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屏蔽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来源:北京青年报 | 2024年06月25日 01:24:01
北京青年报 | 2024年06月25日 01:24:01
原标题:别让“屏蔽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正在加载

胡欣红

  随着各地高考陆续放榜,各种查分“名场面”如约上演,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一则题为《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出现了》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榜一。据悉,今年首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考生来自云南省某中学,考生成绩报告页面屏蔽了具体的分数以及总分,表明该生的位次已进入全省前50名……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考出高分更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值得好好庆贺。但问题是,有人可能借机大肆炒作,不仅涉嫌侵犯隐私权,还助长了应试功利之风,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

  为此,教育部一再强调要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概念。三令五申之下,相关各方常常变着花样进行宣扬。几年前,某地还冒出一则“学校芒果树收成特别好”的通告,“其中一只重达696克的果王引发京城两大水果商前来抢购”。一时之间,各地竞相效仿,各种水果纷纷登场,令人啼笑皆非。

  毋庸讳言,炒作“状元”和高分考生有现实利益的考量,禁止炒作面临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形下,屏蔽高分考生的做法令人眼前为之一亮。2012年,广东首先祭出了屏蔽高分考生的“狠招”——考生的高考成绩位列全省前十名,就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考生自己也查不到。在广东先行试验的基础上,云南、湖南、北京等地区也相继推行类似的做法。

  高考成绩设置“隐藏款”,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找不到“状元”了。既然失去了聚焦的对象,自然也就无从炒作了,客观上起了釜底抽薪的效果。

  “屏蔽高分考生”虽然可圈可点,有助于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高考成绩,简便易行的招数值得坚守和推广升级。但也要看到,如果仅仅凭借“术”,固然有助于克服炒作高考成绩的弊病,却难以彻底遏制社会对“状元”和升学率的过度关注。

  “屏蔽高分考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恶意炒作,减少了社会对“状元”的过度关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屏蔽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甚至屡屡登上热搜,本身就反映出社会对高考成绩的过度关注仍然根深蒂固。因此,还需要在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的“道”上下足功夫,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媒体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近年来,中央在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意在通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不同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营造出不“唯分数”的社会氛围。一言以蔽之,唯有回归教育初心,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024年高考成绩正在陆续公布中,对于每名考生来说,学习、生活即将步入下一个阶段,无论你是否是“高考屏蔽生”,未来都不能轻易松懈。对全社会而言,当“高考屏蔽生”不再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工作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编辑:及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别让“屏蔽生”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