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 阚纯裕 王敬东):近期,随着各地高校陆续开学,个别大学生买卖选修课的问题引发关注。有高校学生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一些“课贩子”抢到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名额后挂在网上高价出售,让正常选课的同学无课可选。
8月25日,湖北某大学选课开始的第一天,研一学生余慧慧准时登录学校选课系统准备“抢课”。但是,刚打开选课页面她就发现,学校开设的总共20多门艺术类公选课已经全部被选满,自己感兴趣的几门线上课程的名额也早早被抢光。在选课系统“蹲守”了半天,余慧慧却一节公选课都没有抢到。
“学院要求我们第一学年至少选修1学分的公共艺术类公选课,否则达不到毕业要求。”选课当天余慧慧十分焦急,试图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学校既然安排了公选课,肯定会合理配置课程数量和课堂容量。这些课到底被谁选上了?”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自己学校公选课的相关信息时,余慧慧在一些帖子的评论区看到卖课的消息。
“出周四晚某老师的某课程”“有人需要某公选课吗?价格好商量”……余慧慧私信询问了一个卖课的网友,对方称一节课150元。该校另一名学生叶蕾也曾刷到出售滑翔伞公共选修课名额的帖子。她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这门课对方向她报出的价格是800—1000元,“真的离谱,自己去体验一次滑翔伞都没有这么贵”。
对于这些“课贩子”的行为,余慧慧感到非常愤怒:“这些人利用了信息差,用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利。什么钱都赚啊?”据余慧慧所知,这些“课贩子”主要是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他们对学校的选课流程更加了解,会“准点登录把每堂线上的公选课都选了”。余慧慧就读的学校允许每名学生最多选修10门公选课,“公选课被这些‘课贩子’抢到了,就会导致很多有需求的学生无课可选”。
反复考虑之后,余慧慧最终并没有选择向“课贩子”购买选修课。“我很想举报这种行为,目前还在构思给学校的建议信。”此后,她不断刷新选课系统,终于在某天的深夜抢到了一门线下公选课。
天津某高校的学生杨鸿曾在网上发文谴责买卖选修课的行为。他观察到,上学期在某大学生社交平台上突然出现了很多买卖选修课的消息,发帖人来自不同学校。他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解释:“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选课的优先级不一样,高年级同学更容易选课成功。有的人修够了4学分的选修课,但是还想选课卖钱。一个人退课,另一个人可以立马选。”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叶阳永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买卖高校课程名额的行为是违法的。“高校学生在大学中选修课程,是《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这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的权利,具有很强的人身专属性,是不能够流通和转让的,一旦转让就会侵害具有同等权利的其他人的利益”。
叶阳永认为,高校出现个别恶意抢课的“课贩子”,反映出部分高校的选课系统在技术上存在一些漏洞。“从选课、平时上课到最后考核的各个环节,学校都应该加强技术上的监测和控制,完善选课规则设计,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治理”。
同时,学生买卖选修课名额也反映出部分高校存在选修课的供需错配问题。“有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总量不足,比如要求学生选修三门课程,实际开设的也只有三四门,学生可选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供需错配。”叶阳永认为,要加大选修课程的供给,或者增加每门课程的人数,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可能存在时间上的供需错配问题。“比如,要求学生在某一学年修完课程,而该学年并没有开设足够的该门课程。”叶阳永表示,这类学校可以把课程分配在整个学制的不同时间段,或者允许学生在四年当中任何一个时间段自由进行选择,促进供需的有效匹配。
为应对买卖课程问题,此前有学生抢课转卖现象的西华师范大学已发布通知,要求所修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已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多选、再选。所有退选的课程由教务系统回收,教务处将另行安排时间集中选课。“对于网上流传的卖课行为,我们正在调查阶段,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叶阳永也提醒高校学生,如果有些诉求没有得到学校的满足,比如抢不到课、无法毕业,可以通过正式的手段和渠道,向所在专业或者学校教务处、校长信箱等进行反映。学校了解到学生诉求之后可以进行有效的回应。同时,建议高校学生及时关注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的时间安排,对选课要求有充分的把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余慧慧、叶蕾、杨鸿皆为化名)
编辑:阚纯裕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