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验田”到“先行者” 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2:37:59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2:37:5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不仅成立了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还整合了全市300多家机器人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产业投资等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发挥,政策机制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股权激励、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便利等30项政策向全国复制推广。中关村已经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如今的中关村,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北京西北角的一块土地,空间规模已扩展到了北京全市,并辐射到了全国。接下来,一起去看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中关村。

中关村大街曾经被称作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印象当中,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各个电子城内,买卖电脑、手机和零配件的商家和消费者也是络绎不绝。现在再看,这里更加低调和安静。中关村是离开了吗?它这些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走进升级版的鼎好大厦,观光电梯串联起来的是各类科技企业现代化的办公区。2012年起,进入这里驻场办公的创新工场,一直在孵化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他们为很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资金、场地、人事、法务等各类配套的孵化服务,孵化投资出7家上市公司和24家独角兽公司。大厦内不仅有这样的孵化器,还有包括人工智能企业在内的各类高精尖企业20多家,它们的总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鼎好大厦从一个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变成了科技范儿十足的科技创新交互平台,可以说中关村“升级”了。

十多年来,中关村的版图也越扩越大。您看看这是哪儿?这是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这里经历城市更新改造以后,2023年重新开园,迅速成为了中关村核心区的智能制造示范区。这里也很快吸引了像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还有空天,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种产业的入驻。 

2012年,一项调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和布局的改革措施落地,中关村示范区在北京的空间规模扩展为488平方千米,形成了包括海淀园、昌平园、顺义园、朝阳园等在内“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唐超介绍,正是因为中关村拥有强劲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科技成果“多点开花”,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不断地孵化壮大,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这些产业也是不断地发展,为北京形成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从楼宇大街到园区厂房,从海淀区再到北京市,可以说,中关村的印记到处都能见到。在中关村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中关村正在世界多地铺展开来。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从“试验田”到“先行者” 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