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0月21日是世界镇痛日。“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悦的感受,同时可能还会有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季伟详细介绍“疼痛”。
疼痛是怎么产生的?传统中医认为,疼痛除了外伤引起之外,多为风、寒、湿三气所为,气血痹阻不通,多为实证——“不通则痛”;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为虚证——“不荣则痛”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机体受到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刺激时,受损部位释放出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致痛物质,刺激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脊髓后根沿脊髓丘脑侧束进入内囊并传至大脑皮质痛觉感觉区,引起痛觉。
常见的疼痛分级:
0级 无感。
1级 轻微痛,如蚊虫叮咬。
2级 稍痛,如好友间的打闹。
3级 微阵痛,如打针的痛。
4级 明显痛,如被热水烫了一下,此等级以上将影响睡眠。
5级 持续痛,如头撞在墙上,此等级患者可能小声呻吟。
6级 很痛,如被人用棍子殴打,此等级患者可能会大声叫喊。
7级 非常痛,如产妇分娩比较顺利的情况,此等级患者将会无法入睡。
8级 剧痛,如手指被切断等会导致残疾的情况。
9级 爆痛,如阑尾炎痛、癌痛,可导致一过性昏厥。
10级 严重疼痛,如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可导致休克。
而疼痛也根据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急性疼痛:短期存在,少于2个月;多起源于新近的躯体损伤,是损伤的直接作用:如手术、创伤后疼痛等。药物镇痛治疗效果较好。
2.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或以上,多与以往的损伤有关,并且还受诸多其他因素影响(心理、社会环境等)。
那我们该如何缓解疼痛呢?
1.日常自我调理:重视提高自身正气。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注意身体保暖,避免过多接触凉水,减少风、寒、湿邪的侵袭;要重视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慢性疾病的发作绝非一时,必跟长期的不良习惯有关。伏案工作、学习时要定时站起走动,活动颈椎及腰背,舒展四肢关节,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时常晒晒太阳增加阳气。
2.专业治疗:其实古人已经对各部位的疼痛做出了治疗归纳,如肚腹痛选足三里穴,小腹痛选三阴交穴,心胸痛取内关穴,腰背痛选委中穴,头项痛寻列缺穴,面口痛选合谷穴,外伤选阳陵泉穴等。针对以上穴位可进行按摩、针灸、艾灸治疗,以缓解疼痛。
其实,疼痛病因不止在躯体上,有时候情绪不佳引起的疼痛也很折磨人。情绪变化可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增加血管痉挛和炎症反应,造成身体的肌肉紧张和神经反应性增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变并引起疼痛感觉的改变。比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过快,这都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这时候,要学会放松自己,旅游、慢性有氧运动、好友之间的倾诉,都是不错的选择。(报道员 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