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让土地焕发新活力、创造新机遇 “中国经验”走向世界广获赞誉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7月22日 12:42:23
央视网 | 2024年07月22日 12:42:2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五亿农民常住的家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和技术涌入。不仅为乡村自身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7月22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中国乡村新机遇》,从不同的角度带你看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是如何推进的,又孕育了哪些新机遇。

我们先来关注“土地”,通过两类不同的种田群体,来看焕发新活力的土地都在创造怎样的新机遇。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益阳是湖南省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眼下,早稻开镰,晚稻移栽,来自江苏盐城的“90后”新农人刘晓宇正忙碌在益阳市赫山区中塘村的田间地头。在未来9天时间里,他要调度各类农机具完成2000多亩耕地的抢收抢种。

2022年,千里之外的刘晓宇看到赫山区有大量土地挂网竞拍,通过实地调研,刘晓宇发现这里的耕作条件与老家苏北平原几乎一样,于是以每亩440元的价格竞拍到了中塘村的耕地经营权。

湖南益阳赫山区种粮大户刘晓宇介绍:“益阳赫山这边的农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以后,农田基本要素和苏北相当,但是这边的地租只需要苏北的三分之一,对于我们种粮大户来讲,成本明显下降。”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是湖南省首个土地数字化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10月,当地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把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租赁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将流转收益按村集体、土地股、人口股所占比例进行股权分配,让村民变股民。

与此同时,湖南益阳明确,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推进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涉农资金和项目就整合到哪里,全力为改革工作保驾护航。这样一来,不仅打破了农民土地权益以农田丘块界限体现的传统,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从而实现土地流转数字化、交易市场化、种植规模化。

湖南益阳赫山区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站长周湘桃称:“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三增’,就是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500元;再就是劳务输出,人均增加100元—300元;完成这些数字化改革的村,每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增5万—15万元。”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益阳,他们不仅仅是流转耕地,也借着数字化改革的新机遇,把目光瞄准了林地。今年6月,6家公司竞拍取得3宗共2400多亩竹林经营权,林农以林地入股可以取得固定的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老百姓可以参与林地经营,获得劳动务工收入。

今年上半年,湖南益阳耕地流转总面积300.92万亩,目前,仅赫山区一地已完成60个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试点村村民增收超过30%。现在,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已经在向湖南全省推广,超过100个村正在整村推进。 

河北邯郸:“科技小院”里非洲留学生跨国学种地

改革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新装备、新技术和新的农业经营模式的蓬勃发展。这不仅为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其他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河北邯郸曲周县的“科技小院”里,一群在中国学种地的非洲留学生,正在广袤田野间感受现代化的中国农业。

眼下正值玉米拔节期,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一处农田里,几台植保无人机在一望无际的玉米田上空穿梭,进行药剂喷施作业。让记者惊讶的是,操作无人机的是一帮外国人。

原来这群外国人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留学生,今天是他们的户外实践课,而无人机飞防作业只是课程的内容之一。

曲周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也是河北省蔬菜产业化种苗大县。曲周苗乐园科技小院就是中国农大设在曲周的15个科技小院之一。在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里,管理员告诉学生,仅仅靠着一个1立方米的柜子就可以管理占地400平方米的大棚里的水、光、温、湿等各种指标,让学生们对此惊叹不已。

跟着学生们,我们来到了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在这里,学生们对种粮大户的农机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每一个机械的用途、原理和效率。

除了在村里科技小院的生活,学生们也需要回到实验站和导师汇报课题进度。在实验站,记者见到了科技小院项目负责人焦小强教授。

中非科技小院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焦小强称:“这些试验地都是我们的留学生自己种的试验地,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他们都要自己操作,通过全过程的田间管理,留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是怎么样通过精耕细作把粮食产能提高上去的。”

焦小强表示,留学生看到中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中国农业发展的这种历程对他们有很大的启发,他们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来帮助自己国家发展农业。 

非洲留学生:学习农业技术 借鉴“中国经验”

中非科技小院项目自2019年建成以来,一批又一批的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农业技术和经验,并把这些技术和经验带回到非洲,助力当地农业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

这批中非科技小院的学生来中国已有一年,谈起这一年的收获和感受,大家滔滔不绝。

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帕亚尼称:“我从马拉维来到这里,看到了中国农业是如何高度机械化的,以及这如何带来产量的提高,并且也帮助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投入效率。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促进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中国的农业真的在进步。”

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克丽茜称:“我们来到实验站,在农场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到了中国正在发展的不同技术,尤其是灌溉技术。他们使用不同的农机来种植和收割庄稼,让农民种地变得很容易。”

对于中非科技小院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们表示,深入中国农村,感知农业农村最鲜活的变化和科技应用,让他们获益颇丰。

帕亚尼称:“我们不只是应用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我们还与农民进行讨论,看看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然后将我们的知识与他们的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来,新技术的采用率变得相当高。”

截至目前,中非科技小院先后为12个非洲国家培养了60多名农学类学生,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们正在利用所学对当地农民进行科学指导,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这批留学生也期待着将来能够带着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本国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马拉维籍留学生奇尔瓦称:“我特别想学习的是中国对于农业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对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中国很好地利用了土地、水等各种资源。我认为这对我的国家马拉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尼日利亚籍留学生纳特鲁称:“中国在利用这些创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农业技术方面。如果能够和中国展开合作,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定可以帮助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农业现代化让土地焕发新活力、创造新机遇 “中国经验”走向世界广获赞誉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