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5日 14:30 来源:
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
节约集约用地新概念――2005年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综述
2005年,我国土地管理中最响亮的用词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节约集约用地”。
这一年,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得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在土地管理方面继续高举两面旗帜:一面是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一面是节约集约用地。在两年多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在严把土地闸门的同时,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6月,国土资源部在无锡召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市长研讨班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主编的《谁给我们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一百例(新编)》隆重推出,向全国重点推荐一百个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
――10月,中央各大新闻媒体连续多天播发了唐山等地的节约用地经验,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节约集约用地,正在土地管理的大舞台上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魅力。
新的办法在各地展示风采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节约集约用地活动已开展10多年,其间分别于1997年、1998年和2005年出版的三本《谁给我们土地》,可以作为其发展历程的三个标志。
在第三本书《谁给我们土地》中,人们不难发现,各地在新的形势下创造了许多新的节约集约用地办法,大大拓展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
在两年多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大幅度缩减了开发区的数量和面积。这促使开发区从恶性膨胀和竞争中摆脱出来,在节约集约用地中寻找新的出路。标准厂房的建设,入区“门槛”的提高,“飞地工业”的诞生,低效企业退出机制的探索,都是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创造性实践。
福州实施“飞地工业”以来,开发区、工业区数量减少了30%,工业用地节省了25%,而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苏州开发区对投资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项目,推荐进标准厂房,现有40多家企业租用厂房生产经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则要求入区企业每亩投资在67万美元以上,产值在800万元以上,税收在40万元以上。上海闵行开发区不惜倒贴资金,动迁了5家低效企业。这些做法使开发区越做越强。
有专家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1%提高到75%。城市化应当是一场节地运动。舒兰市给城市画上“红线”,控制城市规模外延,设市13年来城区面积没有扩大,新增建设项目23个,没占一分耕地。唐山市实施“平改楼”、“企改地改一起改”、“房改地改一起改”,10年城市建设用地的97%来自存量土地。这些地方不搞外延扩张,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盘活存量,改造了旧城、“城中村”,清理了闲置土地。在这些地方,旧城新貌,一派生机。有人称这是城市“不扩张主义”的胜利。
我国工业企业的用地潜力巨大,现有独立工矿用地达5400万亩。许多地方的创新经验表明,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工业化的用地需求。
诸暨市推行“零增地技改”,企业技改投资30多亿元,用地反而省下2500多亩。威海市利用“闲地招商”,把一个个“包袱”变成了财富。无锡市统一规划建设四五层的标准厂房,建筑容积率比原来提高了两三倍。
更可喜的是,许多地方以更宽广的视角来解决工业用地布局问题。不少地方告别“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作坊式生产,实行产业、企业集聚;搬迁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在荒地、山坡地、戈壁滩上建企业;有的促使企业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梯度转移。业内人士指出,在新的时期,各地已不满足于提高一厂一地的集约用地水平,而是在提高各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同时,拉开了工业生产的梯度转移和结构升级的序幕。
我国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面积是城镇居民的好几倍。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可以腾出大量土地。但是具体到怎样设计政策,引导农民在“进城出村”中腾出土地,这需要各地在城乡互动的层面上创造新办法。临沂市旧城旧村一起改,两年的时间改造项目14个,腾出建设用地2万多亩。遵义市用规划引导村庄改造保护粮食生产基地,全市可以挤出1/4~1/3的农居用地。阳城县望川村建起17栋楼房,村庄占地由原来的370亩变成了250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新的制度为节约集约用地铺平道路
所谓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对此的权威解读是,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无疑,这个新的理念要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得以完全贯彻,需要新制度作保障。因而,各地2005年以来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不断创新制度,从而为节约集约用地铺平道路。
――广东、浙江、海南等省在全面完成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贵州省积极研究制定工业用地实现招拍挂条件及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实现有偿使用的相关政策。陕西省建立土地利用定期分析制度,逐步建立建设用地供地电子备案和新增建设用地供地备案制度,对全省建设用地供地方式、供地产业方向、供地价格进行定期分析和研究。
――北京、山西等省(市)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合理确定各项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重庆市政府将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对区(市、县)政府工作目标考核。河南省制定了土地利用效益检查考核管理办法,省政府还强化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吉林省将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把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检查内容,作为主要指标考核。
――湖南省修订下发了《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管理的通知》,对原有标准重新修改,提高了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指标。上海市深入推进“批项目、核土地”工作机制,同时着手制定非工业类项目用地审批标准。
显然,各地已经充分认识到,只有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制度设计,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作为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到位。
新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有人据此认为,在2006年,节约集约用地这台大戏将越演越精彩。
要实现“十一五”美好蓝图,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专家指出,这是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形势是相关联的――各地对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越积极,就越能从中发现一些需要改进和明确的问题。
专家建议,在2006年以国务院名义出台一份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很有必要,这将从国家层面制定出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
制定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也应提上议事日程。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应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实现标准化、体系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出台新的《禁止供地项目目录》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将有力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修订《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将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市场的准入制度。
专家还建议,要根据土地资源位置固定性等特点,区域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可通过对人的流动进行引导和对区域经济布局进行调整来解决。因此,要制定政策和相关措施,鼓励产业向合适的区域转移,形成相对集中又集约的用地模式,在统筹区域发展的同时,缓解部分地区土地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
此外,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方法,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出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办法也应在新的一年里有所突破。
“十一五”期间,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作为这个主题的内在要求之一,节约集约用地大有作为,节约集约用地永无止境,这是业内人士的共同感觉。(记者 汤小俊)
责编: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