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6日 23:0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6日在北京联合举行杨业功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成员第二炮兵某基地参谋长高津、杨业功的妻子杨玉珍、第二炮兵某基地医生张海峰、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在会上分别发了言。现将他们的发言摘选如下:
高津――“他是一个时刻想着带兵打仗的人”
杨司令员是一个时刻想着带兵打仗的人,新型导弹部队能够不辱使命,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与他抓工作不图虚名,抓质量一丝不苟,抓问题敢于较真是分不开的。
2001年8月,基地组织合成演练。有个分队指挥员只是目测了一下,就把指挥发射车停放到位。杨司令员发现后问:“定位精确吗?”
“差不多。”
“差不多是差多少?差一丝一毫都不行!”杨司令员当即命令他重新定位。事后,杨司令员在讲评会上严肃强调:“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平时训练缺乏实战意识,打起仗来要吃大亏!”
2002年5月,某新型导弹旅奉命执行跨区机动实弹发射任务。这个旅组建时间不长,为确保发射成功,有人建议,让打过实弹、有发射经验的分队执行这次任务。杨司令员断然拒绝,严肃地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绝不能把演习当演戏。”他坚持随机抽点发射分队,并到发射现场监督检查。结果,被抽点到的两个发射分队虽然从未打过实弹,但由于平时能够从难从严训练,都圆满完成了实弹发射任务。
熟悉杨司令员的人都知道,他抓部队标准之高、要求之严是出了名的,想从他嘴里听到表扬话,确实很难。但有一次却让我感到意外。组织全员全装夜间拉动训练,能提高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但风险很大。我当旅长时第一次夜间拉动就出了意外,一台导弹发射车因路况差陷进路边的稻田,险些酿成事故。谁知杨司令员知道后,专门给我打电话,鼓励说:“军队是要打仗的,消极保安全,那对国家就是最大的不安全。只要对提高战斗力有利,你们就继续放手干、大胆闯。出了问题有我担着。”我听了非常感动,全旅上下一心谋打赢、一切为打赢的劲头更足了。
杨玉珍――“他对物质生活看得很淡”
老杨历来把工作看得很重,对物质生活看得很淡,从不讲究。我们家的床是20多年前他在团里当副参谋长时自己用四只大箱子拼成的,餐桌、柜子是他当处长时自制的,沙发是他当旅长时买的,电视机也用了10多年。
1996年,我们家搬到了新楼。我想借此机会添置一些家具、电器,可老杨只让把房间简单地粉刷了一下,什么也没让买。2004年春节期间,驻地市领导要专程到家里看望老杨,机关的同志感到我们家实在太简陋,就背着他买了4把新椅子放在我家客厅里,客人一走,他立即让人把椅子还给机关。
老杨一生俭朴,有些事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在衣着上,一件腈纶秋衣穿了18年还舍不得扔,几条旧衬裤穿的时间太长,松紧带已经没了弹性,我说扔了擦地用,他却让我换根松紧带又穿到了身上,说这些旧衣服又贴身又舒服。直到去世,老杨也没有穿过一件像模像样的便装。
张海峰――“他视使命重于生命”
2002年9月底,杨司令员带着部队到西北地区组织新型导弹发射。阵地是一片茫茫戈壁,中午气温高达30摄氏度,夜里又降到零度以下,特别是这里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对患有心脏病的杨司令员来说,很难适应。
发射时间定在深夜11点半。晚上9点多钟,杨司令员突然感到胸闷难受。他双下肢浮肿,全身缺血缺氧症状明显,体温也不正常,初步诊断为心衰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我立即建议他卧床休息。
杨司令员视使命重于生命。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这么重要的实弹发射,我是司令员,怎么能不去?”我只好照顾他服药后,一起赶赴发射场。他顶着寒风,忍着病痛,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检查发射的最后准备情况。
零点时分,随着一声令下,导弹喷着火焰、呼啸升空,发射成功了!官兵们非常兴奋,集合起来请他讲话。当时,空旷的戈壁滩上气温很低,我穿着大衣还冷得受不了。只见杨司令员穿着夏常服,腰杆笔直,充满激情。官兵们听得群情振奋,可他们哪里知道,首长正患着病呢!看着这一切,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凌晨两点,我们才返回驻地。刚走进屋里,杨司令员便一头倒在了床上,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我赶紧给他吸氧用药,建议他马上去医院治疗。他轻轻地摆了摆手:“这么晚了,不要给人家添麻烦。我们自己处理,我相信你。”经过一个多小时救治,症状有所缓解,他才沉沉睡去。
张严平――“献身保卫和平的事业是他毕生的追求”
杨业功将军让我懂得了: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
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这些看似不合的两极,却正是杨业功将军独具的风范与魅力,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在杨业功将军的人生哲学中,从不以物质的享受为幸福,献身保卫祖国和平的崇高事业,才是他毕生的追求!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那个清晨,我来到杨业功生前参与组建的中国新型导弹第一旅,仰望着战士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升起的国旗,听着战士们迈着刚健的步伐高唱着将军创作的部队军歌,看着战士们在七月流火的阵地上挥汗如雨地操作……我落泪了。
我从没像今天这样深刻地理解了那句传诵久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完)
责编:陈桑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