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与人民同行 与时代同进 写在中国记者节前夕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7日 22:14 来源: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周玮 李斌)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肩负正义与责任,心怀真诚和勇气,数十万新闻记者讴歌时代,记录历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印。

  关键时刻我在场”

  到第一线去,到现场去。这是记者的职业要求,也是许多新闻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而言,近6年的记者生涯是如此饱满:随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前往大西洋海域执行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远洋测控任务;作为中国地震救援队一员赴伊朗、印度洋地震灾区;与中美联合冰川科考队前往喜马拉雅山进行30多天的冰川采访,全程报道我国珠峰复测的全过程……自然环境艰险、生活条件恶劣、身体状况不佳,克服!只为--亲历重大事件、见证历史瞬间、记录动人一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闻事实的真相,才能和被采访对象面对面、心贴心,才能使自己感动,才能激发热情,产生灵感,采写出‘三贴近’的新闻作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人甘冒生命危险去追求。

  长沙晚报记者程放军被誉为“追逐洪峰的新闻记者”。20世纪末,湖南5年遭遇4次大洪水,他都是第一个上前线,最后一个撤回来。抗高温、睡大堤、饿肚子,他都经历过;受伤、晕倒,也不下“火线”。他采写的《爱民情》《敢死的许春华》等稿件受到好评。“正是现场目击的手法,使我笔下的抢险战斗如此打动人。”

  当新闻人为履行职责而身陷危难时,他们的职业精神中升腾起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中央电视台时政部徐少兵即使摔得头破血流,也不下火线,脸上挂着血坚持工作,确保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新闻的正常播出;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普穷前往水灾灾区采访,途中遭遇洪水,道路被冲毁,汽车被困水中,他从车窗爬到车顶获救之后接着赶往灾区;新华社记者黄敬文赴巴格达任摄影记者,炸弹在十米开外爆炸、遭当地人围攻,都不曾令他退却,10个月间发回图片近千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洪琳,连续跟踪报道中国工程人员在巴基斯坦、阿富汗遭袭击及在巴遭绑架事件,采访斯里兰卡海啸灾区灾情及重建情况,他说:“‘关键时刻我在场’是记者的职责,记者就要站在他该在的地方,危险应该是他在选择这个职业前考虑的事情。”

  只要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新闻的天空广阔无边”

  “记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记录和播撒人间真情,为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而奔走呼喊……

  对典型人物的关注,是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多年来不变的坚持。她采写的上海某公司一位普通职员陆幼青的报道《永远的向日葵》,描绘了绝症折磨下人性的乐观、坚强与自尊;《一位老人与300名贫困学生》报道了白芳礼老人蹬三轮车挣钱支教的感人故事。郭秀明、汪洋湖、张云泉、王顺友、杨业功……她用心写出的一个个新闻人物,朴实而又非凡,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正如读者所言,是精神的光芒,令她笔下的普通人熠熠生辉。而她却说:“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燃烧点,对于我,记者这个职业最让我神往、让我一直停不下脚步的,是它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我写出他们,不仅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而感动和受到激励,同时,我的生命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得到丰厚的滋养。”

  当得知温州市有数千名中小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或面临失学,温州晚报记者郑雪君便下定决心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周密策划后,温州晚报推出了“不让一名贫困生失学”结对助学活动,活动开展4年来为1万多名贫困生解决了上学费用。“我从来没有把新闻工作仅仅当成写几篇新闻稿来对待,而是把它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我将自己的工作岗位看作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岗位。”

  “能够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能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抱着这样的信念,辽宁电视台记者吉永成从业12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农村采访中度过,钻牛棚、睡大炕,跑遍了全省100个县(市、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累计有5年和农民兄弟一起过年,被百姓称为“铁脚记者”。“要想当一名好记者,你就要多跑农村,多吃苦,去没人愿意去的地方。”

  “有难事儿,找王帮办!”--这个让许多哈尔滨市民如此信赖的“王帮办”,就是黑龙江日报集团生活报的记者王海臣。2003年6月,一个人一个热线电话,王海臣开始了和百姓的亲密接触,之后“王帮办热线”专栏又扩成“王帮办工作室”专版。两年间他接听热线1.8万余个,救助各类弱势群体1300余人。关注老人、孩子、残疾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服刑人员,解决百姓的难题,架起政府与百姓间沟通的桥梁,王海臣说:“只要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新闻的天空广阔无边。”从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韩亮为需要救助的特困家庭募捐、呼吁的身影,重庆电视台记者王安礼的镜头里街头巷尾的好人好事、百姓生活中的阳光与快乐,工人日报记者肖树臣笔下《郑州黑心老板年关大逃亡》等一系列为农民工维权的报道,我们感受到了这些新闻人心底翻涌的对人民的最深沉的爱。

  “做社会发展的了望哨,做时代前进的清道夫”

  有人将新闻人比做社会的雷达与监测器。他们不仅以文字、图像、声音追踪、记录着社会的进步,也反思与警示这社会的缺陷与不公,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

  广州日报记者关雅文,常将笔锋指向生产行业中不为消费者所知的灰色地带:2002年连续6篇《家电维修还有多少猫腻没揭开?》系列报道,2003年《面粉厂家不敢吃面食》《鸡精标准岂能保护落后?》等数十篇系列报道……有关部门对这些报道做出回应,重新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许多不利于消费者的生产行业“潜规则”得以改写。“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越强,所做的新闻报道才越有力度和深度,影响力才会更大。”

  从2005年3月起,中国青年报记者洪克非连续发表了调查性报道《一个公民从遇车祸到冻死路边的悲惨5天》《谁把张衡生推上了死亡之路》《精神病人违法究竟由谁担责》,从29岁的张衡生冻死路边的偶然事件,探寻政府对流浪人员的救助能力及方式,分析指出国家救助措施尚需完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遂酝酿为精神病人救助立法。

  “做社会发展的了望哨,做时代前进的清道夫”,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对记者责任如此界定,也如是践行。他撰写的《尴尬的阻击战》一文,以双汇冷鲜产品在湖北市场遭遇阻击为由头,揭示这一现象所体现的封闭与开放的观念冲突、官本位与企业本位的冲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理念与职能部门“权力寻租”行为的冲突;评论《正视这份耻辱》,以犀利的笔调批评某些地方政府的信用缺失,鲜明提出政府信用问题,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羊城晚报记者李宜航说:“记者,应该是这个社会的推动者--推动文明进步,推动物质发展,推动和谐构建。”他也常抓住“推动”二字做文章:与同事暗访出租屋,推出了《出租屋藏污纳垢大揭秘》的系列报道,拉开了广州市整治出租屋的序幕;带头采写了《给广州人挑挑刺》的系列报道,矛头直指行人乱穿马路、随意吐痰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广州随即掀起了声势浩大、效果显著的“除刺行动”。

  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此刻,在全国各地,有无数大事小情正在发生着,无数新闻人为之忙碌着。他们以激情与执著,为“记者”二字注入着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完)

责编:复苏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