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1日 11:4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消息:2005年12月21日9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发布会,向全国媒体发布2006年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以及经济信息绿皮书的相关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金华在会上介绍了一部分专家、学者对2005年、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一些主要观点。
1.刘国光先生讲:“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他认为: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段时期,而不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整个时期。
(2)小平同志讲,在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解释,即第二位的地位与小平的指示相对,不符合。
(3)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平造成许多紧张与社会不和谐现象,潜伏着很多隐患。若继续把社会公平放在”兼顾”的位置,与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相符。
(4)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5以上,超过国际警戒线。
(5)效率优先不是不可以讲,而是应该放到该讲的地方去,而不是放到收入分配领域去讲。他认为在收入分配领域不要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了,也不要再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而应该重点或者说强调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问题。
2.王洛林先生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现存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否为某种经济规律使然?力图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进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无比例的目的是否仅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而缺乏客观基础?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分配规律,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他建议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支配我国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要研究是什么样的规律支配着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市场经济下,我们能否脱离宏观经济规律从而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如果不能,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郑新立提出:明年“十一五”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他认为: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实现高技术产业由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
(3)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4)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5)深化财税、进投资和企业改革。
(6)推进人力资源人力建设。
(7)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8)推进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
4.邱晓华副局长对2006年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综合分析明年国内外发展环境,新一年宏观调控的总要求建议确定为“一个统筹、两个加快、两个保持”,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具体建议:“稳定政策,注重质量,着力农村,促进和谐”。
5、范剑平研究员建议:2006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双稳健”的基调。
(1)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
(2)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时微调,适时放松信贷控制。
(3)逐步理顺资源类和公共事业类价格。
(4)采取配套措施,扩大城乡消费。
6.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
未来房地产的政策走向是:
(1)鼓励老百姓买房,发展市场化购房的政策方向不会变。
(2)“四节一环保”成为政策的最重要指向之一。
(3)政策目标仍将是稳定房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7.台湾经济问题研究专家指出:
台湾经济特点是:
(1)对外贸易区间怅惘。
(2)民间资本。
(3)台湾投资意愿转弱,物价受外在因素而有较明显波动,金融市场持续宽松局面,汇市与股市之变化趋势仍未明显。
8.香港经济问题专家认为:目前香港经济的特点是经济全面复苏、稳固,政府的财政状况远胜预期,香港也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9.澳门经济问题专家认为澳门经济的特点是:1、整体经济平稳增长。2、博彩旅游业继续发挥支柱作用。3、出口加工业稳步发展;4、建筑房地产业在调整中持续增长。5、消费、投资信心不断提升。
责编:刘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