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 编辑/阚纯裕):带娃参观工厂、探访工业基地和园区、体验动手制作机器人......随着暑期到来,工厂研学游在社交平台日渐火热。
“今年暑假的研学名额都已经预订满了,等暑假过后有团才可以参加。”上海某航空工业研学基地的负责人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现在工厂一天最多接待500人,参加研学的小孩很多,都是3—5天的夏令营活动。”该研学基地的官方公众号显示,其组织的科技研学项目包含造船厂、火箭发射基地、创意农场等多个地点的参观研学。
“上次到航空工厂参观,我娃回来说他以后要开飞机,因为听说飞机驾驶员很稀缺。”上海家长于女士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孩子本身就是航空迷,回家之后他时不时会讲看到了什么,感觉有一定的收获。”
“假期安排学生进行工业研学,对学生了解工厂、了解科技发展、认识职业都有诸多好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工业研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发展,建立和完善对工厂和社会的认知,对学生进行早期的职业启蒙;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学业发展的规划,培养自己的兴趣。”
熊丙奇还介绍,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园去了解社会。“当前的教育尤其关键的是,不能只进行学校教育,也要把社会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假期中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工厂研学,其实就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这种工业研学游是值得肯定的。”
北京家长肖女士曾组织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到某植物工厂参观研学。她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在工厂中孩子们可以了解现代化的水培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标本,自己动手培育幼苗,品尝工厂生产的蔬菜沙拉。“小朋友都非常开心,当天去的家长也都觉得很好,希望多来几次这样的活动。”
山东家长杨女士也带自己6岁的孩子参观过某汽车工厂。“有一个环节是打开机械手臂给我们演示,很震撼,让人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力量。”她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小朋友一路上也是不停问这问那,增长了见识,还是很开心的。无论书本上、课堂上讲得多么深入,可能都不及他们亲自来感受一下。”
但杨女士认为此次工厂研学之旅也存在缺憾:“周末工厂都停工休息,看不到汽车生产的全过程,也没有想象中大批机械臂工作的震撼场景,跟我期待的有出入。”
于女士也表示,孩子参观航空工厂“很难掌握多么深奥的知识”。
也有家长对工厂研学游存有一定的疑虑。北京家长郭女士对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原本给孩子计划的工厂研学最终没有成行。“爸爸不放心孩子自己去工厂参观,学到多少知识是次要的,安全最重要。”
央视网《新闻+》记者以带娃家长的身份在社交平台上私信咨询了一些自称“可组团”的博主,随后被拉进了几个中介组织的“暑假遛娃工厂研学群”。这些研学中介、旅行团都表示可以接待散客,会约定时间组织家长拼团,收费都在几百元。“儿童是698元每人,成人是598元,如果家长陪同的亲子游要收1296元。行程一天结束,包午餐和来回5小时的车费。”一家提供研学旅游服务的机构其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正常是20人成团,6~13岁的小孩子都可以参加。”
该客服人员介绍,7月底他们会组织一场浙江某知名汽车工厂的参观、研学活动。“工厂几个大的车间都是可以参观的,有总装车间还有焊接车间。还有两个让孩子动手的环节,组装一个机械臂和遥控小车。”该客服人员还称,上海周边的另一家知名汽车工厂收费更高,“一个人将近900块钱”。另一家组织上海周边研学的机构其客服也表示,前往某造船厂的研学,每人收费400多元。部分家长在沟通价格后退出了相关群聊。
工厂研学游的门槛到底高不高?组织过某植物工厂参观活动的肖女士表示,工厂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只是来回的路费需要家长承担。央视网《新闻+》记者咨询后了解到,部分工厂参观活动收费较低,甚至不收费,但“成团”的要求将一些想要自行前往的家长挡在了门外。
有家长称,武汉某牛奶工厂参观活动“本来是免费的,然后被某些机构盯上包装成研学游了,收费几百元,现在也不对个人开放预约了”。工厂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参观不收费,是免费开放的。以前开放个人预约,现在只接受成团预约。如果您能组团到30个人,打线下电话预约就可以了。”
上面提到的航空研学基地的负责人表示:“参观收费是一个人30元,只接待团队,人数10到20个人。带小孩的散客我们不接待,只对接人数较多的大团队,比如机构、旅游团还有学校。”
也有家长尝试自己联系工厂,后来反映预约参观较为困难,“在企业官网找不到预约入口”,即使联系到企业,也很难找到组团前往的家长。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还有不少家长在询问如何参加、哪里可以预约工厂研学活动。“免费参观我觉得不错,收费的除非只要一百元出头,超过这个价格可能兴趣不大。”有家长告诉记者。
对此,熊丙奇提醒,目前研学游“只游不学”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一些研学机构不按宣传的承诺来兑现服务,收费很高,但是到工厂只是看一看,根本没有体验环节。报名研学活动前,家长需要注意辨别研学机构是不是有合法的资质,关注研学活动有没有让学生参与体验的环节,避免遇到“只游不学”或者“走马观花”式研学。
同时,在参加研学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要提高维权意识。如果发现研学的活动内容与宣传承诺不一致,家长就应该向有关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研学活动效果的评估,保护参加研学旅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研学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