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是命运之手把我推入了昆曲

来源:扬子晚报 | 2024年12月06日 05:17:41
扬子晚报 | 2024年12月06日 05:17:41
原标题:白先勇:是命运之手把我推入了昆曲
正在加载

  十一月底的南京再度掀起昆曲热。时值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二十周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白先勇率全本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回归,在南京荔枝大剧院连演三天,11月28日白先勇在南京大学开展主题讲座,11月30日在先锋书店带着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与读者们畅谈二十年间昆曲的复兴与辉煌。活动间隙,白先勇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摄影 陈金刚 剪辑 曾宏亮

  “最痴最傻”都是我 走近昆曲是天意垂成

  不管是在华语文学世界还是在戏曲界,白先勇都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在文学方面,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以深沉的文化乡愁和人性探索深入人心,对华语文学的国际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在戏曲方面,一部青春版《牡丹亭》掀起的昆曲旋风在年轻人中刮了二十年。七十年前《十五贯》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今,青春版《牡丹亭》则是“一出戏普及一个剧种”。

  青春版《牡丹亭》的诞生与江苏有着很深的渊源,“1987年我到南京,我知道南京有一位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张继青,所以我特别到朝天宫去看张三梦的绝活。”在观看了张继青的演出后,白先勇深受感动,两人就此结为好友,“我跟她1987年的结识非常重要,后来张继青就当了我们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指导。”

  白先勇与昆曲冥冥之中自有一种缘分,九岁时他跟随家人到上海美琪大戏院看梅兰芳、俞振飞主演的《游园惊梦》,《游园惊梦》里那段《皂罗袍》的曲牌音乐像一张七十八转的唱片深深地刻入他的脑海,令他怦然心动。1966年白先勇写了小说《游园惊梦》,并在1988年将其改编为舞台剧,演出后轰动一时,这是他第一次当昆曲制作人,第一次把昆曲搬上舞台。2000年,白先勇突发心脏病,命悬一线,度过生死危机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上天留我下来,仿佛还有未竟之业。”命运的轮盘就此开始转动,将白先勇推向了昆曲复兴这条路。“我不是昆曲界的人,因缘际会吧,好像是天意垂成,有一只命运之手推着我走到这条路上了。”

  白先勇主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本上“只删不改”,取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从第一出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本上保持了剧情的完整,突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三生之路情节,又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选拔了青年演员沈丰英、俞玖林担任男女主演。回忆起二十来年前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排,白先勇仍历历在目,“我要我们的女主角沈丰英磕头拜师,作为张老师的入室弟子。张老师是很了不起的,非常尽责,演出头几年她作为我们的艺术指导,每次演出她就坐在下面看,女主角有一点点不到位的,她就会在后台纠正她。”2022年张继青在南京溘然长逝,“张老师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我十分佩服,我也很怀念她,当然我们也十分幸运,沈丰英可谓是张老师的衣钵弟子,将她的艺术留住了。”

  白先勇今年已经87岁了,耄耋之年他还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奔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在他的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中,友人评价白先勇为“疯痴傻第一人”,对于这个评价白先勇呵呵一乐:“看戏的是疯子,演戏的是傻子,大概疯、痴、傻都集中在我身上了,说最疯、最痴、最傻的都是我白先勇,没错的。”2004年起青春版《牡丹亭》开始演出到头两百场,白先勇几乎每一场都跟着演出团队全世界地跑,“我觉得我自己好像是一个草台班的班主,带着一帮人到处闯江湖、跑码头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几年真的是在四处闯荡,蛮有意思的,也蛮不可思议的。”

  演出一票难求

  青春版何以永葆“青春”

  每每聊起青春版《牡丹亭》这二十年走过的路,白先勇总会无比骄傲地历数这部剧在全国各地高校演出时的盛况,从他的描述中你仿佛能看到高校讲座中学生们有多么雀跃,在演出时如何一票难求,年轻人在看戏时有多么入迷。这次青春版《牡丹亭》来到南京,其火爆程度也在意料之中:

  11月15日,本次南京站演出的主办方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开启了集赞获得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单场入场券的活动,推文刚发出来没两分钟,学生们的青春版《牡丹亭》“小作文”就已刷屏评论区,“因为白先勇老师的《牡丹亭》我才爱上了昆曲,真的很期待去现场看一次我心心念念的《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竟然能让我感同身受,这部戏让我觉得戏曲不再是遥远的东西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希望能够圆梦!”

  11月30日在先锋书店举行的《牡丹花开二十年》新书分享会更是人气爆棚,书店的活动空间中,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我写出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演了520多场了,有100多万的观众,我们去过60多所城市,全世界走过了40多所高校,毫不夸张地说,我想青春版《牡丹亭》至少是启动了昆曲的复兴。”

  回过头看二十来年前的昆曲界,当时的情况并不太好,舞台上“台柱子”青黄不接,更糟糕的是昆曲的观众老龄化严重,一说到昆曲那都是爷爷奶奶辈的爱好,因而在当时昆曲又被叫做“困曲”,年轻人一听就发昏想睡觉,“我们做青春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很多一线的老师傅们都到退休的年龄了,我看到昆曲有式微的危机。尤其是当时观众老化,只有白发人去看,学生对这无感,没兴趣。”另一方面,所谓的青春版指的其实并不只是台上的演员是青春的,年轻靓丽的演员当然是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台下的观众变成“青春版”的,“选《牡丹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戏是讲青春、讲爱情的故事,是歌颂生命歌颂爱情的,适合青年观众。”二十年演出下来,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观众的平均年龄至少年轻了三十岁,“我觉得我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这个,我们影响了一大批的年轻学生。”

  二十年光影流转

  《牡丹亭》的故事还在继续

  今年9月,白先勇的新作《牡丹花开二十年》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这本书翔实地记叙了从白先勇与昆曲结缘,到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再到募集资金、组建团队、排练巡演进校园,构建昆曲新美学的整个过程。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继而推动大学通识课程的建立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它既是青春版《牡丹亭》20年的历史,也是白先勇20年追求复兴昆曲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程。

  从2004年首演到现在,二十年光阴流转,当年还非常青涩的男女主演不论是演技还是表现力都有了极大地提高,在经历了五百多场的演出后,演员彼此磨合早已天衣无缝。不过时间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当年沈丰英、俞玖林首次登台的时候都是二十来岁刚出头的年轻人,而今年岁渐长慢慢成为了院团的中流砥柱,如何让青春版继续青春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白先勇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2018年我们在北京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校园版《牡丹亭》,让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员去一对一的教授8个月,后来演出十分轰动。我想北京有了那南京也应该有,现在我们组织了以南大、东大等高校为主的南京校园版《牡丹亭》,也是一样让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员来教。目前主创大概有五十来个人,现在他们在苏州已经有差不多三四个月的训练了,预计明年春天会演出。”

  快问快答

  B=白先勇 S=沈昭

  S 为什么本次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巡演最后一站定在南京?

  B 19年前,我第一次把青春版《牡丹亭》带到了南京,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非常轰动。这次在北京的演出也特别轰动,我想北边既然演出了,那么南边也应该有。南边嘛我和南京的渊源很深,你看我1987年在南京看的张继青演出的《牡丹亭》,我和南京大学也很有渊源,时间再早点我1946年就从重庆飞南京了,当时就住在大碑巷雍园1号。

  S 您这次到南京有安排其他的行程吗?

  B 没有,主要是为了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演出,安排了很多的活动,所以没有时间。

  S 有想在南京哪儿转一转看一看吗?

  B 南京好多地方我都想去,我想去栖霞寺看看,我记得好早以前去过。另一个我对《红楼梦》很感兴趣,上次到南京的时候很高兴去了江宁织造博物馆,我还想要再去看看。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白先勇:是命运之手把我推入了昆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