,是我们很深刻的一个教训,本来是国定项目,结果变成部门项目,立项、审批、专家论证……基层还要重新跑一趟,“恐怕有的项目三五年时间都下不来”。他认为,国家已确定的项目,一定要明确主体,重在落实,一定要防止国家规划部门化,否则,“十一五”规划很可能变成新的“跑部钱进”,地方都来中央争项目。
“防止国家政策部门化”,“十一五”规划中的这句话,在不少代表中引起了共鸣。荣海代表说,当前政策部门化问题确实很严重。他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按温总理报告所说的,实行“部门职权法定化”,不能部门自己给自己设定权力;二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这么多干部,要在很低的工资水平上维持一定的效率和廉洁度,很难。
“国家管理体制一定要创新”,来自东北延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南顺姬代表大声呼吁,这对落实“十一五”规划十分必要。她说,中央各个部门的权力很大,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多了解基层实际,不能搞一刀切。她说,东北、西北、老少边穷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国家政策也应该有所侧重。这就像父母养了几个孩子,不能生病的与健康的、体弱的与强壮的一样对待,否则,病孩子只能等死。比如落后地区的企业要发展急需贷款,而抵押能力又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担保支持。(半月谈/薛凯 周立民 孟华/编辑:张寒)
责编: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