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8月23日,国家安全部披露一起案件,揭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境内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实施拉拢、渗透、策反的隐秘手段。在案件当中,间谍伪装成青少年身边的“好心人”“热心人”,在目标对象成长、学习、工作过程当中,施以潜移默化影响,利用他们窃取我国国家秘密,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间谍装“好人” 借“捐资助学”盯上受助人
国家安全机关披露,我国某重点院校大四学生小韦自幼在福利院长大,在当地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帮扶、资助下,顺利进入高校就读。
和其他受资助学生不同的是,小韦读高中时,一名自称“L老师”的人突然出现,并提出以每年5000元对他进行资助,直至其大学毕业。大学毕业后,按照“L老师”的推荐,小韦考入我国某重要部门。
入职后,“L老师”经常向小韦打探我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制定方面的内部敏感信息,并以开展研究、撰写报告等名义,要求小韦提供一些涉密数据资料。随着“L老师”索要的资料越来越关键、敏感,小韦逐渐觉察到了其中的问题,最终决定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经国家安全机关查明,“L老师”的真实身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多年来,一直在我国境内物色培养像小韦一样出身贫苦、成绩优秀、具备较好发展前景的青少年,妄图“放长线、钓大鱼”。他们假借“捐资助学”之名,利用受助人员的“报恩”心理,怂恿其报考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或参军入伍,借此打入关键核心岗位,进而指挥其非法搜集、窃取我内部敏感资料,开展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间谍窃密活动。
求职遭遇“圈套” 境外间谍要求协助拍照
帮忙收集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拍摄风景建筑,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常用的伎俩。他们利用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群体为其搜集、窃取情报。在大连务工的赵某,就一不小心落入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布下的圈套。还好赵某迷途知返,在铸成大错之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
根据国家安全机关此前通报,在大连务工的赵某通过网络查找招聘信息,一条“招聘兼职咨询员”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和赵某联系的是一个自称姓叶的女子,对方说自己是搞城市规划设计的,急需招聘兼职人员拍摄城市风景照片,辅助她完成设计任务。经过试拍,赵某通过了叶某的考察,并确定了日薪200元人民币的工资待遇。
工作第一天,在叶某遥控指挥下,赵某先后来到大连的港口、造船厂周边拍摄照片,并记录下沿途的地理环境,通过手机发送给叶某。随后,叶某布置的任务不断加码,甚至要求赵某到船厂周边的高层公寓租住,并称“如果其找机会进入造船厂工作,还能获得更多报酬”。此时,赵某也逐渐警觉。
在家人陪同下,赵某主动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鉴于赵某主动投案,且尚未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实质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免于追究其刑事责任。
哪些人群容易成为间谍策反的目标?
哪些人群容易成为间谍策反、渗透的目标呢?境外间谍机构又惯用哪些手段去策反这些人群呢?
例如,云南省一对公职人员夫妻黄某、李某某在伪装成所谓“从事信息咨询工作的经济分析专家”的拉拢和诱惑下,将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涉密文件带回家,翻拍之后出卖给境外间谍组织。
再例如,曾在我国某军工科研院所下属公司担任网络管理员的陈某。2011年,伪装成“技术专家”的外国间谍以高额报酬诱惑陈某,凭借陈某从事网络管理的工作便利和权限,窃取了大量的涉密文件。
通过这些案例不难发现,境外间谍机关的主要目标是党政机关、军队和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可以接触到我国核心机密情报的人群。为了获取情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手段层出不穷,咨询请教、感情拉拢、美色诱骗、金钱引诱,甚至控制胁迫,都是他们常用的手法。那些性格软弱、贪图奢靡享乐的人群,往往经受不住诱惑,沦为被控制的对象。
哪些行为属于间谍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间谍行为呢?遇到间谍策反圈套的时候如何分辨呢?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间谍行为主要包括6种类型。
(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
(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或者策动、引诱、胁迫、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四)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的网络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活动;
(五)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
(六)进行其他间谍活动。
此外,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组织或者其他条件,从事针对第三国的间谍活动,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发现间谍行为及时举报
一个个案例提醒,在求学、求职、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更要擦亮眼睛,及时发现各种别有用心的“热络”背后的阴谋。对于明显超出正常范畴的报酬,更要小心辨别。
面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各种拉拢、策反活动,要把牢防线、守住底线,严防掉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预设的陷阱。
另外,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如果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应该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对举报间谍行为或者在反间谍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