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最近高发,但是我们也关注到还有其他的病原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流感病毒等。我在呼吸科,也在感染的专业组,接触这些患者多了,也会接触到一些重症的流感患者。”2024年11月29日晚上9点,还没有结束值班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徐九洋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徐九洋刚抢救过一名80多岁的男性患者。“3周前来的时候考虑是重症肺炎,之前有过脑梗,会有误吸呛咳(误吸食物、分泌物或血液导致呛咳——记者注),这次可能是吸入性肺炎。”
住院治疗两周后,患者肺炎好转。但有一天,病人突发腹痛,血压和心率数据都出现异常。上级医生迅速来到病房,与包括徐九洋在内的医生们一起展开了抢救。
“我在脑海里飞快地过着休克的诊断鉴别——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肺炎有所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又发生了病情的变化?是心源性的问题还是失血的问题?或是感染本身的问题?”徐九洋说,“思考的同时还不能停下手上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的工作”。
徐九洋说的这些技能正是在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期间获得的。2021年9月至2024年8月,徐九洋在中日友好医院内科进行了规培。
从2013年开始,我国建立了规培制度,医学院校毕业生需要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培训。10年来,规培制度为医疗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年轻医学人才,累计培训住院医师107万人,约占全国医师总数的1/4。
轮转不同科室让规培学员思维变得全面
“规培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在重症监护室,参与过很多重症患者的管理,包括很重的流感,还有继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积累了经验,再回到自己的专科之后,就会有很多相对独立的判断;在其他科积累的经验也能够帮助我应对患者出现的合并症状,包括心脏、血糖、营养等方面。”徐九洋说。
徐九洋认为,规培时期的科室轮转对他后来在呼吸专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因为人是一个整体,而且不可能按照教科书去生病,不可能只生这个科的病,不生那个科的病。从上学时起,我一直接受的一个理念是,首先要成为一名医生,再是一名内科医生,然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最后是一名呼吸感染亚专业的医生,一步一步去深入。只有在打好了上一个平台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够很好地进入到下一个专科。”
抱着这种想法,在担任大内科住院医师的阶段,徐九洋充分地学习其他专科的知识,又因为心中已经明确未来会成为一名呼吸科的医师,他也在尝试多接触一些和呼吸相关的内容。
“很多人在规培前已经有了自己确定的小方向,但还是要认真完成每一个专科、每一个部分的训练,不要割裂开,要有一个综合的目标。其实,每一个科室、每一个部分的训练都是很有帮助的。我有非常深的体会,这些都能帮助规培学员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徐九洋说。
“新医生”赵琪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规培的赵琪,2023年代表医院参加“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省际联盟”2023年第三届住培大赛。读生殖医学硕士的她作为队长,带着4名妇产科规培学员与来自全国各医院的妇产科规培学员同台竞技。决赛中,赵琪“组织抢救小组”“指挥完成危重症产妇及新生儿的抢救工作”,代表医院获得了全国第二名的成绩。
“在规培期间,我认真对待所有科室的轮转,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或者是比较难的操作都多留心学习。”赵琪说。最后决赛,他们的题目是抢救子痫病人,模拟患者当时宫口全开,这时就要做产前助产,“这对于妇产科专业的规培学员来说是一道超纲题,但我规培期间在分娩室听主任讲过这个知识点,所以当时就用上了”。
已经结束规培,成为一名生殖科医生的赵琪认为,规培的经历和收获的知识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她举例说,生殖科的患者在做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前,需要全面检查,其中大量是妇科检查,比如宫颈癌筛查,查阴道白带确定是否有阴道炎;做超声时,可能会发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肿瘤,这些情况需要让患者去妇科进一步评估。
在生殖科成功受孕后,病人要保胎到12周左右才能正式转到产科,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用到产科思维,“比如患者的用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在其中需要有连贯性思维。”赵琪说。
病人也是规培学员很好的“老师”
规培要求学员在规培结束后应该具备独立诊疗的能力。面对已经学习过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要能进行快速的识别与诊断、应对可能出现的急性加重或并发症,还要基本掌握这些疾病的标准诊疗流程与规范。
规培学员在规培过程的实践中遇见的常见病、多发病,“自然不会与教科书完全一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规培的唐维提到,一方面,临床遇到的患者经常是不典型的,往往还合并有其他专科的疾病;另一方面,临床的诊疗会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不断改进、发展,而教科书没办法随时更新。唐维总结说,这些更凸显了临床实践和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是很简单的常见病,也应该保持谨慎、灵活的态度学习和实践,同时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更要关注患者个体差异,主动学习新知识。
处理难度低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医生日常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临床业务能力的体现。“不断积累对常见病的诊疗经验,为我们识别、解决复杂病例打下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医患沟通的过程。此外,无论病情复杂与否,我们都是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这是医生的职业精神和使命。”唐维说。
接触、处理一些严重复杂病例时,除了诊治技能,许多规培学员也会在医患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意识、精神意志品质等层面经历淬炼。
唐维回忆起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志雄曾说,在现今医疗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病情严重又复杂的患者常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他们的病情是在普通患者或教科书上见识不到的,甚至可以称为“活的教材”。如果能学会处理好这些复杂患者的疾病,以后面对普通患者时会更游刃有余。
唐维规培中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患者,是一名有腹腔复发性巨大脂肪肉瘤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其肿瘤血供极其丰富,与腹腔脏器严重粘连,切除过程中患者一度因大量失血而陷入危险。主刀的吴晖教授果断将肿瘤迅速切除并结扎血管,稳定患者的情况。最终经过肿瘤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包含部分小肠、部分结肠、胰和十二指肠)和消化道重建,手术历经20多个小时才结束。“令我感慨的是整个手术麻醉护理团队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力,还有主刀教授的冷静和果断。幸运的是,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加上患者顽强的生命力和家属的配合与理解,最终患者的恢复也很顺利,基本康复出院。”唐维说。
唐维也提到,在规培期间,除了学习如何应对困难手术中的突发情况外,为了在围术期管理好疑难复杂疾病的患者,他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在住院病房里,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住院医师往往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我以前并没有深入理解的一点是,医患之间其实常常处于信息不对等的状态,情绪激烈的患者很常见。在规培初期,我也会因为不理解而与患者或者家属发生矛盾。”唐维坦言。
但是随着规培的深入,唐维也在逐步成长。等再面对情绪激烈的患者时,唐维会告诫自己,要更多从患者角度想问题,再去沟通,并想办法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患者的矛盾就变得很少。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医生足够掌握患者病情,对患者也足够了解的基础上。
唐维承认,管理严重复杂症状的患者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手术更是极其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过程。“但我十分感谢这些挑战,真正的手术可以迅速地锻炼人。通过与这些病例的接触和治疗,我不断成长、进步,为自己的医学之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意义。”他说。
忙碌中不能放弃独立思考
徐九洋认为,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他在急诊科轮转时就有所体会。急诊科和病房不一样,在病房,很多时候患者上午做完检查,下午片子传过来,规培学员会有时间和小组内有经验的前辈医生一起开会读片子、讨论,再进一步地判断,得出结论,但在急诊很少会有充足的时间。
徐九洋主要负责急诊轻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复杂、危重的患者会转到更高年资的医生那里。“从判断患者可能是什么疾病,开立某项检查,到患者去急诊的CT室做完检查回来带着片子来找你,过程是很快的。在急诊,特别是夜里,可能会缺少其他人的帮助,放射科也不会迅速出具诊断报告,这时就需要规培学员在准确读片后,当即独立作出判断。”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徐九洋说,这就是独立诊断的一种演练,需要尽快锻炼出这种能力。
赵琪还提到了适应和反思。“有很多人觉得规培学员工作繁重,工作辛苦,许多重要的工作一定会有上级医师来把关。这个过程中,一些规培学员往往就在盲目地干活,忽视了自我检查和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赵琪说,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因为3年结业之后,规培学员要全程独立出诊,对病人负责,不再有上级主治医师时刻把关了。到那时,作为独当一面的成熟医生,学校经历和规培积累都会是其重要的后盾,规培的种种经历,就这样把理论知识和医生的双手连在一起,引向每一个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