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突发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7日 16:42 来源:CCTV.com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截至26日14时,发生在江西瑞昌九江之间的5.7级地震已造成14人死亡、伤370多人,其中20人重伤。中国地震局派出的应急工作组和现场工作队已于26日中午赶赴灾区。(《北京娱乐信报》11月27日)

  人们可以想象,当时公众对突发地震,会感到莫名的恐惧,相让他们处之泰然,并非容易。从新闻报道来看,受灾群众手里都拿着电话询问亲人的安危但却无法拨通,而这时,当地政府为保障灾民的知情权,重灾区九江市在第一时间,为全体市民发出一个公共短信息:九江市附近发生5.7级地震,但不会给九江市民造成很大影响。

  在当时极度混乱环境下,一条寥寥数语的温馨短信提示,无疑是平息百姓情绪的定心丸――因为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了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知情权,因此,公众在心理上未造成很大恐慌,绝大数老百姓都能理智和理性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

  由此,使笔者想起了最近发生在哈尔滨地震谣言。从20日起,黑龙江省地震局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市民纷纷打电话询问哈尔滨市近期是否会发生地震,并且社会也出现了“避灾”、“逃灾”的行为,哈尔滨市的政府有关部门,不是闻“谣言”而动,积极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发达的通讯工具及时辟谣,把实情告知市民,避免以讹传讹,防止引起社会的恐慌与混乱;而是在传言盛行的次日,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才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但是,这个关于辟谣的新闻发布会开的太晚了。

  按正常的思维逻辑考虑,24小时,时间跨度不大。但是,在24小时之内,众多市民在无形的恐慌中,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造成了现实中的混乱:超市出现了“抢水风波”,有的市民采购食物储藏,有的带帐篷户外过夜等。24小时,虽然很短暂,但关于地震的传言给哈尔滨的市民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

  哈尔滨之所以产生地震谣言,我以为,其重要原因是政府声音的滞后,不能及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江西九江市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到位,因为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的方式,及时把政府的权威声音传递给每一位市民和公众。

  现实告诉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今天人们可以利用的信息交流渠道非常广泛便捷,信息的传递速度、传递范围是过去不可比拟的。事实上,在突发公共危机中,面对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政府仍是最有掌控能力的权威。政府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布正确信息,说明实际情况,对于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是非常有效的。

  任何一个社会里,要做到完全避免突发灾难的发生是不可能的,而灾难的发生,特别是一些大的突发灾难,考验着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和智慧,而保障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知情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只有处理好这个环节,才能顺利渡过难关,战胜灾难,赢得胜利。(作者:雾冬1)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春天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