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蓝宝石”生态环境整体持续向好 青海湖实现华丽“蝶变”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6:21:58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6:21:5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青藏高原基因库”。然而,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曾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多年来,当地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治理项目,青海湖实现了从生态退化逆转为持续向好的华丽“蝶变”,而生物多样性作为判断青海湖生态系统稳定与否的关键,近些年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六月的青海湖碧波万顷、水鸟翱翔,迎来了环湖地区草原逐渐茂盛的时候。作为“草一河一湖一鱼一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草原生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青海湖生态系统。记者跟随当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开始了每月一次的草原监测。

青海湖地区的草原面积占到了青海全省草地总面积的近10%,但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这里的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多年的改良后,曾经退化的草原如今也有了明显改善。

眼下,正是青海湖湟鱼洄游的季节,作为青海湖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经过多年的封湖育鱼和人工增殖放流后,湟鱼种群不断恢复,这也为栖息在青海湖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在近些年的监测中新记录到长尾鸭、赤颈鸊鷉、东方白鹳等水鸟。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地区监测到的鸟类达282种,数量年累计达60余万只,种数均呈增长趋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青海湖作为湟鱼和各种鸟类的家园,水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它们的生存状况,湖中水质更是科研人员常年观测的对象。为了提高监测的效率,科研人员通过地面取样并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正逐步实现对水质的全天候监测。

青海湖:野生动物的乐园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让青海湖成为了黑颈鹤、大天鹅、普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处处散发着生命萌动的气息。

这个时节,青海湖的湟鱼开始洄游产卵,湖畔上的动物们也在不断孕育新生命。在青海湖北岸普氏原羚保护区,普氏原羚正挺着大肚子慢慢踱步,看着它步子艰难,真想感叹一句,做妈妈真不容易。

鸬鹚、斑头雁、黑颈鹤也在忙着孵蛋育雏,但它们带娃的方式各不相同。鸬鹚带娃主打就是百分百宠爱,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青海湖的“捕鱼猎手”。但是斑头雁的“护短”也是远近闻名,出门在外孩子必须走中间。黑颈鹤以求偶鹤舞闻名高原,所以黑颈鹤宝宝是在艺术氛围中产生的,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大家心目中的狐狸什么样的?妩媚,娇小?但是藏狐是狐狸中“不一样的烟火”。一张国字狐脸方方正正,一对眯眯狐眼看破红尘,情绪稳定到带娃都没有丝毫波澜。

这些小猫,你可别以为是流浪猫,带回家你可真养不了。这种猫叫荒漠猫,外表呆萌、内心凶猛,可以和藏狐硬刚。不过在孩子们面前,妈妈依然温柔似水。它们如同迷你版小老虎,从小就开始练习捕猎技能。

鼠兔因为小巧又圆润,被叫做“高原大米饭”,是藏狐、荒漠猫最喜欢的食物之一,甚至几乎是高原上所有食肉动物的美食。

鼠兔的邻居旱獭就比较高调了,要立志成为“草原音乐家”。脑袋高高扬起,嘴巴张得圆圆,开始它们的歌唱表演。但是旱獭各有志,草原摔跤手也是旱獭的志向,时不时上演草原最强旱獭“争霸赛”,也因此成为“网红达人”。

兔狲仿佛看透了青海湖世界,迈着优雅的小碎步,散散步,看看风景。忽然,它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瞬间压低身子。别看它圆滚滚,身体里可充满着爆发力。

青海湖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高原蓝宝石”生态环境整体持续向好 青海湖实现华丽“蝶变”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