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视频特刊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进入[新闻60分]>>
CCTV.com消息(新闻60分):不光是中国的媒体,境外的媒体也对中国每年的两会非常关注,下面我们就来浏览一下几家海外媒体有关两会的报道和评论。
1、法国 《欧洲时报》:农村命运决定和谐社会未来
法国 《欧洲时报》说,每年两会期间,都是海外华侨华人最关注中国、对中国期望最多的时刻。如果说,去年两会锁定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今年两会,则对实现这个目标有了更具体的做法,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
《欧洲时报》评论说,任何一项涉及9亿农民的政策的出台,都必然再带出一个天文数字。面对这样的问题,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出灵丹妙药,一蹴而就。但是相信逐步缓解这一问题是有希望的。
2、香港《商报》:共商国是 港人可展所长
香港《商报》则对来自香港的三十六位人大代表和一百八十六位政协委员提出了期望,香港《商报》说,香港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包括卓有成就的专业精英、长袖善舞的商界领袖、经验丰富的公务人员和富有责任的社会人士,不少人既熟悉内地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特别是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国际规则都有深入的认识。因此,香港代表和委员们应该在‘两会’中发挥自身的长处,献出真知灼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3、香港《大公报》: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另一份香港报纸《大公报》则把目光聚焦在了近年来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大公报》的报道说,以2004年10月德国《明镜》周刊的专题报道《中国:超级大国的诞生》为起点,中国在一年时间内席卷美国《新闻周刊》、《时代》杂志的封面,加拿大《环球邮报》,英国《卫报》的数十个版面,以及CNN、BBC的数档黄金时段节目,“中国崛起”成为西方新闻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焦点话题之一。
过去五年,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大公报》分析说,从西方主流杂志媒体封面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二。以前只有中国领导人才会登上《时代》、《新闻周刊》的封面,而在过去的五年间中国的奥运冠军、钢铁工人、电影明星、京剧演员、新兴富人相继成为了封面人物。姚明、章子怡等为西方人认识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大公报》还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门洪华,门教授说:“过去5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棱角色彩,中国形象中积极和正面的因素正在上升。”
责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