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建设新农村】贵州遵义:尊重民意的小康路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6日 19:47 来源:
    专题: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昨天我们播出了贵州遵义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富、学、乐、美四在农家”活动,引导农民奔小康。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四在农家之所以能深得当地农民的拥护,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是关键所在。

  一大早村民刘应群就开始打扫村里的水泥路了,按照排序,这周该轮到她家打扫。

  村民 刘应群:一个星期扫三次,以前我们这个路,烂得很,没有管扫地的。

  记者:愿意来做吗,这个事。

  刘应群:愿意。

  刘应群的这一句愿意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惠民村是个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贫困村,完全靠大伙儿投资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是不现实的,县、乡两级政府根据村里老百姓的意愿,少建新房子,不上大工程,充分依靠大伙投工投劳,改造家园。

  在惠民村村头,有段两米多高的完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护坡墙,村民邓应贵家就住在坡上。在四在农家的建设中,只要自己投入劳动,政府就给补贴水泥,邓应贵看到了改变生活的希望,夫妇俩硬是用双手,建成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护坡石墙。

  村民 邓应贵:(这些石头)车子拉了70车。

  记者:然后完全是靠你们的手抬过来的?

  邓应贵老伴:我们抬的,抬进来,没有雇哪个(人)。

  如今,坡下水泥路平平展展,坡上,邓家有了自己宽敞整洁的院子,夫妇俩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 杜德宽:大家都愿自觉地,自己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

  湄潭县兰江村是一个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的富裕村寨,在刚刚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时,村民陈朝军就有点想不通。

  村民 陈朝军:开始我的想法是(想)不通的,习惯了多年的这种,水也好,柴也好,厕所也好。

  老陈想不通,村里面并没有急着推动这项工作,而是邀请他到“四在农家”创建已经见到实效的邻村去实地观看,并且告诉他,政府还要拿钱帮助他搞创建。这下,老陈动心了。

  村民 陈朝军:改了好处确实多,走路也好,环境卫生也好,洗澡,煮饭通过沼气,方便很多,这个确实我们感觉非常满意。

  而这其中,最受教育的是各级干部。遵义市委在最初的一份四在农家的规划方案上曾经有一句话叫作“党政领导” ,后来改成了“党政引导”。

  遵义市委宣传部部长 丁福秋:党政领导它就容易形成一种这个居高临下的,这个党政引导就是我们要把农民群众的这种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

  湄潭县湄江镇党委书记 夏瑞伟:我们在开展农村工作当中,只要是我们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那么我们的工作也很顺利。

责编:陈卓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