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5日 13:56 来源:
世界银行11月3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显示,包括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在第三季度加速增长,使经济增长率保持9.4%的高水平。其中,曾经受到2004年紧缩措施影响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在今年开始复苏,并在最近几个月保持10%至11%的同比增长率。(11月4日《中国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季报》显示的这组数字,乍一看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马车”奔跑起来了。然而,细一想对此还要谨慎地乐观。世界银行的这份文件在谈到今年以来中国消费支出开始增强后,话锋一转,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的消费支出仍然不足以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毋庸置疑,世界银行作出的这一判断是准确的。笔者可以拿出三个根据来支持这一判断。
其一,教育的高收费使普通百姓不敢把积蓄用于改善生存条件的消费。目前家庭的教育费用究竟有多高?对家庭生活影响究竟有多大?安徽省城调队日前对某县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调查的情况表明,一个大学生的年培养费达到了13690元。若按该县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计算,农民18年的收入才能培养一名大学生(10月31日《安徽市场报》)。祖祖辈辈吃没文化亏的中国农民,大多都横下一条心: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其实城里的普通工薪阶层和一般劳动者,面临教育的高收费,吓得照样不敢把积蓄用于改善生存条件的消费。
其二,医院看病贵、药品价格高,吓得百姓不敢把钱用于日常改善生活。人吃五谷杂粮,谁都可能生病。普通百姓一旦生了一场大病,几年的积蓄加起来都送医院去也未必够用。所以百姓中的许多人都需要自己预留必要的看病、吃药钱,这笔钱是“救生钱”,是“保命钱”,谁敢拿出去用于日常消费?不要说农民,就是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甚至包括低职务公务员,也同样面对着医疗费用过高的经济压力,没办法,只好削减日常消费支出。
其三,大多数人养老问题成了后顾之忧,吓得百姓不敢把钱用于改善生存条件的支出。现在的中年人基本都是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将来的情况是一对年轻人赡养四个老年人。怎么得了!虽然有微弱的预示信号:未来要实行社会养老,但百姓还没有看到足以让他们放心的保障实体。过去寄希望于养儿防老的普通百姓,现在大多寄希望于储蓄防老。
以上三点,实际上都是社会保障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普通百姓就一天不敢把积蓄拿出来正常消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任重道远。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困难群体没有制度化的社会救助(11月4日《经济参考报》)。形象点说,教育高收费、医药高价位、养老无保障,像三条“绳子”捆着百姓的钱袋子。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府必须解开捆着百姓钱袋子的这三条“绳子”。 (罗天柱)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