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是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此前,一些地区已经就此开始相关实践。8月底,在江苏宜兴,江苏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这样的交易产品是什么?又能带来什么样的转化价值?
这次交易的产品是江苏宜兴长岗涧生态清洁小流域5年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交易区域面积约28平方公里,用于打造探险漂流项目。交易收益将用于周边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创收共富。
按照合同约定,项目投资方还承担了经营期内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和养护的责任,预计投资超1000万元,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由政府买单到民间资本主导的转变。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能够带动土地、劳动力、设施、自然风光等资源资产要素“活”起来。2024年,宜兴市又投资1450万元,提升小流域上游生态环境。通过这样“两端发力”,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
三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生态“颜值”变“产值”
生态“颜值”变“产值”,能带来很多利好,实现过程有没有什么指导原则?据了解,日前,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牛波介绍,《意见》一是好落地。流域内生态要素较为齐全、权益归属清晰,适宜通过市场机制,以经营开发方式实现其生态产品价值。二是易操作。明确了价值核算、价值评估、公开交易、签订协议、收益分配等全过程各环节工作要求,可操作性非常强。
《意见》明确,到2029年,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支持政策、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构建,水土保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有效提升。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一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
“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收益如何分配?
根据上述《意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收益依据什么原则、如何分配,才能为企业和当地群众带来“真金白银”,实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意见》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价值核算、价值评估、公开交易、签订协议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并强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收益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谁受益;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同时,反哺所在地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或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规划协调处处长曹利远介绍,原则上涉及集体资产的收益,用于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和村民创收共富。涉及个人资产的兑付给个人,确保收益共享,“两山”转化路径通畅。
从全国层面看,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4500多条,如果按已有交易价格测算,若逐步转化交易,将增加经济收入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