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女性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日前,“2024中国女性领航者大会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十周年庆典”成功举办,3000多位各界嘉宾济济一堂,共同对未来女性领导力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展望。
活动期间,杨澜、李少红、朱岩梅、孙丹等多位行业杰出女性接受媒体采访,就“女性如何让自身可持续发展”“拥抱变化,紧跟新技术革命步伐”“提升女性领导力的关键路径”等话题,分享了她们的经历和思考。
探索新表达 助力中国非遗文化“出海”
女性在非遗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们不仅是重要的传承人,更是积极的实践者。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实现创造性的发展和创新性的转化,需要找到当代跟世界沟通的一种语言的方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澜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文化传播者”:“因为我自己在上大学时学习的是英美语言文学专业,后来又做了传媒,所以似乎就站在了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交叉点上。”她也关注到,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一些鸿沟和短板”,需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话来进行交流”。
近年来,杨澜致力于宣传中国非遗文化,参与制作了《匠心传奇》《新生万物》等多档有关非遗传承与焕新的节目。今年7月,由她参与策展的“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法国巴黎举办。
这次非遗“出海”,如何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转换、文化和商业的结合,是要克服的最大难点。“我们运用多媒体和动态的方式去讲述这些物背后人的故事。”她表示,“这些情感和人的故事,能够穿越国界,打动人心。”
创作者应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创作心态
知名导演、监制李少红创作了诸多家喻户晓的影视经典。从《红粉》到《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妈阁是座城》等,李少红一直都在女性题材方面探索创新。她表示,从这些题材里面,能窥见一些女性的困境:“女性困境存在的原因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而且她们必须把所有的生存依赖于男性社会的承认。”
李少红说,拍摄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在反省自己,像用一面镜子照自己。在谈及近年来女性题材作品的进步与变化时,李少红表示:“现在的女导演跟我们当年的环境已经很不一样了,她们的创作理念比我们当时的认知更加符合现代的思考。她们非常自觉地意识到了怎么把握这样的题材,运用女性的视角来讲女性的故事。”
针对影视市场一些作品被诟病“悬浮”的现象,李少红认为,有一些作品因为它表现不尽人意,或者有一些视角上面并不能代表女性的视角,就会面临批评,这是健康而正常的。她坦言:“文艺批评是非常好的,应该是一个良性的社会需求,我们也非常需要这些东西。因为它能够反映你作品的价值、作品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指引你下面再去怎么做。每一个创作者都会有一个分析和头脑风暴,都应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创作心态。”
终身学习是优秀领导者的“护城河”
“企业的‘护城河’就是创新。优秀领导者的‘护城河’是什么?是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让我们适应所有的改变、所有的周期。”世界华人杰出女性协会会长孙丹表示。
面对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孙丹建议年轻人一定要学会顺势而为。
“因为规划的东西都会变。当然你要知道自己擅长是最好,就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到底做什么行业能让我收入高一点,我做什么让我生活能够改善,面对的机会是不可控的。如果说可能的话,我会鼓励大家先去大公司尤其是行业头部公司做几年。大公司有非常多的体系,相当于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学习它的前瞻性、先进的视野和管理理念。”孙丹鼓励年轻人,“我觉得30岁以前就去闯,不设限,撞墙也没事,那是很好的经验。”
创立世界华人杰出女性协会后,孙丹走访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她观察这些女性身上有很多共性:第一是闲不住、不安分,一定要出来折腾,不能让自己觉得在舒适区里待着;第二是非常善于学习,永远保持好奇心,对新的东西去尝试;第三是在舒服的时候折腾,在特别痛苦的时候非常乐观。这种乐观,能够帮她渡过一切的挫折,绝不放弃。
“有这些内核,让每一个人能够走到今天,我觉得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法。”孙丹说。
捕捉AI技术释放信号 为人才培养“纠偏”
随着AI技术迅猛发展,关于技术取代人力的讨论越来越多。
“AI的出现在拯救我们人类今天所走过头的一些东西,它也在纠偏,告诉我们有一些更该干的事还没有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朱岩梅长期从事人才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她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教育观,提供了她关于人才培养的解读。
“100年前梁启超讲过什么是教育:通过知育、情育、意育,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朱岩梅认为,当今社会在第一个层面“知育”上做得很多了,但AI技术的快速进步释放了一个信号:未来的人才培养,还需要更加重视情感教育与意志力教育才会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更被将来社会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