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闻会客厅?小崔会客]政协副主席周铁农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10:04 来源:
    专题:CCTV-新闻CCTV-4聚焦2006全国两会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视频特刊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进入[新闻会客厅]>>

周铁农

李佩钰到农村体验

  CCTV.com消息(新闻会客厅?小崔会客):

  崔永元:各位朋友好,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今天走进演播室的客人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让我们欢迎他。听说我要采访你,我所有的朋友都为我捏一把汗。

  周铁农:听说接受你的采访,我所有的朋友也都为我捏一把汗。

  崔永元:您这样说好,您这样说我觉得我就特别放心了,首先咱们消除了彼此间的神秘,可能谈话就好进行了。

  周铁农:我们经常看你去采访别的人,但是你很少看我接受别人的采访,所以要说神秘的话,我对你来说还稍微神秘一点,你对我来说已经不神秘了。

  崔永元:现在我特别放松,我就想跟您聊家常,我就想问问您的名字是谁起的?

  周铁农:名字肯定是老人起的,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但是我这个名字起得稍微有点特殊,是我外祖父给起的。

  崔永元:它有什么含义吗?

  周铁农:含义嘛,我生在1938年,那个时候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是重农轻商,就是以农为本,他可能是希望我将来能够和农业有点关系吧,做个农民。

  崔永元:觉得这是最踏实的职业是吧?

  周铁农:觉得那个时候如果家里没有点田,在农村没有根,不管干什么都是没有根基的,好像有这么个想法吧。

  崔永元:其实我这个名字跟您有点相似,您可能没听出来。

  周铁农:要从本和源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你的崔永元的元我体会是本源的意思。

  崔永元:不是,因为我的名字改了,我刚出生的时候是我姥姥给我起的名字,我姥姥是农村的,她给我起名字叫崔满仓,但是那个时候我父亲已经是军人了,他非觉得这个名字土,您觉得土吗这名字?

  周铁农:其实满仓这个名字,当时叫满仓的人可能很多,小说里头叫满仓的人很多,我想咱们现在农民再起名就不会叫满仓了,满仓不是个好事儿,不满仓才说明粮食都销售出去了。

  崔永元:他们怎么跟您说的今天来,是说要接受我的采访是吗?

  周铁农:说是这样说的,说是中央台要做一个节目,特别是打了崔永元的旗号,所以我就来了。

  崔永元:他们可能传达错了,实际上我们今天请您来不是接受我的采访,刚才前面那些就是随便聊聊天,是让您在这个演播室进行采访。

  周铁农:那这个意思我可能理会错了,早知道这样的话我可能就不来了,我更紧张了。

  崔永元:我不知道在您的工作生涯中有没有过做主持人的经历?

  周铁农: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报幕员,和现在的主持人有点共同之处。

  崔永元:今天为什么要让您来主持呢?因为今天谈的是建设新农村,农业的问题,我除了以前叫过崔满仓,其它没有任何的经验,但是大家都知道您在这方面经验特别多,即使做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后,也是经常到农村去考察、调研,经常有这样的经历。

  周铁农:到农村去的次数倒是不少,去的地方也不少。

  崔永元:您有过统计吗?比如一年去多少次?

  周铁农:大概十来次,十来次当中,我想差不多有将近一半是到农村。

  崔永元:有一个地方叫河北易县柴厂村,你去过吗?

  周铁农:去过。

  崔永元:那是哪年?

  周铁农:1998年5月份,就是我刚当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后的两个多月。

  崔永元:为什么会对这一次的印象那么深呢?能记住,连月份都能记住?

  周铁农:当时我们是到河北和山西两个省去考察农科教结合的情况,重点是放在教育上,在途中有人跟我介绍,说有一个易县的柴厂村,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使农民的收入一下从500多块钱增加到1500多块钱,我知道农村人均纯收入能够增加一百块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在一年之内增加一千块钱,在我看来不太可能,我是将信将疑,所以我就提出来。我说我去看看行吗,他说可以,我就去了。

  崔永元:您还有印象,当时那个村子是什么样,您看到?

  周铁农:尽管那一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当时和全国的农村比起来,它基础设施比较差,比如道路什么都比较差,包括农民的住房,家里的环境,当时在农村里面是属于中等偏下一点的情况。

  崔永元:这是当时给您留的感觉,留的印象。现在我请您看一看六年以后,这个柴厂村变成什么样子了。

  周铁农:那太好了,我正想去看一看。


粱建国

赵田

  崔永元:今天到我们演播室接受采访的三位客人就来自河北易县柴厂村,他们的名字叫赵田、李才、梁建国,欢迎他们。

  周铁农:赵书记您好。

  赵 田:你好。

  崔永元:请坐。赵田先生,您跟全国政协副主席坐在一个沙发上,什么感觉?

  赵 田:很自豪,很高兴。

  崔永元:当时周铁农先生到你们那儿去考察的时候,您在村里做什么?

  赵 田:我在村里面当支部书记。

  崔永元:村里的支部书记,您见到他了吗?

  赵 田:见到了,他到我家里去。因为他去得突然,我也没什么准备,如果我知道他去,我就把卫生好好搞一下,我也没有搞一下卫生。

  崔永元:他就是没通知,突然造访。

  赵 田:突然去了。

  崔永元:证明我们确实有这样的干部,因为其实民间流传,都说每一个领导视察的时候,底下早都做好接待和准备工作了,您采用的是突然袭击的方式。

  周铁农:也不能算突然袭击吧,就是随便看看。

  崔永元:周主席说了,当时你们从500元人均收入500元,一年就干到了1500元,是这么回事吗?

  赵 田:是这么回事。

  崔永元:现在到什么程度了?

  赵 田:现在3500元。

  崔永元:六年了是吧,六年从五百到三千五。三千五在农村是个什么水平?

  周铁农:三千五现在已经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崔永元:就是因为种刚才我们看到的大棚里的那些树苗是吧?

  赵 田:对。

  崔永元:我也了解了这个情况,是从1996年开始的,而在1996年之前全是种粮食,都种什么粮食?

  赵 田:我们那个地方是属于北方,割了小麦种玉米,刨了玉米种小麦,就是单一的种粮食,周主席去的时候这些都看到了,是典型的山区村。

  崔永元:你提醒我了,我怎么问起来没完了,现在他们上来,主持人的工作应该交给您了。我现在可以坐在这儿好好听了,可能需要我完成的还有一个环节,我们的采访就是按照习惯,一见面大家要先互送礼物,要送见面礼,周先生,您给他们准备了什么礼品?

  周铁农:我带了一套书,因为这个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他们就是靠掌握科学技术致富,所以我送一套书给他们,希望他们继续在科学技术方面能够学到一些先进的技术。

  崔永元:你们准备的是什么礼物?

  赵 田:我们从周主席送给我们的书,查这些资料,把我们的苗木搞得很好,我们送他一棵苗。

  崔永元:送他一棵苗是吧。好,交换礼物。这是什么苗?

  赵 田:长青,一年四季都这么绿,在零下30多度都不死。

  崔永元:这个能长多大?

  赵 田:它能长五米高,冬天还开花、结果。

  崔永元:您家里没有这个吧?

  周铁农:没有。

  崔永元:您看,当主持人比当政协副主席好多了。

  周铁农:不是,我们俩都送了,就没你什么事儿这不好。

  崔永元:因为我不适用它。周先生,是不是您能完成这个采访,我也想看看您每次下去调查、调研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

  周铁农:我也快到八年没有再到柴厂村去了,既然你们几位来了,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再了解了解情况。

  周铁农:我想问问李才同志,当初我去的时候,你那时候还是小打小闹地搞苗木,现在听说你已经办了苗木公司了。

  李 才:对。

  周铁农:你是怎么样从一个村的苗木种植,走上苗木的市场经营这条道路的?

  李 才:我开始在1986年以前是倒苗的。

  崔永元:您说是倒苗的。

  李 才:倒就是说跟别人买。

  周铁农:他买别人的苗,然后再卖给别人。

  崔永元:倒买倒卖。

  李 才:二道贩子。

  崔永元:那时候村里人还都忙活种地呢,您怎么就对种地不感兴趣了呢?

  李 才:光靠地不行。

  崔永元:光靠地为什么不行?您那时候有多少地?

  李 才:那时候我全家才五亩地。

  崔永元:能打多少粮食?

  李 才:刚刚够吃。

  崔永元:每年的粮食种下来也都吃完了,那是不行的。

  李 才:经济在这上头逼得,也是家里困难,逼得。走出来,正好赶上国家形势也好了,发展经济,钻了这个空子了。

  崔永元:赶上这个时候了。

  李 才:对。就跟今天似的,今天我见到你是一样,我只是在电视上看,今天看真是帅,真是好看。

  崔永元:您看这是做主持人的好处,老有人莫名其妙地夸你。您是不是还有接着问题要问他?

  周铁农:我问建国同志,我听说你干了很多事儿,最后还是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这个过程当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梁建国:对,我1975年毕业,毕业以后回到家里,我还是种这么点地,还是这么个人。刚才老李说了,只能种粮食,解决温饱问题,能吃饱肚子,兜里还是没钱,我就琢磨怎么想法脱贫,所以我努力,加强学习,我上新华书店买来书,关于农村科技的,包括病虫害防治,庄稼病虫害防治,什么土肥,合理施肥。

  崔永元:这次您不用买了,这次周主席送您那么一大摞。

  梁建国:这我还得继续加强学习,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了。

  崔永元:发展苗木之前试没试过别的?比如养猪,养羊,养狗,养狮子?

  梁建国:我都搞过,包括养蜂。

  崔永元:养蜂为什么没成?

  梁建国:天气一旱,花都旱坏了,植被都旱坏了,所以说蜂蜜产下来也就没有。

  崔永元:您除了养蜂还试过什么?

  梁建国:养猪,都养过,养老母猪想换钱,想换钱,开始我养老母猪,老母猪挺贵,结果弄小猪下来以后,开始还行,后来也不行了,小猪没法要,干什么我也不养猪了,我不敢养猪了。

  崔永元:您在下面考察的时候知道有很多养猪大户,在农村养猪的特别多,为什么他这个不行?

  周铁农:养猪应该说利润还是不错的,但是风险也很大,涉及到市场的情况,涉及到病害等等。

  梁建国:因为我的规模也小,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也没有经济效益,后来才摸索出来。

  崔永元:刚才说了养蜂、养猪,还试过什么?

  梁建国:基本上大项就是这个,下来以后我就研究苗子,我不再研究养殖了。

  崔永元:试完那两个已经是这个岁数了,然后就开始养树苗了是吧?

  梁建国:开始养树苗。

  崔永元:您是看到李才先生富了,然后你才开始搞的是吗?

  梁建国:对,我是紧追,追上的还是第二,我们村抓钱的我就紧往前奔,哪个挣钱我就搞哪个。

  崔永元:是不是村里好多人都看到你致富以后,才开始跟上来的?

  李 才:我可以说全是。

  崔永元:全都是,村里人全都是?

  李 才:不但是我们这个村,而且把我们那一个乡,一道沟都给带起来了。

  崔永元:您怎么看这个情况,我听着挺害怕的,因为一个人成功了,所以全村全乡都跟着来了,如果他失败了,现在还种地呢。

  周铁农:他失败了当然别人也就不会跟着他,就会有另外的人也许还成功。

  崔永元:赵田以前做支书,就是在村子里大规模推广苗木的时候有没有阻碍,老人们愿意不愿意?

  赵 田:你看我头发都白了,这是当时搞的,很难,我们搞这个的时候,我们让大家看到,你看老示范户梁建国,我们老百姓都称呼他土专家,我利用示范户,利用土专家,在全村启动的时间,我说真的,说老百姓的话,做的“别致”。有一个叫杜春启的,他70多了,他儿子40多岁,我们一讲课,领着他们一参观,他们的苗子挺好,这一亩地挣多少钱,比种粮食要强十倍,他儿子回去把小麦苗子,拿牛一耕,他父亲在地头上给他儿子跪下,儿子,咱们今年还要饭吃吧,咱们没粮食吃了,这老头给他儿子跪下,说咱们还活得了吗,我们给老头反复做工作,没问题。

  崔永元:周先生您看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为您去过的农村挺多,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好像是个挺难的事儿。

  周铁农:这三个人我觉得是反映了农村建设当中三种非常需要的人才。

  崔永元:一个是带头人,一个是能人。

  周铁农:一个是带头人,就是他的责任感非常强,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想要把这个村带富了,就想了很多办法,他实际上在科教兴村,引进河北农大的技术之前,也想了很多别的办法,最后他认了这条路,就是老琢磨这个事情。第二种像李才这样的人,他是属于不墨守成规,观念比较新,脑子比较活的人,他不安于现状,总是要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

  崔永元:您去过的农村,像李才这样的人多吗?

  周铁农:不多,农民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要看别人做,而且做成了他才肯去做,自己去闯,去试的,这种人是少数,所以像李才这种人也不多。像老梁这种人比较多,他就是善于学习,肯于学习,学到了就认真地很脚踏实地的实践,我觉得这种人比较多。

  崔永元:也了不起。

  周铁农:也很了不起,而且我觉得这是大多数农民,如果能够做到像老梁这样,看到人家做对了,我就很好地学习,我就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这个农村我觉得就这么富起来了。

  崔永元:那些比较贫穷的农村怎么办呢?现在就等着出这么三个人?

  周铁农:这不光是村里要出,北京市现在不是在大学生里面招聘村官吗,实际上就是招聘带头人,另外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很好地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了现代的技术,掌握了现代经营的手段,使自己逐渐富裕起来。

  崔永元:我想问一下,1996年之前科技人员就没有下乡下到你们那儿吗?哪怕走迷了路,正好走到你们那儿的?

  赵 田:有过。我们从1996年开始搞科技兴村,科技兴村当时中国农协会孙秘书长他们去了以后,比如他启用的河北农大,我们河北农大的专家、老师,手把手地教老百姓技术。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磨盘柿,我们那个地方分大小年,今年这样了,明年就没有,就是大小年。

  崔永元:这大家都知道。

  赵 田:这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在我们村子里,从年岁大的90多岁,年轻的十几岁都懂得什么叫柿子,都知道大小年,就是不知道怎么办,专家在我们村里把柿子的大小年去掉了。

  崔永元:这个李才和梁建国不是挺能的吗,怎么这点事儿没琢磨出来呢?

  李 才:这里有科技含量,他们没文化。

  崔永元:大家能接受吗?

  赵 田:能接受。

  崔永元:那他们早干什么去了?

  赵 田:我正想问问这事儿呢。这一部分人,比如说像老李、老梁他们,比如我们的土专家一听,是这个道理,很简单的道理,老师一点拨就明白了,这是一等人明白了,二等人、三等人还睡觉呢,他听不进去,专家在我们那个地方怎么办呢?我们要搞农民培训,用老百姓的话说,给我们讲了课,我们有农学会的,有河北农大的,有县镇的领导十个人,前排、主席台上十个,台上坐了十个人,我们下面坐了六个学员,谁能不上火?我这当书记的上火。

  崔永元:他们为什么不去呢?

  赵 田:这个村民思想当中不认识。

  崔永元: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1996年以前他们受过骗?

  赵 田:没有,因为他爷爷告诉他爸爸,他爸爸告诉他,柿子就是分大小年,没有说年年丰收的,这是这么说的。你看主席台上十个人,下面六个人,我就这么待着,闷了半天我想了一个什么词儿,我说明天咱们还上课,谁坐在这个学校里面,我就给他15块钱的工资。当时1996年,我们村一个劳动就是15块钱,就是一个大工工钱给他,谁坐到这儿来,你哪怕闷在这儿睡觉都行,只要不说话就行,听老师讲,我给你15块钱,我这个教室里面装60人,那一天就满了,他来挣15块钱来了。

  崔永元:这说明是对的,这说明农业科技普及也分大小年。

  赵 田:教室里面,这几个村干部赶快找凳子,挤挤,把理论课讲完了以后,讲了四个小时,老师这么讲,老百姓连连点头,是这么回事。

  崔永元:听得进去吗?

  赵 田:听得进去。下午到树下开始操作,这个应该剪那个不用剪,有一个老百姓,有一个姓徐的徐文富,说有一棵粗树,说给你把这个树应该先落一下头,把树头先落了,这个人就抱着树,谁敢上树,谁敢上树就砸谁,不让你们搞。然后我们又找别的一户,找另外一户,找谁呢?一个姓周的叫周德才,他们家有一棵树,我们都问专家,说这棵树你看长多少,他说长三百斤,我们说长不了三百斤呢?专家说了,我赔你,我拿我的工资赔你,这么着这一家才让他剪,枝直剪,老百姓挺心疼,长柿子,等着长叶子吧,还长柿子,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情况。

  崔永元:您告诉我那棵树长了三百斤没有?

  赵 田:长了四百斤,那天专家便宜了,没赔钱。像我们学员现在在外边给外村剪枝,一天40块钱的工资,还得给盒烟,管两顿饭,还得小酒喝着,现在这门技术也挣了钱。

  崔永元:周先生,这个问题得问您,他们回答不了,为什么这么多年科技人员就没到他们那儿去?

  周铁农:科学技术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多年来科技工作的一个方针,但是始终没有很好地做起来,没有很好做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去认真地组织这个事,号召,一般的号召比较多,但是实实在在去组织这件事情的不多,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很赞赏农学会的做法,就是他通过科教兴村的活动,把一批专家组织起来,一对一地到一个村里,帮助这个村规划它的产业,指导农民学好、掌握这个实用的技术,造成农民的增收,农业生产能够增产。

  崔永元:农学会有经验,赵书记有办法,就把这个普及开了。其实送科技下乡是一件很好的事儿,农业专家应该多去,我们这次这个系列节目也做了一个创新,我们送了一批EMBA下乡。

  来自清华的EMBA学员李佩钰是一家财经报纸的总编辑,在节目录制之前,她带着三个任务来到河北易县的柴厂村,进行真实体验。她将带回一张照片,一个实物和一个调查结果,她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农村体验的感受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崔永元:让我们欢迎她,有请。这次我们安排你的工作是体验者,就是让你到他们村里跟他们同吃、同住,同剪枝,你做到了吗?

  李佩钰:同吃同住做到了,但是没有同剪枝。

  崔永元:我们看看李女士在柴厂村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2006年2月28号,清华大学的EMBA李佩钰来到了河北北部的易县柴厂村。对于从小就在大城市长大的李佩钰来说,既新鲜又陌生的感觉,让她在到达村子的一个小时后就开始完成她的乡村体验。

  李佩钰:家里有人吗?有人吗?真是夜不闭户,没有人。这壶水还开着呢?

  走访了三家之后,李佩钰终于见到了一个老大娘。

  李佩钰: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娘:你别问我,问书记去。

  老人家不回答,李佩钰只好进屋去找她的儿媳妇。

  儿媳妇:你别让我说。

  刚刚来到村子就如此不顺利,未来的一天时间里,李佩钰的能够圆满完成三项任务吗?

  崔永元:是不是听说你要去,乡亲们都躲到山上去了?好像是任务完成得不是特别顺利。

  李佩钰:刚开始去的两三家不顺利,后来好像还行。

  崔永元:你是不是能给我们汇报一下你完成的成果。

  李佩钰:我首先拍回来一张照片,就是现在这张照片。这个实际上是第二天我们在村里的小学里面见到的一位女教师,我当时第一眼见到她,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孩子,我没好意思问她的年龄,但是我觉得她可能不会超过20岁吧,一个小姑娘,她说她是代课老师,本来村子里两个教师,她姐姐生小孩了,所以她来代课。我们去这个学校的时候,两间教室,一间是一年级,一间是二年级,两个教室,一边是上数学,一边上语文,这个小姑娘一会儿进这屋跟孩子们布置布置数学作业,说你们写,一会儿到这边来布置布置语文作业。

  崔永元:你没想到学校是这样吧?

  李佩钰:我想到了,因为原来这个学校,从硬件来讲我想到了,但是我们跟这个女孩子聊的时候,我们感触挺深的,因为这两天在这个村子里,我们就感觉年轻人特少,其实也是我这次考虑的问题,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是鼓励年轻人,有知识的年轻人留在农村,做新农村的建设者。

  崔永元:或者是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农村去?

  李佩钰:对,但是你用什么机制让他们留在这儿,这恐怕不是村里能够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周主席这个层面或者是更高层面的政府管的。

  周铁农: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探索,都在摸索一些有效的机制,希望把人才留在农村,当然也希望城市里有的人会到农村去,和农民一起抓好农村的建设。这方面一方面要靠农村自身条件的不断改善,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想还是要靠我们政治上的优势,来鼓励、动员一批有责任心的,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致力于农村的建设。

  崔永元:人才下乡这件事儿您有信心吗?

  周铁农:有难度,但是我想是会做得到的。我觉得年轻人现在不愿意到农村去,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到了农村以后,他的事业不会有很大的发展,他去了,他受了一些苦,结果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给青年人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他到那儿去以后,确实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我觉得这种成就感现在可能是吸引年轻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崔永元:我们要让年轻人到农村去,最好把他们鼓动成像城里人去吃农家乐,有那么大的兴趣,这就好办了。李女士完成的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李佩钰:第二个任务是带回一些物件回来,我带回了一些书,实际上我这些书是从梁建国先生家里翻出来的,我挑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特别注意看他的学习笔记,比我上学时候做的笔记还仔细。还有他从1984年开始关于果树栽培的书,一直到2005年,园林的,包括养鸡、养蜂,没有停过,所以我觉得对于城里来讲,对于工商界来讲,大家要终生学习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我确实觉得挺意外的,在我们这个山村,我们这位朴实的农民,他学习的那种意识这么强烈,而且一直支撑了他十多年在学习,我觉得很意外,所以我把这个东西带回来了。这是两个任务。第三个就是做一个调查。

  李佩钰在柴厂村调查的题目是,如果有一个机构要给柴厂村投资,村民希望这次投资用到哪里?第一,建一所学校。第二,交由村委会修建公共设施。第三,分到每家每户。那么她的调查结果又是什么呢?

  崔永元:他们倾向于什么呢?

  李佩钰:我走了13户农家,这个村一共三百户,我走访了13户,有效问卷大约是11户,所有的人,也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所有的户回答的第一要选择的都是建学校。

  崔永元:11份问卷都是?

  李佩钰:全部都是,第一选择都是建学校,第二选择,有的人就说没得可说,但是有八户是说修公路。

  崔永元:我觉得从您的调查里已经意识到,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个教育的重要了,教育对发展的重要。还有您这个问卷会不会对人有误导,人家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有人大把大把给钱呢?

  李佩钰:但是我问之前,我说假如。

  崔永元:问了半天了,咱们让现场的观众朋友也发表发表高见,你们有什么问题愿意问我们台上的任何一位朋友,都可以。

  观 众:我这里提出一条建议,就是农村农民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专家、技术人员驻村进行具体的指导,制定规划,科学发展,包括我们在座的大学生,都应该到农村去进行一些锻炼,去指导,或者是长期帮助农民建设。

  崔永元:哪位是大学生?你是哪个学校的?

  观 众:是中央财经大学的。

  崔永元:学什么专业的?

  观 众:学市场营销。

  崔永元:愿意去农村吗?

  观 众:我是今天早上和我的同学刚报名参加北京市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助理,刚报完名,把表交到就业指导中心。

  崔永元:现在在你们同学中,有你这样想法的人多不多呢?

  观 众:在我们中央财大有一个社团就叫星火农村发展促进会,我们这个会可能现在有80多人吧,其中大部分我觉得应该是来自农村的,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我们定期都组织去农村下乡支农,我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不能说非常多,还是有一些的。

  崔永元:这真是个好消息。周主席,我干了十年主持人,我觉得今天使我挺难忘的,因为我第一次和一个这么高的官员坐在一起,而且我看到您跟那些农民朋友谈话,他们在您面前一点都不拘束,你们聊得特别好,实际上我借着那位朋友的话说,你说建设新农村,是不是这也是一个步骤,就是我们那些有职有权的官员也能深入到最基层,能跟那些普通的农民交流,让他们能听到最上面的声音,能给那些农民兄弟办点实事儿,您觉得是这样吗?

  周铁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它不单单是农村自己的事情,也不单纯是抓农业工作的这些部门的事情,也不单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事情,我想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一件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一点点贡献,做一点点事情,我们的农民就会早一天感到不那么寂寞。

  崔永元:好。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明天再见。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0:30-21:00

  《新闻会客厅》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0:20--21:0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责编:辛梓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