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内蒙古是能源大区,也是产粮大区。2023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791.6亿斤,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因此,内蒙古也有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的美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计划,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有力支撑。接下来,跟随内蒙古台记者武筠博一起,看内蒙古的科技农业如何彰显中国力量。
想要培育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奶牛需要几步走?这里是位于内蒙古的世界级奶牛种业创新平台——家畜种业研究院。它是世界级奶牛培育的核心实验场所,这里有国家奶牛种业的科研团队,承担着培育世界级一流种牛的重任。
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五头种公牛可不一般,它们都是历届的冠军牛。为了小牛们的安全,我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它们。右边的第二头的名字叫大青山,是2024年4月公布的全国遗传评估排名第一的奶牛种公牛,编号22027。别看它还不到两岁,但是作为牧场奶牛群体遗传的父本,可以有效改良牛群的各项性状,促使奶牛群体的遗传进展和生产性能得到稳步提升,解决小牛们“成长的烦恼”。
不止有奶牛,内蒙古还是世界级的肉牛育种场,引领着中国育种的新高度。如今,内蒙古已经部署建成世界级奶牛核心育种场、世界级种羊场和世界级肉牛育种场。
优然牧业赛科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内蒙古大学教授李喜和介绍,这里是世界唯一的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 每年要把顶级前五名的种公牛、前十名的种母牛的体细胞保存起来,进行干细胞的研究,将来用在国家生物育种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在畜牧科技的璀璨星河中,草业科技同样大放异彩。这里是种质资源库,小草专属的“诺亚方舟”,这里收藏着2200种、6万多份的种质资源。
这里的科研团队用27年时间,为草原,为祖国,积累下这座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他们用分子育种、重离子束诱变等创新育种技术成功引种、驯化295种乡土植物。更厉害的是,这些宝贝还种在了28万亩育种田里。理论与实践并行、保护与开发同步,让每一棵草种都能找到对的土壤、最适合的家。 经过引种、驯化、试种、扩繁,乡土草种化身为生态包重返自然,“治愈”了近3200万亩的草原、矿山、荒漠和盐碱地。
背靠巍峨阴山,面朝壮阔黄河。这里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全国每七颗葵花籽中就有一颗带着五原印记的传奇。
这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向日葵种质资源库,保存有5600多份材料,也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强大后盾。像SH363、SH361,这些中国自主研制的食葵杂交种已经领衔葵花界,成为主力军,也让种子的成本下降50%以上。
内蒙古农科院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李素萍表示,得益于“一粒种子”的改变,目前,我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由国外品种占有市场的95%到国内品种市场占有率95%的巨大改变。
向阳而生,春华秋实。从依赖到自强,一粒种子的变革铸就了向日葵95%国产化的辉煌。科技农业,彰显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