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4日 17:08 来源:
人民网消息:
[主持人]:各位网友、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四周年暨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2005年9月7日,我们以“讲文明礼仪、促人际和谐”为主题,在人民网举办了首场座谈会,揭开了今年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系列活动的序幕。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人民网强国论坛多媒体演播室,以“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为主题,举办今年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的第四场活动。本次活动是由中宣部宣教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共同主办,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和新浪网、搜狐网、中华网共同承办。
今天的座谈会将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要求,倡导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培育节约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座谈会将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和政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采取的重要举措,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的有关不良现象,以及如何引导人们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行为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
现在我为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嘉宾: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董俊山,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何炳光,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王伟,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陈锡康,光明日报科技部副主任金振蓉等。欢迎各位!
今天的座谈将采用主题发言和在线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友的参与积极性,由人民网强国论坛进行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的直播,新华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华网等网站联合转播。
中宣部宣教局是这次活动的发起和主办单位。所以今天首先有请中宣部宣教局董俊山副局长谈谈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4:34]
[董俊山]:主持人好,网上朋友大家好!这次联合中央有关部门共同举办“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的网上座谈会,主要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崇尚节俭、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强化生态伦理观念,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努力推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知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它既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一个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能源利用问题,也是一个创新发展观念、树立资源意识、倡导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问题、道德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纳入物质技术范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范畴,而且要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范畴,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把我们的发展、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到理性不理性、科学不科学、文明不文明、道德不道德这样一个价值取向、价值判断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来实践。
大家知道,早在1972年,联合国就首次召开了旨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世界大会,并在大会上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的宣言,这个宣言深刻指出,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与自然合作的基础下,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强调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号召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怀地球这个小小的行星,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这是人类庄严的责任。
如今,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态伦理这样一系列新的概念、新的领域,已经成为现代人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举办这次座谈会,也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能源、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是党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里强调指出来的,温家宝总理在说明“十一五”规划的时候,还强调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能源、环境、生态领域的约束会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那么,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持生态平衡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而又必须切实解决的重大课程。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运用综合手段,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功。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学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想就是要大力普及生态伦理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观念,树立资源有限的意识,养成节约能源习惯,搭建一个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想平台、道德平台和心理平台,促进人们环境素质、生态环境伦理、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道德支撑。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 [14:47]
[主持人]:谢谢董局长。国家发改委是负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规划的职能部门。接下来我们有请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何炳光副司长发言,我想请您谈谈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何在,以及你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14:51]
[何炳光]: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所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这次五中全会建议当中,我觉得有几个亮点是非常值得提起的,特别是在节约型社会方面,我觉得在四个方面非常突出,而且是非常显著的:
第一,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作为三大基本国策。
第二,提出来必须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
第三,特别请各位网友注意一下,在这次五中全会的建议当中,有两个量化指标,一个是人均GDP到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第二个就是万元单位GDP能耗,2020年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两个量化指标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导向信号。第三个在建议当中有十个部门里有一大部分叫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四个方面可以领悟到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也是引导全社会走资源节约型、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强烈的导向信号。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说它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就我的理解它不是权宜之计,不仅是从长远的考虑,也是从现实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它的重大意义,我概括为六个方面:
第一,加快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特别是由我国的资源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大家都清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就资源及其资源的利用状况,我有五句话来概括我们国家的资源状况,第一句话,就资源总量来讲,我们国家是一个资源大国,很多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比如说淡水资源,我们国家的淡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左右,名列世界第六。第二句话,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来讲,我们国家是一个资源的小国,还拿淡水资源,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排在世界的后面,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第三句话,就资源的利用水平来讲,我们国家是一个资源利用的弱国,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源利用水平很低,效率相当低,就拿2003年、2004年我们国家GDP占世界的4%左右,但是我们所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将近45%,钢铁达到28%,煤炭也是相当大的比重,还有每利用单位的资源所产出的GDP效率确实比较低,还拿淡水来说,我们用1立方米水产出的GDP大概两美元,不到三个美元,跟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四句话,在我们污染状况来讲,也是非常严峻的,也是非常严重的污染状况,其中一个重大原因跟第三句话有关,就是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水平比较差,我们讲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第五句话,与我们国家资源禀赋来看,我们国家呈现非常明显的资源实质型的流动状况。从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煤炭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天然气、石油基本也是这种状况,正因为这种资源的禀赋,才导致我们国家很明显的实质型流动,才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油南输等等,这五句话高度概括我们国家的资源状况,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他道路走不通。这是我概括的第一个重大意义。
第二个重大意义,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在研究“十一五”和2020年目标时,认为制约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资源,二是体制,三是技术,四是人才,其中可以讲资源的制约是硬性的,这是未来发展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资源的短缺在不少的地区,已经成为超过了资本短缺和人才短缺成为第一紧缺的一个资源。所以,无论从国内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国外资源,以及从国内供给能力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供给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很多场合中央领导都提出来不走节约型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也过不去的。我想这是非常紧迫的。
第三个重大意义,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这方面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这里实际上有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很多南方地区,说有这么多水,还提倡我搞节约型社会,实际上搞节约不仅仅是有没有资源,还要跟你的环境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地方只要把资源利用率提高,它的污染会大大减少。
第四个重大意义,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我们应该看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日益凸显的国际新的贸易壁垒叫“绿色壁垒”,我们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方面是非常锐利的鼓励。
第五个方面,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可持续发展它是全球性的。刚才董局长提到,1972年第一次的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思想的萌芽逐步地展开,到了1992年,联合国的“黄花”会议召开,正式标志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开始实施,我们讲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它应该也要求世界其他国家也要走这条路。比如说曾经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说我们中国发展到美国这样的发达水平,我们也达到美国这样人均资源消耗量,地球的末日可能就要到了。举一个例子,美国现在人均消耗石油3.17吨,我们是0.2吨,如果13亿的中国人还是像美国这样消耗资源,现在全球的石油也不够我们消耗。所以,应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必须对全球各个国家都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想我们走这条路是有非常重大的全球意义的。
第六个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重塑节约文化的迫切需要,今天的主题是“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应该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呈现常态化和普遍化,社会对浪费资源的默认,实际上就是对浪费的纵容。所以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国家曾经出现了两度的浪费,一是刚解放时,另一方面表现是现代化的奢侈浪费,与形象工程有关,是暴露心态在作怪,特别应该引起注意。
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简单说有以上六个方面。应该说,建设节约型社会,今年开始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工作进展向各位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
第一,国务院在6月下旬和7月初分别发出两个文件,国发200521号文件和22号文件,就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分别作出部署,现在全国各部门、各地方正在贯彻这两个文件,在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二,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根据国发21号文件的精神,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分工作出安排。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协调机制方案并经国务院批复。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当前中央和国家机关资源节约工作的通知》,发展改革委还专门召开了全体机关动员大会,对政府机关带头建设节约型机关作出安排。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后勤部《关于大力加强军队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举办了全军营区节能培训。
第三,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这方面的力度有所加大,发改委会同中宣部联合发出了《2005年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方案通知》,围绕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体,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第二个活动是7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同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共同组织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包括8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台现场直播节目、经济频道七套专题节目、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全面征集公民节约行为准则、资源节约公益广告创意及百姓资源节约DV作品等等,8月14日,人民大会堂的现场直播曾培炎副总理亲临直播现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三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7-8月份推出了“节约中国”的专题,连续在新闻联播进行系列报道。四是与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组织开展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征文,现在在进行当中。各地区、有关部门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社会反响强烈,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不少老百姓给国务院领导写来很多好的建议,对中央作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后,各地群众反映热烈、纷纷来信发表看法、建言献策,有的说节俭文明又要回来了,所以说这项工作还是有良好的开端。温家宝总理批示:节约工作要常抓不懈。
第四,加快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一是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我们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年内要正式发布。二是发改委会同海洋局、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正在组织实施。三是发改委会同水利部等部门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四是发改委研究提出了《“十一五”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思路汇报提纲》并报国务院。
第五,积极研究制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法规和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组织《节约能源法修订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修订思路和框架研究初步报告。二是起草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开展相关宣传,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落实国办发33号文件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三是落实《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发改委、质检总局从3月1日起启动实施冰箱、空调能效标识管理,组织了相关宣传和培训,应该说这个是和每个老百姓相关的,这是强制性的规定,我们现在正在根据规章做相应的突击检查,这个活动是以广告形式向社会发布了已备案的能效等级为一、二级的空调和一级的冰箱的产品型号及企业名称。四是提出《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已完成部门意见征求。五是发改委、财政部研究提出《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及所得税优惠政策方案,正在组织论证。六是财政部、发改委发布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第二批节能产品清单七是建设部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7月1日起实施,八是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取消对小排量汽车限制的规定的通知》上报国务院。
简单地说,我们在这几个方面工作开始启动,应该说工作量也很大,以后的路还很长。 [14:59]
[主持人]:谢谢何司长,我们网友对这项工作实际上也非常关注,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表示支持在网上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比如网友在这里留言说,祝贺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希望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说起建设节约型社会,都会想到一个国土资源部,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一个基本国情。一提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许多人都觉得和国土资源部直接相关下面有请国土资源部规划司鞠建华副司长发言。 [15:00]
[鞠建华]:各位网友好,谈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想首先要认识我国的资源状况。刚才发改委的同志已经就我们国家的资源状况做了很多介绍,我就不多做陈述了。我在这里举几个数字,第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耕地及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2,所以从资源状况来说,我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家也知道我们为这种经济发展付出了相当高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比如说十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多亩,虽然主要是生态退耕、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但非农建设的占用,造成了耕地永久性的流失。在我们去年进行清理整顿前,各地盲目设立的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超过全国城镇建成面积,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矿产资源,我国GDP2003年是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世界的31%、30%、27%和40%。因此可以说不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没有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出路。所以,我们感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怎么样利用好我们国土资源,抓住这个关键,才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比如说保护耕地,其本质上就是保证或者叫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发展,提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更有效的资源应用。以资源政策调解国有自然资源的投放,是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基础上,我们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遏制了部分行业过渡投资,减少了对土地不合理占用,既从源头上防止盲目征占土地和侵害农民利益,又保证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集中。各地大力推进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持续整顿矿产开发秩序,不断制止一些地方乱采滥采滥挖现象。针对我国共伴生矿多、中小型矿多、采选复杂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矿产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法规。组织开展了煤、金属、非金属等矿产综合利用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着眼于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国土资源,重点推进。在土地资源领域,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落实国家对土地供应的指令性计划,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建设项目用地。做好城镇存量用地调查,及时总结各地新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在矿产资源领域,要大力推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勘察、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法依规,治散治乱,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第二,从区域、行业到企业,层层推进。对于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努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产业和经济区域,加快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开采伴生资源并以深加工形式创造效益。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不断提高矿产开采的回采率。促使矿产勘察开发企业最大限度查明共伴生资源,积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严格制定矿山关闭措施与限采计划。推进矿山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加强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全面落实各项措施,配套推进。以资源规划为手段,以严格管理为核心,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委目的。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便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二要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矿产有关法律法规。三要推进土地、矿业权市场建设。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推进资源有偿使用,促进珍惜和节约资源。进一步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完善推进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利益调解机制。四要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不断开发地质勘察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矿产采选冶的现代公益。按照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制定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完善土地使用准入制度,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五要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大力接地、节能、节矿、节材,节约各种自然资源。 [15:07]
[主持人]:谢谢鞠司长。环保问题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密切相关,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有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发言。 [15:15]
[李新民]: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刚才董局长把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述,我们两位司长对资源问题、对于浪费问题也有很精辟的论述。我想浪费问题跟污染问题是直接相关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它的浪费更是有直接的关系。
应该说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生产方式的直流型、粗放型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环境问题主要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一个是呈现出它的结构性、复合型和压缩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工业化国家,近一百多年来产生的和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当中都统统涌现了。应该说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比较严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环境保护是在起步,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开展。我国各级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是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污染控制的水平来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由于这样一个举措,避免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二十多年来是保持平均9.4%以上的速度在高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为例,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从33.1%提高到2004年的38.6%,这里面体现了环境保护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工作。
空气质量劣于三级比例从14.5%下降到20.3%,总体上说,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是我们说城市空气污染的现状还是很严峻的,有一个现象来说明这个问题,去年我们全国可监测的340个城市当中,138个城市达到二级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这一数据比上一年减少了七个城市,这也是一种信号。我们去年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是达到了38.6%,2003年是41.2%,这也是一个信号。同时也看到,我们劣于三级城市的比例也有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国的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总结一下表现在这么四个方面:
一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2005年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按预计将达到2500万吨左右,2004年是2225万吨,由此使得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目前,全国的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局部地区酸雨污染还相当严重,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个人健康损失巨大。
二是城市空气污染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仍然严重。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2004年都分别公布过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十个城市。
三是空气污染构成日趋复杂,目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包括烟尘、酸雨、光化学烟雾、可吸入颗粒物等等,这一些污染物质经过物理的、化学、生物的作用和反应,形成复合型污染,造成空气能见度低,大气氧化性增强,并且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区域性的特征。比如说环京津塘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就是说空气污染的形势已经不是一个城市来描述的,是一个区域的环境污染来描述的。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中有机物多达110种,其中30多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明显重于中小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在100万到200万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最重,污染特征均以复合型污染为主。
四是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加重,由于城市污染的转型,使得城市污染的危害性更加突出,细小颗粒物不仅影响能见度,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小于2.5的微粒粉尘对人的呼吸系统都有相当大的危害。而且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寿命能够长达几天到几周,运动范围有几百乃至几千公里,所以说它的危害程度相当大。有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我国的空气质量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每年就可以避免17万例左右的死亡案例。应该说未来十五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经济总量将翻两番,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到5倍,所以这里凸显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因此,这个阶段将是中国环境发展与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中国承受不了这样严重的污染负荷,对此如果不采取坚决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那么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我们国家进入世界民族之强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带来不可想象的影响。基于这样一种局面,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着手采取积极措施,来控制空气污染,解决城市和区域的环境问题。当然,这里还包括解决饮用水源的问题,主要大江大河的问题,固体污染的问题、放射性的污染问题等等。
我们准备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一些措施主要包括:一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大清洁生产的工作力度,推进生产结构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来赢得经济上的收益,我们的目标是社会、经济、环境多赢方针。二要继续加大建设生态省、环境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企业的系列创建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国家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的实践来贯彻落实。三要组织制定和实施我国第“十一五”的酸雨和二氧化硫的防治规划。目前,中国的火电行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经超过全国排放总量的一半,这个比例今后还将持续上升。因此,在规划中要更加突出地区控制与国家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理念,重点强化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率。火电厂的排放属于高峰排放,是区域型酸雨及硫酸盐主要的污染物。因此,加强对高价源的控制将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减轻酸雨的污染。
二是继续加大对机动车污染的监管力度,不断严格新机动车的排放要求,逐步加严对于新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强化在用车的环境保护年检,同时要加大老旧车不符合排放标准车辆的淘汰力度,要提高油品的质量,降低车用燃油的油的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日益严重的机动车污染。
还有就是要提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环保总局将定期公布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名单,对连续几年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将建立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并且严重控制这些城市新增大气污染的工业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再有,就是积极支持开展区域性的空气污染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在区域空气污染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措施的研究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环保总局将积极支持有关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开展此方面的研究。
应该说,环境保护的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大战略决策下,将进一步做好国家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对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 [15:19]
[主持人]:谢谢李司长,刚才有网友在网上提出关于节约的好的建议,他们提出厉行节约,可以在住房、水电、煤气方面提出超出数额倍增收费制,这样一定能够遏制浪费。实际上在我国提倡节约和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讲勤俭和节约,现在有请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伟教授发言,请您谈谈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有什么新的特殊意义。 [15:20]
[王伟]:下面谈一下什么是“特殊”,在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对我们今后要进行的这样一种节约意识和节约文明的建设,指明了一个基本的方向。如果说它的特殊意义,特殊就特殊在是在一种新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可以这样讲,怎么样来评价、来论证,现在我们提倡节约它的意义都不过分,十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其实就是想解决一个环境问题,解决一个节约问题,那个时候的认识远远达不到现在这样一种程度,而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它是同我们国家的发展、同我们民族的生存兴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锦涛总书记在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到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在把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这样一种重大的时代背景下,来重新提出节约文明、节约意识,那显然远远超过了以往的节约。
就像主持人刚才谈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节约美德,在解放前三四十年经常说的一句话,就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一种节约的意识,也是一种美德,但是它在我们的经济并不发展、资源紧缺,甚至在许多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迫不得已,而我们现在重新大张旗鼓地提出树立节约意识,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的那样一种时代。我们是在要全面建设小康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来提倡节约文明,而且是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决不是让大家再回到吃不饱饭的那种状况,而是在发展,在生活富裕,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用科学发展观来树立新的科学意识。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论坛应该明确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中央在五中全会讲的很明确,一方面把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时也提到我们是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同我们经济有大的发展,同我们和谐社会的建立那都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一下刚才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如果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新的特殊意义,就是说它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新的创新,一种新的发展,而且也必将保证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会使全体中国人民都在节约中享受到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我就说这么多。 [15:24]
[主持人]:谢谢王教授。在今天的嘉宾当中不但有伦理学界的专家,还有研究自然科学的专家。在网上有网友杨家老三说,要节约应该让技术来达到效果,用最小的资源创造出最多的财富。下面就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陈锡康发言。 [15:29]
[陈锡康]:主持人、各位网友,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对中国的科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专门的书,在这些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要协调发展,有关的这些建议受到中央的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小组发表了《开源与节约》的这本书,是由石玉林院士主编的。在这本书里,向中央提出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议。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呢?我们正在这本书里提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资源节约型的生态体系,包括节电、节水为重点的农业生态体系,以原材料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等等。
第二方面,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消费跟服务体系,这里我们提出来的资源节约型的消费体系,平衡地消费,还是主张节约资源,适度地消费。比方说在吃的方面,我们就反对大吃大喝,比如在饭店里面吃饭,吃不完打包带回去,在公共饮食业中提倡“打包”,对大量剩余饭菜等抽取较高的消费税。我们在其他国家访问过,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国家,在饭馆吃饭以后,剩下来很多菜,饭后都要打包,在我们国内也有部分这样做了,但是很多公款消费的就没有打包。 [15:30]
[陈锡康]:另外,在住的方面,我们主张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倡公寓式的住宅,限制独家独户占地很多的别墅式的住宅。在生活消费方面,我们提出来要实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消费体系。特别是在大城市,我们在国情研究报告中提出来在大城市应大力发展和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交通体系主要小汽车、小轿车,根据中国的国情,人口多、土地面积相对比较少,资源相对紧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感到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适当限制小轿车盲目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有2.9亿人口,他们有2.3亿辆左右,大概有1.7亿辆小轿车,所消耗的汽油占全世界汽油的1/3以上。中国的人口是13亿,是美国的4倍以上,如果我们也走美国的道路,达到美国的水平,我们就需要7.6亿辆汽车,全世界现有的汽油就不够中国的一个国家消耗。所以,走美国发展交通的道路对我们来说是不合适的。 [15:32]
[陈锡康]:我们在这些研究报告中强调在大城市一定要贯彻发展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这么一条方针和路线,但是我们感到很遗憾,现在城市里面公共交通确实有了很好的发展,很多城市都发展了地铁,但是有些城市这方面发展速度还是很慢。总体来说,小汽车发展很快。我们不反对小汽车的适度发展,但是我们感到发展公共交通体系的优点非常明显。
第二是节约能源,根据我们的测算,据测算公共汽车和地铁每个客运人公里的能源消耗只等于小轿车的1/10左右。第二,保护环境,根据国外一部分城市的统计,比如说墨西哥城的统计,城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的97%和66%是由车辆产生的,主要是由小汽车车辆产生的。第三,节约土地资源,我们都非常清楚,有了小轿车,我们就一定要有车位,一定要有停车场,这些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第四,防止交通堵塞,现在大部分人都有了小轿车,根据中国的土地面积,城市里面的人口密度,交通堵塞是不可避免的。这次在人民网呼吁有关部门要学新加坡、香港这些城市发展的经验,根据我们中国国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完善的公共交通,适度地控制小轿车的盲目发展。
我们提出这些建议,主要是根据两个方面:第一条是根据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节约资源,一定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环境不保护好的话,地球就很快充满着污染。从可持续的发展来说,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走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一个路线。
另一方面,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感到对于中国更加需要走这条道路。为什么呢?从一点就可以说的非常清楚,中国人均国土面积是7500平方米,国土面积按960万平方公里算,人口按2000年底的人口来算,刚才算出来7500平方米,全世界的人均国土面积,2000年是22100平方米,我们是7500平方米,说明中国的人均国土面积是世界人均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土地面积少了,我们自然资源是蕴含在土地里面的,一部分土地,比如说平原,矿产资源比较少,它的耕地资源就比较多,比如山区、丘陵地带,耕地资源比较少,但是它的矿产资源就比较多。不同的地区资源蕴含的量不同,但是从资源的总体来看,因为我们的人均国土面积只有世界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的资源总量应该占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量的数字都可以看出来,我们的人均水资源等于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人均的森林占世界的15%左右,我们大部分矿产人均资源量都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有一个数字很值得注意,我们中国煤矿资源储量比较多,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资料报告,我们中国能源,原煤是1145亿吨,这是已经探明的数量,而世界上是9845亿吨,等于我们按照人均数量来看,中国的原煤是90吨,而世界人均是162吨,中国的煤矿资源人均储量已经探明的数量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的多。中国的原油已经探明的数量是33亿吨,而全世界是1430亿吨,我们中国人均的储量只有人均2.6吨,世界是26.3吨,我们原油储量占世界的11%。这些数字很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回过来看看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而不能按美国这路条去走,我们只有2.6吨原油,按照60%的开采量来说,我们人均也只有1.6吨原油,原油加工汽油的话,一般按照30%来计算的话,也就是480公斤左右,这480公斤,一年就用完了。我们发展小汽车,一加油的就是几十斤油,所以我们感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样一个方针是非常正确的。总之,我们也希望这个方针得到切实的贯彻。谢谢! [15:39]
[主持人]:谢谢陈锡康理事长,“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条件和社会氛围,应该说离不开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面有请光明日报科技部金振蓉副主任发言。 [15:43]
[金振蓉]:大家好,刚才各位专家和几位司长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以及采取的一些决策措施介绍的非常清楚了。作为媒体,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策过程,但是我想媒体在这当中承担的任务是非常独特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从今天的座谈会的主题“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我觉得每一句话里都是和媒体密切联系的,意识的问题、倡导文明的问题,离不开宣传。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再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我觉得这几年通过宣传,理念大家都认可,都是非常接受的。在日常的工作中,或者是在自己的决策过程中,是不是大家的认识都那么一致了,我觉得这中间还有很多的误区,就是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刚才大家在发言中提到,比如在某些地方它的资源不是特别紧缺的时候,他会觉得我这个地方是不是跟别的地方紧迫性没有那么强。包括像刚才专家谈到小到要不要打包的问题,这都是反映的一种文明观念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中间给媒体的工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都在谈不是多了,而是我们媒体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寻找更好的公众能够接受,能够和公众更好沟通的方式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我觉得这是我们当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一个很重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媒体也都有很多的经验,像人民网搞一些征文,包括今天这个会议跟网民进行互动,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寻找和过去不同的更好的宣传方式。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们搞了节约箴言的活动,当时的初衷是平面媒体怎么样在新一轮的宣传下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然后更好地和读者进行沟通。我们觉得征集一种节约箴言的方式可能更好,我们和中宣部宣教局沟通以后,得到他们大力支持,我们两家一块儿做这个事儿。从9月初开始,到现在,我们一共进行了十多期,从一开始搞的时候,我们还有个别的编辑怀疑说会不会稿源成问题,后来我们搞下来的结果令我都没有想到,效果非常好,基本上是每天大概有四五百条,因为我们光明日报是面向世界的,所以我们的来稿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居然是外国来的,我们还要翻译,让我们非常感动,真的想不到。而且我们国内还有很多的大学者、大作家,就为我们写几十个字的箴言,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出了将近16期了,效果非常好。我们感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媒体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一定要寻找一种公众容易接受的形式和方式,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这个活动在搞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准备再搞出十条节约箴言的精品,然后我们准备向社会来发布,争取把百条精品推出来,这也是我们中宣部倡导节约文明的行动。
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我们想把我们的节约箴言装订成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果。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在“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方面,我觉得媒体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这只是我们的开头,我们觉得下一步还需要再通过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在倡导节约文明方面,再做一些新的努力。 [15:45]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部分,就是回答各位网友提出的问题。这次座谈会受到各位网友的热烈关注,自上周在网上发布通告以来,网民通过留言、跟贴、发邮件等方式对座谈会提出了许多建议,现在强国论坛在线人数已经超过68600多人,他们对各位嘉宾提出了一些问题,也谈到了自己对节约型社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现在,就请各位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和回答。
人民网网友红色的故乡在留言的时候说: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教育抓起,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具备了知识与科学,才能促进节约和高效齐飞,防止无知与浪费同流合污。请问董俊山副局长,您认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教育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15:49]
[董俊山]:非常感谢这位热情的网友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刚才几个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还有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光明日报的专家和专业人士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做了很好的阐述。
概括起来讲,建设节约型社会,我觉得必须在理论上、在认识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深化,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我们所倡导的节约型社会,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和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因为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要提高我们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提出还要节约,这两者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当然,应该说这个问题我倒觉得我们可能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在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实际上是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资源滥用,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事实和行为。同时,我们也存在着在生态伦理、环境伦理这样一些新的道德领域,不为人知,或者说还没有引起我们相关的部门、相关的领导,以及广大群众的认识,没有作为我们相关的部门和公务人员的应有职责,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提倡的所谓节约意识、节约文明的内涵,可能在理解上就容易出现一些偏颇。
从我们中宣部宣教局的职能来说,从我们公民道德建设这个角度,我想谈一点建设节约型的社会,我们还是要大力宣传、普及生态伦理、环境伦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思想,这方面的理论,让人们能够真正地去全面准确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15:55]
[董俊山]:我想节约型社会,实际上也就是要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公德,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用列宁的话说,是我们社会生活当中最起码的一种公共生活准则。也就是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应该树立一种节约的意识,养成一种节约的习惯。也就是说你不要去浪费,你不要去破坏,你不要去污染,你不要去滥用,我想把我们所倡导的这样一种对于很多人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个陌生的概念普及到广大群众当中去,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来进行倡导。生态伦理、环境伦理,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理论体系,但是它所解决的核心的问题,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能力与能源的关系。现代文明,我的感觉它在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走了一个也是螺旋式的轮回,过去人类文明的取向是要摆脱自然的束缚,人作为主体存在。现在是我们要回归自然,我们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要破坏自然生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平衡,要看到它的有限性,而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今天用了节约的意识、节约的文明,应该说是很浅层次的,是从我们公民道德规范的角度提出来的,在这方面我倒觉得我们网友所说的确实有道理。既要求节约,又要高效地起飞,既要防止无知和浪费同流合污,又要让我们在发展与进步当中,保证我们科学发展、节约发展,就是我们所讲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宣传教育方面,刚才几位司长和专家都讲到了,我概括一下,我觉得在生态伦理、环境伦理这方面的教育,当前主要抓这么几个事情:
一要大力宣传,阐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应该说是指导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统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战略决策。要深刻阐述资源、能源、环境、生态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道理,引导人们把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发展的理念,并转换为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
二要大力普及、热爱自然、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知识和具体的技巧,使人们不仅树立观念意识,而且掌握相关的知识,相关的技能,培养相关的素质,真正学会怎么样才能做到节约的文明行为。
三要大力推广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和企业的约束力,加大对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也要加大对于人们日常生活节约行为的规范力度,形成一个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的完整体系。
因为现在节约型社会已经纳入我们国家基本国策,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协同下,由我们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一个崭新的生态伦理、生态环境,这种节约的意识、节约的文明会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大普及起来、倡导起来、行动起来。谢谢! [15:58]
[主持人]:刚才董局长主要是从道德和伦理的层次来谈节约的问题。很多网友在网上也谈到在经济角度和消费模式方面关于对节约的看法,比如网友有点不知趣说:提倡节约和拉动内需是否在有些场合有矛盾,如何掌握节约的度?我认为提倡节约,我们都能理解这是对的,但是各行各业是否都应该制定一份节约的标准,这样就更好,更有利于学习和执行。
另外,网友强国一派说: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想这个问题请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何炳光副司长来谈一谈,请问发改委准备通过哪些举措来推进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16:03]
[何炳光]:这位叫“强国一派”的网友提出的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衡量节约型社会是不是建立起来了?我个人的体会有三个指标,一个就是人人节约,第二就是环环节约,第三就是事事节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社会节约型的特征就比较明显了。
建设节约型的社会,我们经过研究、论证,提出来应该在四个方面来努力地构建:第一,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第二,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第三,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的模式。第四,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要实现四个转变,第一个,就是需求结构要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向消费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第二个转变,要实现产业结构,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共同带动增长的转变。第三个转变,资源的投入要实现由主要由资金支撑增长向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撑的转变。第四个转变,资源利用的方式要实现由单向式的过程向循环经济的反馈式的过程来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增加、社会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6:05]
[何炳光]:第二个构建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这一块,很多网友可能也比较熟悉,要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并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加速信息化进程。第三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第四,提高优质能量的比重,根据环境承载率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
第三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资源,要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充分利用可使用空间,合理配置绿化用地,这里实际上特别要强调的就是我们国家在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如何真正体现节约优先,体现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也就是说,要从城市的规划到设计,到整个建设过程当中,要始终把节约优先的原则贯彻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要不然的话,你的规划做好了,设计也做好了,到后来要改造,可能花的钱更多,造成更大的浪费。
第四,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在城市中形成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方式。刚才主持人也转达了网友提出来的我们提倡节约是不是跟拉动内需消费有矛盾,这个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就是说我们五中全会,总书记在全会提出来,我们的发展要步入科学的发展、节约的发展、清洁的发展的轨道。建设节约型社会,跟这个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体现节约优先的原则,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各个领域,在生产、消费、使用、流通各个环节都要大力提倡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实际上这一块应该说最根本的也就是最基础的环节就在于每个人,我们每个消费者,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我们是一个大的工厂里面的齿轮的一个小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节约型社会能不能建立,它的关键在于我们基础是不是牢固,那就看看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是不是从我做起,是不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构建这四个节约型的增长模式,我觉得它的重点在这次国务院的文件里提的非常清楚,叫做四个节约,一个综合利用,加上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节约能源,第二节约用水,第三节约利用土地,第四节约原材料,第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六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这是我们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当中必须紧紧抓住的六个重点,而且我们在每个重点领域都有相应的重中之重的主要做得工作。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列了,从发展改革委的角度也要充分发挥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作用,我们正在按照工作计划分年度、分领域地逐步有重点地推进。 [16:07]
[主持人]: 中青网的网友在网上留言说:他认为在土地利用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的现象,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追求所谓的政绩,大马路大广场还在建。
另外有一位网友桥一桥也提出:现在有的地方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如利用权力滥建办公楼和别墅等,这是不可忽视的资源浪费,应坚决制止。人民网的网友说:中国的地产现在发展迅猛,听说节能型建筑还不到7%。现在请国土资源部副司长鞠建华先生来谈谈如何直至这种浪费土地的现象? [16:10]
[鞠建华]:感谢这位网友对国土资源部的关心,我想土地利用是大家都关心的,也涉及到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可能我们要总结一下怎么样来做好土地利用工作,要总结一下产生浪费土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肯定要想到这可能与我们这些年来和过去形成的一些不计成本的用地模式造成的土地闲置、粗放、低效利用的原因。
第二方面,我想可能主要还是我们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反映在资源的稀缺的价格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开发商他们低价获得土地来任意开发,造成一些土地的浪费。
第三,大量土地闲置。
第四,可能法规政策规定不利于土地节约利用,所以有些闲置地低消费利用干活起来比较困难。
最后,各地对土地节约利用,我们做的宣传可能不到位,可能在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没有一些好的路子、好的经验来汲取,所以在开发利用过程当中造成很多浪费的现象。笼统来说,我们要提高土地节约程度,怎么样不浪费土地,怎么样更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充分发挥我们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制定好、规划好,按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用地,通过规划和计划,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所以我想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规划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提高土地的节约和提高土地的节约利用。 [16:11]
[鞠建华]:二,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刚才说到的这种意识和低成本获得土地的资源也是造成我们土地利用粗放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想要推进这种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的改革,必须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其实我们在前些年已经提到了,现在商业用地全部都是“招牌挂”,我们加快修订用地目录,把一些经营性的建设也要变为有偿使用。工业用地也是招牌挂,我们想这方面也要积极推进,我们把一些标准的工业厂房用地、仓储用地来纳入招牌挂的范围。
三,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试点农村的节约集约用地。
四,重视发挥土地储备机构的作用,引入市场机制,优先盘活存量土地,特别是空闲、低效率利用的土地。
第三方面,盘活存量土地,在这方面我们想还是要通过建立一些完善的约束机制,怎么样大幅度提高土地的增量、土地的成本,提高征地拆迁补偿费安置成本,设法降低使用存量土地的成本。利用城镇存量土地进行建设,这个可以在城市方面提高我们土地集约利用。
第四方面,努力开展农村土地的整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是通过拆村并点,引导农村居民住宅向小城镇集中,这样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中,也有利于土地的节约利用。
第五方面,严格建设用地供应管理,防止产生新的浪费和粗放用地。在这方面,一是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禁止供应项目,对限制供应的要设置限定用地条件,对土地利用率低,盘活存量不力的地方,要控制用地规模。二是要加紧完善,严格执行节约用地的标准,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工作可做。三是要强化土地供应利用的监督管理,所以我们想通过这几个方面,把好建设用地的供应管理,来促进我们整个土地节约利用。
可能刚才讲的这些都是比较抽象,一些管理的政策措施,具体点的,我想举几个例子,比如从城市用地来看,主要立足建设区的挖潜,使旧城更新,第二也使城市增容的扩容,三是节约土地,保护耕地,这些都有好的例子。从开发区的情况看,我想可以通过清理整顿,重点开发,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注意选择商业投资和引资,改变这种粗放用地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闲用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容积率和建筑面积。从工业企业用地来看,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布局划分,包括怎么样优先使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盘活企业用地。从农村经营点用地来看,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民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民多层住宅,整理中心村,盘活多余的土地。
从农地的整理来看,废弃地的整治来看,我们国家现在有9亿产田,如果通过土地整理的质量,也就是增加了我们的面积,增加我们的产量,也是集约用地的好的办法,我们还有很多好的做法,各地也有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在今后也要通过宣传、推广来促进土地利用,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谢谢! [16:16]
[主持人]:网友风从北方来说:从现在起,每个月少开一天车,这是节约的好办法。他还在这个帖子里面提到了每个月少开一天车有七个好处,比如不发胖、不会被水憋死等等。这里还可以补充一句,还可以降低污染,减少尾气。现在提出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让人痛恨的一词就是“污染”。看到大量的工业污染排放、汽车尾气,我感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是任重道远。请问,最近以来是否提高了各个行业的污染控制标准?加大了处罚力度? [16:18]
[李新民]:谢谢这位网友对环保的支持,尤其是刚才一位网友提到倡导无车日,我们作为环保局绝对支持你这样的倡议,我们也在发出这样的倡议。谈到环境污染,正如刚才各位嘉宾谈到的,资源的浪费、能源的低效实际上是污染的一个根本原因。怎么来加大对污染的控制?刚才我在前面的发言当中也谈到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网友问最近是否提高了各个行业的污染控制标准?我可以简单地回答一下,这个标准我理解是一个宽泛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排放标准、技术性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环境保护的准入,包括排放的许可,包括总量的控制这些方面。可以说近年来,特别是这几年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对于各项环境保护的准入条件切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可能感到门槛比较高了,比如说从今年的“环保风暴”,就是30个项目被叫停,46个项目被通报,这一系列的举措就可以显现出国家环保总局方面看到治理污染和控制污染的力度和决心。我们在实施严格的准入条件对环境污染的评价的制度,控制了很多对环境可能带来危害、带来污染的项目的建设,同时确实调整了一些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看到报纸上公布的30个叫停,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有大批的不符合环境保护条件的建设项目被停止建设,或者要求它调整生产的规模,包括生产方式等等,这是一个方面。 [16:22]
[李新民]:再有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跟六个部委联合开展了关于惩治不法排污行为的专项行动,这个行动已经持续了几年,今年正在进行当中。通过这样一些行动,具体数我说不清楚了,已经关闭了可以说是数万家或者说十数万家的不法排污企业,比如一系列的严重污染的不负责任的企业,这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已经在关停。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还进一步地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发展来进行有区别的对待,比如说我们可以采取优先发展、限制发展和重点发展的策略,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限制的力度,比如说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环境容量也是相对紧张,经济技术的水平都比较高,这实际上是环境优先和优化发展的问题。
在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容量也不足,经济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的区域规划发展、限制发展、重点发展的问题,这已经在“十一五”要进一步采取一些管制性的措施。从各种排放标准来说,这几年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今年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出台100项排放标准,这些标准目前正在制定、报批、报审过程当中,相信这样一批标准的出台,对限制污染物的无序排放或者过量排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我们2003年颁布的新的火电厂的排放二氧化硫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比原来的标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比如说排放标准从2100到1200,然后再到400,对不同时段建设的电厂提出不同的严格的要求,而且要求电厂的排放是由全厂来进行考虑,不是由某一个机组为基础来进行考核。 [16:26]
[李新民]:还有汽车的排放标准。国家是从2001年开始实施欧洲系列的排放标准,2001年我们颁布了相当于欧洲一号的排放标准,在2005年7月1日,全国普遍实施了相当于欧洲二号国家第二阶段的排放标准,同时也公布了将于2007年7月1日,全国实施的相当于欧洲三号的排放标准,应该说我们的排放标准目前不高,但是按照国家的基础情况和具体的实施情况来说,应该说我们这个标准还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比如说发达国家用15年的时间淘汰了含铅汽油,我们国家仅仅用三年的时间就成功淘汰了含铅汽油,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欧洲国家实施欧洲的排放标准,基本平均的年限是5年一个标号,我们国家从2001年到2007年这样的时间内,将全面实施相当于欧洲三号的排放标准,这个标准应该说还是比较严的。
另外,对于造纸、钢铁、化工、制药等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对比较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在加严排放标准的同时,我们还提出了进行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构想,那么,标准再严,也有相当的污染物质排入自然界。为了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实施总量控制是不可忽略的,有些企业可能从浓度达标上可以做得到,但是从总量上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比如说刚才我们谈到的二氧化硫的问题,按照我们国家现在的水平,有专家测算,达到清洁的、适宜人生活的条件,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是1400万吨,我们目前排量是超过2200万吨,怎样对待这个严酷的事实,从环境的总量的角度还是超过了环境能量的需求,超越环境的成本能力。
我们“十一五”继续加大对总量控制这项政策的推行,而且要逐步从目标总量扩展到目标总量与环境容量相结合的总量目标在进行控制。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要把这些都要化作具体的行动。在“十一五”期间,还有一项重大的举措,就是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这样一种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重大的转变,应该说循环经济跟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粗放型的生产,资源的浪费和能效的低下导致的,循环经济实际上是延长了生产链,有一句话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叫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废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说这是对经济循环的一个最好的描述。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的推进工作。
我看这位网友还有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些基本情况。应该说我们环保部门多年以前就在身体力行,在推进循环经济和强化清洁生产,这样一个目标实际上就把上游的废物作为下游的原料来加以利用,这样一些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而且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很成功的实践,比如说我们国家的贵阳市、铜陵市,不仅实现了企业间的减量化、再利用,而且实现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不同行业的资源的再利用和减量化,像铜陵,它是一个资源型为主的城市,它又有矿山,又有化工,还有一些其他的制造业。原来的循环是在矿产行业内部来进行循环,现在它不仅是在矿产行业内部,矿产资源开发下来的一些废弃的物质作为化工的源头生产原料已经得到有效的利用。谢谢! [16:28]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我们要抓紧时间,最后回答三个网友的问题。网友凤天龙说节约最应该是富人要节约,应该限制特权消费,限制富豪的超级消费。
网友姗姗也提到了富人的消费,还非常形象的这样形容:一顿饭一头牛,一个屁股一幢楼。请问教授,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广泛存在的不正常的心理如何才能矫正? [16:33]
[王伟]:要树立这种节约意识,就要反对与它相对立的浪费意识,摆阔应该说是一种陋习,这个现象大家看的很多了,我就不多讲了。我讲一个我亲身体会的一个例子。1995年,我应美国驻华大使邀请到美国进行访问,因为是美国政府的客人,跟他一些高层人士、知名人士就有相当多的交往。一次一个相当有地位,也有声望,也拥有很多财富的人邀请我吃饭,吃饭的人三个,我一个,他一个,还有美国国务院给我配的专职陪同人员。吃饭的菜,按中国人的菜量来讲,是相当小气,不多,人很少,还是没吃完。这位美国人跟我讲,对不起,今天要多了,然后打包。他怕我误解,怕我觉得是不是占了公家的便宜,特别补了一句,他说今天的饭费是我付的。 [16:34]
[王伟]:我觉得这是一个文明提高的现象,在一个国际交流的场合,他能够有这个举动,我这个中国人看了他这个举动,不但不觉得他这个人小气,丢面子,而恰恰觉得他的文明素质很高。这实际上就有一个与社会发展要适应,那种旧的想靠铺张浪费讲排场来显示自己身份,是一个很陈旧的,是一个并不文明的,而恰恰是很丢面子的这样一种陋习。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节约意识。
至于谈到节约文明,文明包括意识,包括相应的节约政策,也包括相应的体制、机制。所以要想克服这些,当然对那些大手大脚的富人应该加以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但是也必须强调节约是全民的行动。
我再举一个例子,不光要有节约的政策,还需要通过机制使它变成节约文明。今年夏天,从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倡空调的温度提高一、两度,要在25、26度左右,各地都在响应,而且制定了强制性的措施。在今年夏天,我到了五个省去进行调研,有30多天的时间在各地的宾馆去住,都在推行这样一个政策。但是有一点没有解决,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各种宾馆,大的、豪华的、普通宾馆,给顾客提供的睡的都是被褥,而且是一个并不薄的被褥,这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要想把温度提高到26度,可是要让客人盖一个相当厚的被褥,这就是说有了这种节约的意识,甚至制定了政策,要想把它变成一种实施的措施,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其实许多很小的事情,我们不注意。
比如说我就劝大家,是不是不要按关电梯的按纽,我在许多国家访问的时候,我注意到他们走路匆匆,上班匆匆,但是进入电梯之后,并不急于按那个“关闭”的键,原因很简单,你关闭了,可能有的人就赶不上了,也许你迟缓了两三秒钟,别的人就赶上了,就省一趟。而且按这个键,我跟有关技术人员请教过,不但费电,而且频繁按这个按纽,还会造成电机故障。按关闭按纽似乎很珍惜这一两秒钟,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浪费。所以说,要想节约,可以做很多事。我就说这些。 [16:35]
[主持人]:网友ABC:建设节约型社会有两大问题,一是浪费大,二是效率低。网友边城飞人说如果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那可能是最节约的,但是节约百分之多少算是节约,究竟多大的投入产出比算是节约?这个问题有请中国科学院数学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陈锡康先生来回答。 [16:37]
[ 陈锡康]:从我们搞的投入产出来看,什么是投入?从消耗来说,比如汽车消耗的钢材,消耗的电力、消耗的媒等等;产出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投入产出的比例,投入是能源,产出也是能源,在这两个值相等的情况下,比方说我们能源效率,比如普通的发电,发电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可以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投入是什么呢?就是能源的消耗,发电厂消耗的能源,消耗的煤等等,现在我们国家平均的水平是39%左右。发达国家,好的国家能达到50%左右,那是非常先进的。因为在加工过程中间有不可避免有一部分能源被消耗,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等,效率是在逐步提高的。如果投入是能源,产出不是能源,那么你就不能简单地用80%、90%等等这些指标来计算。比如说汽车消耗多少钢材,我们投入产出是用两个指标,一个是直接消耗,还有一个是完全消耗,那就是间接的消耗,比如说生产一辆汽车,我们直接消耗的能源是0.28吨,也就是280公斤,完全消耗是1.15吨,加工过程中消耗了一些能源,汽车生产消耗的是钢材,在生产过程中钢材也消耗了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消耗了塑料,塑料生活刚才中间也消耗了能源,把所有消耗加起来,大概有1.6吨。百分之百的好?还是多少指标好?比如汽车,中国的汽车生产过程中消耗1.6吨,美国只有0.9吨,所以美国的汽车尽管性能比中国好,但是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和间接消耗的能源都比中国少很多。
中国在2004年,根据我们的计算是6930亿,就是说一亿标准煤的能源生产了6930亿,我们可以进行历史比较,1978年的物价跟现在不一样,按照2004年的价格,就是每吨标准煤是2238块,现在是6930块。这里的指标很复杂,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回答到这里 [16:43]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提给光明日报科技部金振蓉副主任。光明网网友:当前不少浪费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科技水平不高带来的生产环节的浪费。您作为科技领域的资深记者,认为哪些行业是技术落后设备粗糙导致浪费的重灾区?据您的了解,国家是否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呢? [16:43]
[金振蓉]:我简单介绍一下在今年年内,国家就要出台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规划?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国家要维持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一定要保持一种速度,如果到2020年,我们要维持这么一个发展速度,我们的资源瓶颈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不说我们资源根本无法维持,即便是我们能有这么多资源,我们的运输能力,其他综合能力都跟不上,我们现在在日常中也经常听到什么资源枯竭型城市现在也慢慢多起来。
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也就是感觉到我们国家资源瓶颈问题。如果说从我们日常采访中看到的现象太多了,比如我们国家水资源这么紧张,另外还有小煤窑的安全问题,还有对资源的破坏非常巨大,我们到小煤窑去看,它像狗熊掰棒子一样,丢下了很多,看到的现象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水资源、煤炭资源、油气资源都是非常严峻的形势。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要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科技能做的事情,正如刚才陈锡康院长讲到的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开源在科学研究上现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现在搞一些新的能源,搞一些电气、煤研究等等,这些开源的工作,国家在大量进行。
另外就是节流,节流方面,科技有很大的潜力,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前五年,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快的状况下,整个国家的水资源并没有跟着同步的上涨,这当中科技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要实现我们的增长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所有的这些目标要实现,没有科技的进步,没有科技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切目标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科技的作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文明社会的进程中,科技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先说这么多了。 [16:47]
[主持人]:感谢以上各位嘉宾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座谈会就要告一段落,还有很多网友提出的问题在这里不能得到逐一的回答了,在此我们表示歉意。
正如我们网友所说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我做起。我期待通过这次座谈会和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能够使人人都能充分认识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节约文化能够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节约文明能够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能够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从而有效地推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再一次感谢嘉宾的光临,感谢网友的支持,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编: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