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多月的休渔期,渔民们都在做什么?

来源:潮新闻 | 2024年06月26日 10:00:03
潮新闻 | 2024年06月26日 10:00:03
原标题:潮声丨四个多月的休渔期,渔民们都在做什么?
正在加载

  在中国沿海一带,眼下正值海洋伏季休渔期。

  自5月1日12时以来,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全面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全国近12万艘海洋捕捞渔船和捕捞辅助船回港休渔。

  自1995年开始,我国就在东、黄渤海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有效地保护了以带鱼为主的主要海洋经济鱼类资源;从1999年开始,南海海域也开始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忙碌了大半年的渔民,此时也要停下出海的航程,回到岸上,等待八至九月份陆续开渔,最迟的要等到9月16日。

  这长达四个半月的休渔期,对渔民来说并不是悠长假期,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船停,工作不停

  温州市洞头区是全国12个海岛县(区)之一,地处浙东南沿海。洞头靠海吃海,海洋渔业是这里的传统优势产业。

  记者来到洞头时,已经进入休渔期近一个月,洞头渔港没有了往日轰隆嘈杂的马达声。在码头停泊区可以看到,应休渔船整齐有序地停靠在岸边。

  但大部分渔船主并没有因此赋闲在家。

  休渔期间要忙的工作还有很多,修补渔网、检修船只等都是渔民们的“例行工作”,船只还需要接受安全检验、消防测试,他们要在九月开渔前,为再次出海做足准备。

  在温州市洞头宏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岸上停放着许多正在检修的渔船,工人们忙碌地为船上漆。码头边,一艘完成检修的船刚刚入水,准备驶回原来的港湾。

  修船厂的郑总说,休渔期是渔船集中维修的时期,这里一般同时停放有20多艘船。在他们的修船厂,整个休渔期大概有120条船前来检修。除了洞头本地的船,平阳、瑞安、苍南等地的渔船也会来这里。

  渔船检修也有严格的过程。检验机构会开出一个“处方单”,修船厂根据单子上的内容进行检修。项目一般为清洗(除锈)、涂漆、电焊修补。修好后,由应急管理局进行复查,确认符合标准的船才能在开渔后再次出海。

  郑中竹是从苍南过来修船的船老大,修船期间,他每天都要现场监管。他已经打了三十多年的渔,见证了从曾经的木壳船,到现在机械渔船的转变,修船的步骤也更精细严格。

  除了必要的检修,一些船老大还会在休渔期间对渔船设施进行提升,对渔船驾驶舱、生活区以及各类安全设施统一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渔民在船上吃、住、娱、洗等日常生活舒适度。

  2022年起,浙江全面启动海上“千万工程”,两年内优选建设一千艘引领渔船,带动全省万余艘渔船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让渔民更有尊严、更加安全地生活和工作。

  温州市洞头区渔船管理中心主任庄瑞思介绍,政府会对渔民改造渔船费用进行补贴,并且联合渔船检验、船舶设计、船厂等专业机构,整合渔船安全相关力量,共同参与示范船现场检查、方案制定、船舶改造的全过程。

  休渔期也是渔民学习“充电”的时间。渔民们需要查看船舶证书证件、船员证书证件有无到期,到期则需要重新申请审证换证。此外还有安全警示教育等渔民培训班。

  “每年都要去温州培训、考试,想升级证书至少培训半个月,晚上都要读到九点钟。”80后船老大许海警说。

  渔休,生活不休

  四个多月的休渔期,意味着四个多月没有捕鱼的收入。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里,渔民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朋友,放松身心,但也有很多人有生计的压力。

  目前我国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海南等省份都为渔民提供了休渔补贴。但许多渔民也会在这段时间找兼职来增加收入。有人在建筑工地做短期工,也有人在滩涂赶海,或是兼做海产养殖等。

  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这些年也有不少渔民吃上了“旅游饭”。夏天是海岛的旅游旺季,民宿、渔家乐、大排档等地方,都正是需要帮手的时候。

  渔民的老本行也有用武之地——休闲渔业。尽管捕捞渔船不能出海,但出海范围、渔网网距等都受严格规定的休闲渔船,还可以带着各地游客领略海上风光,体验自己捕鱼的乐趣。

  休闲渔船的船员工作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出海指导游客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经验丰富的渔民对此驾轻就熟,不需要另外再学一门技术。休闲渔船的出海范围、渔网网距等都受严格规定,确保不会干扰休渔期的海洋生态。

  洞头海中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道,公司的4艘休闲渔船原有8名固定船员,每到休渔期,就会增加雇用4、5个兼职的渔民。这几位兼职的渔民通常在六月份上岗,工作到九月初旺季结束,回归原岗位为接下来开渔做准备。

  也有渔民从互联网中发现了商机。因海鲜电商而闻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90亿元。直播带货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进入伏季休渔期后,赣榆区海头镇的码头仍然热闹。不少渔民以海港码头为背景,架起直播设备,对着镜头吆喝起各类生鲜速冻海产品和干货海鲜。镇上建有电商孵化中心,免费为渔民们提供设施设备。

  “近年来,我们抢抓直播电商经济机遇,一直以来以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为目标,电商产业尤其是海鲜电商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赣榆区政府副区长徐蓓介绍说。

  物质生活需要保障,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

  据了解,舟山、台州、宁波等地,以及广东、海南等省份,都举办过渔民运动会,项目大多来源于日常出海作业和生产实践,织网、爬桅杆、抛缆绳、救生艇筏操纵和安全技能等,充满海洋特色。

  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一系列器乐、广场舞、声乐、书画、越剧等艺术课程让当地渔民有了新去处。这是三门县文化馆经过对渔民需求的调研,携手多方力量精心策划的渔民驿站课堂,丰富了渔民在休渔期的精神文化生活。

  靠海吃海,永续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伏季休渔制度刚实行时,一件事让修船厂的郑总印象深刻:“有一年政府组织带着各个部门和渔民去码头,捞起的鱼都像针线一样大;过了四个月,政府再次带队去码头看,鱼已经长到了两指宽。这样一来,大家都更加清楚休渔的重要了。”

  中国自1995年起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伏季即暖季,温暖的气候有利于海洋藻类和蕨类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食物;鱼类产卵期也多在此时,这正是小鱼苗成长成熟的阶段。在这段时间休渔,是为了让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避免“竭泽而渔”。

  大海是不会停息的。在为渔民们带来赖以生活的财富的同时,也总为他们带来风高浪急的未知考验。休渔期等制度保护了渔业资源,让更多的海洋生物得以更好繁衍。但是岸上的渔民,如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担忧。

  在采访中,许多人都提到,现在当渔民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渔民的后代改行了,也有渔民半途转产。

  许海警是一个“渔三代”,祖辈都是渔民,但如今在洞头像他这样的80后渔民寥寥无几,大多也不愿让孩子继续从事这一行业。“渔民很辛苦。”他说,“在海上辛苦,觉都睡不好;休渔期看起来轻松,其实心里也不轻松。”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陈琦副教授指出,一方面,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导致渔民渔获收益下降,倒逼渔民进行生计转型;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渔业政策已经转向了以渔业资源养护为重心,也有越来越多的政策激励和引导传统渔民转产转业。“此外,海洋捕捞本身较为辛苦且有一定风险性,年轻一代普遍缺乏从事意愿。” 

  浙江海洋大学陈静娜副教授对此也有过相关调研:“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变好以及教育质量提高,沿海地区本地渔民的孩子文化程度明显提升,眼界开阔了,可以选择的职业更多,因此基本不会选择出海捕鱼这种劳累风险并举的行业。”

  无论是渔民真正“上岸”,还是选择继续出海,渔业不会消失,时代发展为渔民也带来更多的机会。

  老渔民们经历了休渔期的从无到有,也经历了渔民代际的更迭。靠海吃海,在种种变迁中,人们为大海保持生机不断调整步伐,而这片大海为人们带来的希望也一直都在。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四个多月的休渔期,渔民们都在做什么?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