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30日 18:31 来源: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上,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环境保护战略进行主题演讲。今后五年,我国有望采用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环境保护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解振华解释说,就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以这个体系全面评价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通过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 (10月30日华西都市报)
笔者为“十一五”期间把环保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而大声叫好!这样的考核区别于目前任务式的责任状考核,它建立在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全方位的环保评价系统基础之上,把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和环保工作的进展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予以综合评价,将大大有助于落实环保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在今后环保政绩考核中多得分,各级党政领导就要从现在做起,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落上头”。石家庄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已初见成效,2004年仅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一项产值达27亿元。 该市已经发展起7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理念,利用工农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出沼气-渣施肥-催玉米-玉米收割-生秸秆,从秸秆还原秸秆,从土地回归土地,为循环经济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见1月12日新华网财经要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带来严重的污染,不仅老百姓不说你的好话,而且在个人政绩上也大打折扣,甚至有的要付出沉重代价。
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是环保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地的一些环保政策法规,不是过时了,就是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没有可操作性。就在前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经过广泛听取意见,条例根据国家大法进行了创制和细化,对许多严重困扰市民的环境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重点聚焦扰民的城市“声、光”污染,同时加大了对超标排放的处罚力度,规定排污不达标可责令停产并最高罚10万。(见10月29日央视国际新闻)上海市适时修改环保法规,就是使环保政策和法规更加适应发展需要,更加贴近市民生活,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使各级领导更加得心应手地抓环保工作,更好地依法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
而“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最关键是突破环境作为瓶颈的不良影响,经济建设力求发展质量,向粗放型经济说再见。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要求必须提高发展质量。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分配上的公平。从政治学角度看,就是要保护人民基本人权,保障社会多元化、防止社会分裂化,维护社会稳定。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 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政绩就是要看其在项目上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通过环评审批,是否增加新的环境压力,是否危及生态环境,是否有效地调节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否缩小了社会收入差距,是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而减少资源的耗用,是否通过一系列决策使得资源分配上均等进而达到人人享有同等的发展机遇,共享发展的好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总书记所说的“提高发展质量”,就是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指标的考核,强化绿色GDP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者:梁江涛)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