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转轨长三角 为了更高远的“二次飞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2日 14:50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消息: “就像地球的转动,不转过去永远是黑暗,一转过去就会迎来光明。”浙江台州民营企业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说。企业的“活路”就在于“转变”。

  眼下,他所执掌的庞大的缝制机械制造王国,正在励精图治,为了实现艰难转型中的“二次飞跃”:由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邱继宝和他的飞跃集团只是当下长三角“转轨”人和事中的一个缩影。

  在2005年这个颇具转折意味的岁末,在长三角这个寄托着中国经济光荣与梦想的“黄金区”,当人们以浸淫岁月的经纬线,勾勒出长三角“经济图谱”时,便会发现,“转型”成了压倒一切的主题:企业、产业层面的转型,政府层面的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区域协作层面的除旧布新,不时与闻。

  困则变,变则通,通则兴。长三角在转轨,长三角期待“二次飞跃”。

  产业转型:“制造”的绝路,“创新”的高点

  邱继宝所执掌的飞跃集团,从事的是典型的制造业。尽管它是世界缝纫机行业的翘楚,90%的产品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市场网络已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同众多制造业企业一样,它必须直面的“天字号”难题,仍是产业升级。

  对于“飞跃”和众多长三角企业来说,简单“制造”的道路已然走到了尽头,如果再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企业将难以为继,产业始终处于低端。惟一的出路就是创新。

  “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生路,但也是一条血路,如果缺乏内在的原动力,创新之路就注定要失败。而这个‘原动力’必然来自市场。”邱继宝说。从一个补鞋匠成长为世界最大缝纫机械制造企业的“掌门人”,邱继宝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盯准市场需要,抓紧“创新”。

  在他看来,创新能力甚至是比品牌和生产线更为重要的财富。“现在打开飞跃缝纫机的控制面板,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飞跃’自己的标志,这表明这个控制系统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邱继宝充满自豪地说,“仅仅做简单的加工,自己不能控制核心技术,不能走在产业的最前沿,不能依靠技术含量的增加把产品‘越卖越贵’,哪怕规模做得再大,企业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目前,浙江台州正在探索一条提升民企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途径:“投桃报李”型新合资,即让本土企业与外企合资,但本土企业必须控股,凭借股权优势把握创新的主动权,继而在“合作”中师人长技。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一位研究者说,如能利用资源要素和市场竞争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长三角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过渡,长三角的盘整就真正达到了目的。

  政府转变:机制创新,体制转轨

  今年11月,浙江出现的“老板学习,政府埋单”新鲜事,一时成为热谈。30位企业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浙江民企老总被请进清华大学集中培训,成为“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的首批学员,学费则由政府部门支付。

  浙江省人事厅具体负责此事的一位处长说,政府出钱请老板学习是为了扭转“草根浙商”的现状,最根本的还是为了浙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为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近80%为农民出身,多数没有受过良好教育,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在这位处长看来,创新不只是企业的事,政府要创造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尽管舆论对政府请民企老板学习一事褒贬不一,但多数人认为,撇开政府出钱的合适性不谈,这本身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不再只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开始更多地服务于企业纳税人。

  “不只是取,更在想怎样予。这真正表明政府在转变它的职能。”一位参加培训的民企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评价。

  转变政府职能任重道远。而眼下,长三角有了不错的开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研究员说,长三角能否实现二次腾飞,政府层面转变的关键点,便是对官员考核机制的创新。

  长三角已露出希望的微芒,浙江省湖州市便是个先行者。明年湖州市政府将根据绿色GDP进行政绩考核,即不仅要看经环境调整后的GDP总量,而且要看这种调整占GDP的比例。而所谓的绿色GDP,是通过选用生态资产、环境污染损失、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三个指标来核算的。《湖州市绿色GDP核算体系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朱文泉博士表示,这是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的试验。

  区域合作:长三角的“捆绑式火箭”

  作为中国区域协作的领跑者,变局之下,长三角地区在区域协作层面的转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现在长三角的官员,眼睛可不能只盯着自己屁股底下的一块了,一定得有区域观念、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南通市副市长袁瑞良深有感触地说。

  依托交通、用水、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发展的重化工、造船、现代物流等行业是南通未来发展的重点。“这些是我们的优势,”袁瑞良说,“所以要大力发展。如果我们撇开这些,去与上海在金融服务方面竞争,与苏州在IT产业方面竞争,就会背离区域定位,实际上也走不通。”

  今年10月,中国第一个区域性科技设备共享平台在长三角地区基本建成。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已经开通,充分利用长三角各城市丰富的科学仪器资源,在区域内为各种产业研发提供检测、测试、加工等专业技术服务。

  这仅仅是长三角区域整合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可有了这个平台,区域内总价值22亿元左右的1200台大型设备就能入网,实现城市间的有效对接,就可以减少长三角各城市在科研设备上的重复投资,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区域内整体科技创新的成本。

  这,就是整合的能量,集聚起来的,是“捆绑”的“推力”。 

  “长三角明天的发展是城市群的发展,不是哪个城市的发展!”郁鸿胜说。长三角区域新一轮发展在实现一个重心转移:按城市群而非城市定位来协调发展,不是各干各,决策须由基础性、地缘性政策为主转向公共性、协调性政策为主。

  也就是说,长三角的发展会像中国航天引以为傲的“长二捆”一样,是“捆绑式”的共同发展,“推动力”要使在一起,绝不是各干各的。

  在郁鸿胜看来,“十一五”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与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一样,“大有深意”。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从考虑地方利益向考虑区域利益转变,以协调区域利益为目标,制定公共性政策,共同搭建长三角区域协调合作的平台,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整体实力增强,率先参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徐寿松 姜帆 裘立华)

责编:刘立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