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8日电:机构和科研重复分散、科研人员收入低下、人才流失严重……这些多年存在于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顽疾”不久将随着全面启动的分类改革而得以改善和缓解。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上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
徐冠华说,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公益科研体系重复分散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大部分机构的公益研究与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并存,真正需要支持的公益性科研投入又被其它工作大量占用,支持强度和研究水平都难以提高。据统计,部门属公益类研究院所人均经费只相当于开发类院所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科技人员的人均年收入大部分在1.5万元以下,骨干特别是青年骨干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另外,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突出,全国2400多个公益类研究机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地方。个别城市仅小麦育种单位就有14家,每个单位还有若干个课题组,各有各的经费渠道,任务差别也不是很大。
他指出,如果不改革,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就没有出路;不深化改革,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仅靠增加投入,也难以发挥投入的效益。
徐冠华说,国家现已明确了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原则。一方面,凡是有能力面向市场的公益类科研机构,要进入市场,通过转为企业、进入企业或转为中介等方式向企业化转制,增强产业化的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对于确需国家支持、无法从市场获得相应回报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在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变机制的基础上,按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和运行。国家将大幅度加强支持力度,中央部门所属公益类科研机构年人均事业费投入将由1.9万元增加到5万元。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这一标准还要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