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录、新通道、新突破 中国逐梦“海陆空”澎湃着奋跃向上力量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8日 09:44:40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8日 09:44:4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在6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等详细介绍了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称:“这是一次创新之旅。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球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嫦娥六号任务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还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的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

今年是探月20周年,20年来,探月工程实现连战连捷,不断让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变成现实,并完成了多项科学成果。

卞志刚表示,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余篇论文;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还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后续,中国探月工程还将开展嫦娥七号、八号任务,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还有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此外,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计划2025年发射,目标主要是对一颗近地小行星的伴飞、取样返回等探测;天问三号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实现火星采样和携带火星样品返回地球;天问四号是木星系探测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目前,天问三号、四号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关键技术攻关和实施方案深化论证工作。

逐梦海陆空·深中通道进入开通倒计时

经过7年筹备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将于6月30日下午3时正式通车试运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开通运营后,可以大幅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通行能力,让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本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实现广州、深圳、中山三地快速联通。

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过万顷沙互通与南中高速连接,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中开高速对接。


在现场,记者看到,270米高的桥塔上横梁已经挂上了“深中大桥”四个大字。而深中隧道内的灯光照明、可变情报板、交通标识以及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交通管控设施都已安装完毕,这些设施设备将为通车后的安全高效出行保驾护航。

中铁十二局深中通道机电一标项目总工程师赵文广介绍:“隧道内共有14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南、北行车洞平均每1.2公里就布有一台。这些机器人可以在应急情况下接收控制中心远程指令赶赴现场,还可以通过自带扬声器及时疏导交通。”

除了有智能化的交通管控设施,深中通道全线还实现了“网联通”,今后行驶在深中通道上,不仅可以实时导航,还能随时保持通信联络。

记者在现场看到,白色的路灯杆上挂着的白色盒子就是5G基站,用于发射5G信号。整个主线一共是17公里,共建设了73个这样的基站,平均不到三百米就有一处,让5G信号覆盖得更全面也更流畅。

不仅桥面上的信号畅通无阻,在40米深的海底隧道也同样能实现“5G”冲浪上网。工作人员在隧道管廊内提前预留通信设备连接件、线槽等,为通信设备提供了集安装、供电、传输、信号发射于一体的实施环境,实现了信号无缝覆盖。

深中通道交通工程部部长李伟聪介绍:“主要是在隧道内增设了365套卫星导航的模拟发布设备,广大司乘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车载系统等这些软件实现跟地面一样的精准定位和卫星导航服务。”

据了解,深中通道开通试运营后,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66元/标准车次,其中,东人工岛(起点)至西人工岛的收费标准为37元/标准车次。目前,深中项目的运营工作已经全部就绪,各项机电、通信、收费等设备设施已完成调试,路政队伍、工程养护队伍、路网信息中心队伍、收费员队伍都已经就位,正在进行全通道清洁,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通车。

逐梦海陆空·海上风电挺进深蓝

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27日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型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为我国海上风电挺进深远海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

并网发电的风电场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海域,距离海岸线约3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是我国首个全部采用13兆瓦及以上超大单机容量风机的海上风电场,其中批量化应用了6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6亿度清洁电能,在满足68万户家庭年用电量的情况下,减排二氧化碳约136万吨。

风电单机容量刷新纪录的背后是我国风电形成产业集群式的发展生态。目前,福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地都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部件供应产业链和产业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挺进深远海。

根据国家批复的各省份海上风电规划,海上风电总量超过3亿千瓦。截至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超3800万千瓦,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海上风电发电量占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量比重将达到约10%。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新纪录、新通道、新突破 中国逐梦“海陆空”澎湃着奋跃向上力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