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源头在哪儿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9日 16:22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一直强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观察一些地方的做法,主要是提拔干部实行任职公示制,工程发包实行竞标制。最近有的地方如浙江杭州又实行了对一把手人权、财权、事权设限制。这些做法都被视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干部任职、工程发包、主官限权等等,这些是不是源头呢?当然是。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第一源头。那么,第一源头在哪儿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下相关的问题。

  多年来,各地查办的贪官,败露前多半都是步步登高。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注意。然而,人们更多的是产生腐败联想,譬如怀疑贪官的上级是更大的贪官……这些联想虽然并非出自阴暗心理,但也不可绝对化,认为所有的贪官上级都是更大的贪官。事实上,贪官们的上级领导并不都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多数情况还是他们对所提拔的人缺乏全面了解,尤其是在人品、官德方面缺乏了解。这也难怪,哪个干部能在顶头上司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劣迹呢?

  有人会反驳我的这一说法:提拔干部之前不是有组织考察程序吗?通过组织考察,上级领导不是可以了解到拟提拔人员包括人品、官德在内的全面情况吗?问得好,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抛开考察干部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风,单看一些地方考察干部的一贯做法,便可发现问题。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一些地方考察干部一贯的做法是:考察组(一般都是二人)来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先听考察对象的个人汇报。然后找考察对象的下一级干部(多半为考察对象亲自提拔任用)谈话。近年来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公布考察组电话,允许群众找考察组反映问题。从表面看,这些考察方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认真地研究一下,你会发现,问题大了。首先一点,考察的圈子基本限定在考察对象和考察对象的下一级干部。试想一下,听考察对象自己汇报能听出什么?无非是听他为自己评功摆好。听他亲自提拔的干部对他的评价,能有多大意义?老话说,人间有两种恩最大,一是生身之恩,二是提拔之恩。不说别的,就从朴素的报恩思想来说,找考察对象亲自提拔的干部谈话,能听到什么?无非是一片赞扬声。至于公布电话允许群众联系考察组反映问题,表面上体现了考察工作的公开性、开放性,实际上,能有几人敢于单枪匹马找考察组反映问题呢?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明白我的意思了:就目前的用人体制、用人机制来说,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第一源头在考察干部环节。从第一源头上预防腐败,考察干部不但要明查,而且要暗访,更重要的是,必须到群众中去明察暗访。老百姓的眼睛不是喘气儿的,“真老包、假老包”看得准着呢。那些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政绩的干部,那些对上是“哈巴狗”,对下是“吸血鬼”的干部,那些假公济私、疯狂敛财的干部,他们想给群众的嘴“上封条”没那么容易。我敢说,到群众中明察暗访考察干部,就会“割倒麻杆露出狼”。 (作者:罗天柱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