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3日 13:53 来源:
| |
图文:我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王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白钢教授3日在此间指出,中国政府以“执政为民”作为公共政策选择的价值基点,明确显示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在确定“十一五”规划的政策选择中凸现出“四大新意”。他说:“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确保安全、稳定、公平的社会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农村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体系等四个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白钢委员认为最引人注目是农村政策的变化。新政策彻底改变了半个世纪以来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局面,转向反哺农业,强调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旨在解决干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重点突破农村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史卫民对此评论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他指出:“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化解改革难题的突破口,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政策选择。”白钢委员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改变重速度、轻质量、高消耗的旧经济发展模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新政策选择下,中国经济发展将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史卫民指出,近年来的宏观调控、资源调控、财政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都是围绕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鼓励建立、发展节能型经济和节能型社会的长效机制,鼓励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都是很有新意的创举,有利于整体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适应力。”他说。
为解决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主动利用政策工具,提出很有新意的、惠及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目标。白钢委员指出,过去受经济条件制约和思想观念束缚,中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手段。“现在不仅要建立覆盖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惠及全民的医疗、卫生、教育新体系,其目的是使国家的发展建立在一个更稳定的社会基础之上。”
史卫民认为新政策的难点在农村,不仅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问题,还要为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并逐步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差距。他强调说:“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白钢委员认为,“非典”之后建立的公共安全和危机处理体系很有新意,对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政策层面凸现了人文关怀的基本价值理念。
史卫民补充说:“危机处理方案、新闻公开、问责制、紧急事件的全民动员以及相关的政策检讨,已经构成了完整的危机政策体系,体现了对人民负有高度负责的政府居安思危的强烈意识。”
此间观察家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四大新意,是中国政府在“善治”上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完)
责编: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