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哈市环保课令人铭心刻骨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4日 18:12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面对4天之久的停水,哈尔滨市的居民陡添了几分紧张,几分麻烦,一度形成了风波。笔者尽管与哈市非亲非故,未能有对停水之下哈市市民身临其境的感受。但点击主流网站,哈市网民的声音也不难听到。比如“可怕”、“好担心用厕”等比比皆见。而批评这是“一味追求GDP之痛”等刺眼字句也源源而至。诚然,“挺住”、“问候”的声音也为处于水困之中的人们添上几分情暖。

  停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而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负面影响比比皆见:由于停水,学生在校餐饮卫生无法保证,哈市政府决定全市城区内中小学校于23日下午开始停课;为保证居民生活用水,近日哈市政府对特业用水进行封停。至今已封停1933家浴池,570家洗车行、1311家美容院、570家娱乐场所。停水,又导致哈市旅游业乃至工业生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见中新社消息)停水波及如此众多第二第三产业,波及到各行各业经济损失之大,社会波动之大是出乎意料的。由此可以想到,作为人民群众主心骨、肩负着为人民服务重任的哈市各级官员此时也可能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分析哈市此次因事故停水,哈市市委书记杜宇新这样概括:引起停水,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是哈尔滨历史上没有的,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见中新社2005年11月23日电)杜宇新这个结论,用另一个角度解读,就是哈市停水无疑给官员 与公众上了一堂“环保课”。

  哈市的“环保课”是令公众铭心刻骨的。国家环保总局11月23日向媒体通报,称“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而黑龙江省也于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距哈尔滨市区上游73公里取水的肇源断面最新监测显示,硝基苯超标为28.56%。(见新华社2005年11月23日电)为着避免已遭污染的松花江水被市民饮用,保护公众的身体安全,哈市政府当机立断停水是十分明智的。个中彰显着他们“情为民所系”的深情。假若河流未受污染,哈市自然不会出现罕见波及整个社会的停水动作。可见,环境污染不是一般的小事情,而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大问题;不是个别、局部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不仅是各级官员的责任问题,同样是公众必须面对,人人重视户户有责任的问题。

  哈市这堂“环保课”的意义在于震醒了各级官员:环保意识应是官员的“为官意识”。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期,加强环境保护,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正如温总理11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时提出: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见新华社2005年11月23日电)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指示已如雷贯耳。反观我们一些地方官员,在环保与GDP关系问题上,往往让位于后者。为着片面增加GDP,一些地方基层不惜牺牲环保作代价,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而今,哈市遭受数天全城停水之苦就是被环保问题折磨的铁证。

  哈市这堂“环保课”的意义又在于惊醒千家万户。环保,不仅是各级官员、各级环保机构的专有名词,而是广大官员和公众不可忽视的“常用词”。像松花江受污染哈市600万人需停水数天一样,一个地方环境受污,危害的是全体,包括官员与公众。因此,对待环保问题,公众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介入;对待有污染的项目,公众有检举揭发的义务;对待污染环境的行为,公众也有理直气壮制止的权利。假若人人重视,依法依规督查,污染环境的问题也可能会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环境保护的气候形成了,环保工作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干出成效。

  哈市被迫上的“环保课”是令人“不忍卒听”的。然而它的铭心刻骨必将进一步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的阵痛必将换来环境的清新。(作者:亦菲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