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宜居“加码”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样板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3:35:13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3:35:1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同时,今年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作为国家战略,它肩负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八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重大工程审批制度上大胆突破创新,采取多部门联审机制、重点项目承诺制等,推出一大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创新为副中心建设赋能增力。一年一个节点,日新月异、生机勃发。记者来到明年即将投入使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它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记者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采访时发现,这里第一个特点就是建筑规模大,是亚洲最大的同类项目。从画面当中看,观众可能会问,没看出有多大建筑规模。这恰恰就是这里的特点,此时此刻,这里的“大”全部都藏在这片土地之下。地下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了128万平方米,相当于装了5个国家体育场的面积。

穿越机视角看宏伟“地下城”

此时此刻,先钻入地下领略一下这座地下城的宏伟。这里是未来的站台层,2条高铁、5条地铁、1条市郊铁路将在这里汇聚穿行。从这里出发,15分钟就达首都国际机场和中心城区,35分钟可达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1个小时就能到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顺着天井飞到地下二层,也就是站厅层。未来,乘客在多条线路间的换乘将在这里完成。据动线设计,平均换乘路程在6分钟以内,最快仅用1分钟。接着,来到城市功能层,这里不光是进入这个枢纽站的第一站,更是集合了各种商业业态的城市生活功能区,游购娱体可在这里一站式打卡。

京帆:高颜值多功能 保证采光通风

跃出地平线,一个翻滚,我们看到的是这座工程的标志性结构——京帆。它既是地标性的艺术设计装置,更是这座枢纽站的顶棚。目前已经架设了四面,未来将形成7大3小总共10面帆的格局,这些帆不光是这里的地标式公共艺术作品,具备高颜值,更极具功能性。

具体来说,为了能把阳光引入这座地下城的深处,整个项目开了5个硕大的采光井,京帆就是采光井的顶棚。有了曲面设计的京帆,在雨季的时候可以挡雨,在大风天的时候可以挡风。同时往细节处看,每一面帆上的三角形开孔都可以总动开合,起到调节光照强度和控制空气流通的作用。京帆之下拱形的机构未来将覆盖上特殊材质的膜,这样的拱膜加京帆的设计就可以保证这座地下城在阳光充足的同时,冬暖夏凉。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活力迸发的新引擎

从切面上看项目效果图,这样汇聚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网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让出行更便捷,也势必成为这座城市活力迸发的新引擎。地下城的设计也让地面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在恢复绿地的同时开发各种商业、生活功能区,让地块利用率更高、让城市更宜居。在明年,随着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这里投入使用之后还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为宜居“加码”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样板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