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07:39 来源:
人民日报消息:曲修霞(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正高级工程师)
陈瑞清(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汪纪戎(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
关注理由
去年以来,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总值140亿美元的30家特大项目被叫停,10个投资约290亿元的违法建设项目被查处,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问题严重企业被挂牌督办等等,“环保风暴”持续不断。
“环保风暴”及其针对的重大污染事件和严峻的环保形势,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他们呼吁,环保工作应建立长效机制,让短期的“环保风暴”转变为“绿色GDP”的考核指标,更加注重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事后追惩。
惩戒:
“环保风暴”刮过要有效
环保部门敢碰硬敢打“老虎”了
曲修霞:“环保风暴”频频刮起,一些大型项目被叫停,说明环保部门敢碰硬了,不再只打“苍蝇”,也敢打“老虎”了。这表明党和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支持。在当前环保形势仍很严峻的情况下,希望“环保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彻底改变某些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错误想法,让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陈瑞清:刮“环保风暴”,是因为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实在太多了。事实上,应该叫停的企业、项目远远比公布的多。对严重违反环保法规、不搞环评、污染严重的企业,就要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不能熟视无睹。
汪纪戎:“环保风暴”刮过要有效果。目前,媒体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对违法事件曝光的强度加大了,在舆论上有助于整治污染环境的执法行为。有政策、媒体和公众的支持,曾一度孤军奋战的环保部门逐渐增强了执法力度,对惩治违法行为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决心。
蔓延:
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
大企业、上市公司也在违法之列
汪纪戎:“环保风暴”的背后,是严峻的环保形势。国家明令淘汰的各类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企业屡禁不止、打而不死。更严重的是,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法违规建设、超标偷排污染物等行为,已从小企业蔓延到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
陈瑞清:在大量破坏环境的项目背后,存在着违法审批现象。一些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门为了狭隘的地方利益,对环境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了很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曲修霞: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和措施薄弱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环保执法部门只有“检查、罚款和建议的权力”,以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致使许多企业宁可选择违法排污。这方面需要重新梳理,加大工作力度。
治本:
建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
建议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陈瑞清:“环保风暴”固然有益,但毕竟是事后追惩。要保护环境,还应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在预防上做文章。我认为应当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资源高效利用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将环保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其中,公众参与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尤其重要,但目前尚属空白。
曲修霞:我今年就提交了“关于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修改以及未来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增设环境公益诉讼条款的立法建议”。环境公益诉讼,是指法律保证公民就其受害的环境破坏行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制度可以鼓励公众拿起法律武器,向侵害公众环境权益的违法审批行为说“不”。
汪纪戎:目前的《环境保护法》是16年前颁布实施的,需要修改完善,增加国家环境政策和各级政府部门环境决策行为、程序方面的内容,建立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和法律监督机制,增加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确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等。真正建立环保的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记者/王淑军 赵婀娜 罗彦)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