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民间关怀,和谐之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31日 14:23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每当我们在看到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救助和关爱时,总是希望去找政府的“影子”,甚或抱怨政府部门的懈怠和迟缓。但是,我们是否应该体谅政府的难处?政府可供支配的财才毕竟有限,对众多急需帮助的人们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今年的春节,我们欣慰的看到,来自民间的炭火送往雪中的贫弱者,让他们在感受政府慰问阳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最早、最有轰动效应的是,深圳民间人士比特,在农历腊月二十五的晚上,宴请100多名乞丐吃了一顿年夜饭。这次关爱行动被认为有“轻度作秀”。它确实吸引了媒体与公众的目光,人们更多的赞叹这一善举的实际意义,尽管它还不能算一个样本,但对于全社会关注乞丐的生存状况,大有裨益。

  1月26日这一天,笔者从网上得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京报》社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行动,在春节期间开展“希望工程手牵手心暖心――我和农民工子女过新年”的公益活动。 这一把农民工的子女接回家过年的爱心行动暖人心窝,其中的一个细节特别令人感动。三分之二在京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因为经济等原因不能回家乡过年,他们人均只有棉被零点八八条,十个农民工孩子就有一个喊冷。当几位青基会工作人员走进那些没有喊冷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时,发现室内温度仅有十度。温度计测量冷暖,更见证民间爱心的刻度。

  而昨天的一则消息说,宁波千余市民“认养”200独居老人一同过年。 在宁波市江北区,有280余名独居老人,除夕之夜与“孩子们”一起品尝丰盛的年夜饭,共同聆听新年的钟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注孤独的老人,关注生活困难的老人,让他们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感受阳光,感受做人的尊严, 这种以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的“认亲养老”模式,再次验证民间关怀润物细无声,点滴见真情!

  然而,生活中悲怆的求救声时时叩击着人们的灵魂。就在春节来临的前几天,吉林省梨树县贫困农民刘福成为给女儿看病,向施正荣、刘永行、黄光裕、陈天桥、鲁冠球、丁磊等国内六大富豪写信求助,请求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救救自己的孩子。正如一位时评人所说,家境原本就十分贫寒的父母,为了治好孩子的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最后只得求助于媒体。似乎已成为一个俗套故事的模式,但这次是直接向富豪们发出“SOS”。我们既然有富豪,既然有能力,为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善举还是姗姗而来?

  与穷人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富豪并没有生活在真空里,而所谓“象牙之塔”、上流阶层的高贵与矜持,只是他们灵魂里一个魔鬼。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俯视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窘境而全然不顾,依然故我地光顾那万元一桌的华丽盛宴。他们更没有理由,偶尔一次发发慈悲,行行善举,以慰藉虚伪困惑的内心。他们更应该把行善看作是一种道义和责任,哪怕用市场的规则来丈量持之以恒的善举,也是值得称道的。某种意义上说,挥金如土的富豪们花钱从贫困者那里“买”走一份心灵的慰藉和助人的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等价交换”。

  笔者希望来自民间的关怀不是逢年过节的做秀之举,而成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恒温。(作者:梁江涛)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点击原帖 发表高见>>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王茜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