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两会文件解读:物价涨幅控制在3%背后有深意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12:31 来源: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新华网记者 刘铮、张旭东、张晓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这样的物价调控目标。相对于去年1.8%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今年3%的调控目标留有了一定的余地。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价格改革的描述,我们能够发现这背后的深意。“价格改革的重点,是逐步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资源性产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就必须对扭曲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资源性产品价格不仅直接关系行业、企业和部门利益,而且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改革需要统筹兼顾。“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总的方向已经确定,但步骤要稳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说。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今年物价调控指标定得比上年实际情况略高,是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必须调整,会对其它行业产生关联影响,会影响到居民消费价格。这项改革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公共事业服务价格还要调整,水、垃圾处理、公交等公共服务价格很多还要财政补贴。一些地方已经作了调整,也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但这方面的调整国家会控制幅度。

  --国际市场价格。我国能源原材料进口量相当大,而这几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必然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

  3%的涨幅总体上看是温和的,但在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价格变动。

  “物价方面,城市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目前可以接受,但低收入者就感到比较困难了。我更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价,比如蔬菜,价格一涨,百姓感觉就很明显。特别是医疗和教育,价格高,乱收费严重,大家意见很大,希望政府加大这方面的调控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姜彦秋说。

责编:于冰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