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6日 00:48:39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6日 00:48:3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精准、可靠、严密的跟踪测量链路,确保准确获取返回图像数据。

  返回器着陆前,要完成开伞、着陆等多个关键动作,及时获取清晰、稳定的图像数据,对返回舱着陆位置预判和搜救预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在返回舱理论落点周边的多台光学设备安装有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捕捉到每一个关键时刻的具体细节,并及时回传至指控中心。

  落点景象测量分队 安学广:我们在瞄准点5~7公里范围内,布设了7台景象测量设备,可以实现以瞄准点为中心7公里范围内的落点测量,20公里范围内的景象测量,测量设备架设完之后,由后端操作人员远程操控设备,获得返回器10公里开伞到落地的全部景象。

  尽管有过多次神舟飞船跟踪成功的经验,但距离上一次在四子王旗执行任务已时隔四年,且进入夏季以来,着陆场大风降水天气频繁,气象复杂多变,对光学设备提出严苛考验。

  落点景象测量分队 贾鹏:(嫦娥六号)返回舱的体积是载人舱的八分之一,对我们目标捕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第二个,嫦娥六号返回舱由于是无人舱,下降速度是我们载人舱下降速度的2倍多到3倍,所以又给我们任务期间稳定跟踪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进驻着陆场以来,景象测量分队充分完善方案预案,模拟可能出现的最复杂环境开展训练,并协调搭建了雷达、光学、通信等设备,确保返回器返回全程实时可测。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