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5日 13:53 来源:
专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来自央视国际1月5日的消息令人关注。新年伊始,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总结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情况,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部署。
尽管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但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有正义感和责任心。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什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政治生活的正常现象,却往往被“集体失语”的代替?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面对身边的腐败现象一直保持沉默,却不能够拍案而起,大喝一声,而更多的选择你搞你的腐败,我守我的清贫?
八十年代初,我们刚工作那会,机关里还有几个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当面批评人、敢于向领导提意见的老干部,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干部的新老交替,“把正直写在脸上”的干部越来越少。我记得有一位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中层干部,因为在会议上指责领导大吃大喝,后来被组织部门抽调到农村搞突出性工作,再后来到一家企业去搞工会工作,再后来改制下了岗。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当初我们学校刚毕业,乳臭未干,看到不顺眼的事就说,好在位卑言轻,根本没有我们说话的地方,才得以幸免“因工作需要”而调往别处。
正直的干部不敢站出来说话,除了怕遭受不公正待遇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便是社会氛围并不鼓励说真话,说真话,良药因苦口而无人问津,忠言因刺耳而噤若寒蝉。在机关你批评谁不廉洁,别人会认为你是红眼病,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而对于那些胆大妄为的贪官,反而被看做浑身本事,威风凛凛。在一些人眼里,以权谋私不仅不是罪恶的行径,而成了攀比、炫耀、追崇的对象,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活动能力特别是官场应酬能力的标志。
几年前,随着李真的伏法,轰动全国的李真受贿案画上了句号。李真滥用职权,疯狂敛财,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表现出极大的贪婪。但在有些人眼里李真的下场没有给他们太多的警示与教训,相反他们认为李真是个极其能干的人。羡慕李真年轻有为,飞黄腾达,上下通天,毫不费力地通过权力和影响达到个人目的,甚至羡慕他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上千万的财富。李真之后,与李真有着同样腐败轨迹的贪官仍在前“腐”后继,令人扼腕而叹。这种不以腐败为耻,反以腐败为荣的文化是一种腐朽没落的“贪官文化”和“糟粕文化”,是非常危险的。
反腐败就是要响亮“好汉歌”,让正直的人站出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要让正直人敢于站出来,除了必需的社会环境外,关键是各级领导要有气度和容人之量。目前能把民主生活会开得面红耳赤的单位不多,主要是班子成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温度”不够,不愠不火,缺乏深度。要做到有“温度”,每次必须引入一个会议的议题,如果仍然停留于泛泛而谈,则很难达到开诚布公的效果。议题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可以请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民主生活会,会后将结果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公众,如公众不满意可联名要求重新召开,循环往复,直至满意为止。
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严肃指出,新的一年,将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对腐败分子坚决惩处,决不手软。深入持久的反腐败斗争需要群众参与,需要有正义感的党员干部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要做到不手软,先要做到嘴不软。要敢于对机关存在的不正之风,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身上不廉洁的行为进行大胆批评,敢于对于腐败的苗头进行公开揭露,敢于向纪检监察部门揭发检举职务犯罪的重要线索,敢于公开身份协助反贪部门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如此,一个廉洁自律、嫉“腐”如仇者扬眉吐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者胆战心惊的强烈氛围就会形成,中央关于反腐败的新策略将得到迅速贯彻,一个清廉和谐的社会不再遥远。(作者:梁江涛)
责编: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