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建设节约型社会:透视政府机关资源浪费现象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1日 14:56 来源: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接近全国8亿农民生活用电水平。”这组惊人的耗能数字来自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2002年我国政府机构能耗情况的统计。近日,记者在北京和上海采访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定额管理以及“公家的消费都正当”等错误观念影响,当前政府机构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公务人员1天最高耗电够普通百姓用19天

  近日,记者来到上海市某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实地采访。这座大楼的西侧入口共有内外3道门。据介绍,如果将这些门全部关上,所形成的两个封闭空间就可以有效阻隔冷、暖空调的外溢。“但现在,不管大楼内是否开空调,这3道门始终都敞开着,任由冷气、暖气往外跑。”一位接受采访的政府工作人员痛心地说。大楼每层楼的两个电梯出口、楼梯拐角处均靠窗,自然采光条件良好。记者采访当日天气晴朗,但这些自然光照充足的地方都亮着“长明灯”。

  不久前,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最高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

  这项调查还显示,部分政府机构仍大量使用白炽灯,数量超过3万只,其中至少有1.8万只可用节能灯替代。有50%的建筑没有外墙保温,有70%的建筑没有使用双层玻璃。部分老旧建筑虽然总能耗低,但保温性能差,能量损失大;新建办公楼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但能源消耗也大大增加。

  政府机构是消费大户,却是监管盲区

  “在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方面,除了企业降低能耗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之外,谁也没有真正把节约、降耗当回事。”北京市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倩对记者说。

  目前,政府机构与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企业属于资源消耗的三大重点领域。在我国,政府机构一直都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成为节能监督工作的“盲区”。相反,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存在“花公家钱不心疼”的心态,节约意识较为淡薄,资源的过量消费行为明显。

  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谢仲华认为,政府机构资源消费巨大、浪费严重,一是因为许多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不强,二是因为不少建筑的建造年代较早,而建造时几乎没有考虑如何节能,其设计本身也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节能要求相去甚远。节能技术的应用需要一笔不小的初期投入,回报相对较慢。由于任期有限,一些领导不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所以积极性不高。

  京沪两地启动政府用能诊断、评估工作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机构率先垂范,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节约行政费用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政府机构的表率作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从而推动全社会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表示,要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的资源利用管理,首先提高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记者近来多次在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参加的北京市会议上听他讲自己的节能“心得”,如在办公室办公只开台灯,不开顶灯;出门随手关灯;冬季调低暖气温度等等。王岐山说,如果制止了政府机关范围内的“跑冒滴漏”,就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经费和资源。

  赵国通建议,可以在政府机构办公大楼的各个楼层安装分电表,不一定要完全按照电表数据进行评比,主要是通过此类方法,对政府机构的浪费现象起到监督作用。其次,要在改进技术上下功夫,完善用能设备,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北京已着手制订市级政府机关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要求公务人员从小事做起,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同时,选定10家政府机关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家开展能耗诊断,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试点为政府机构实行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上海相关部门开始对市政府以及17个区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进行用能设备诊断。专家将根据政府机构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能耗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整改措施。最终通过科学管理、科技进步,使政府机构实现合理使用资源。

责编:常颖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