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生工程容不得“花架子”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1:00:57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4日 11:00:5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一直以来,中央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多项政策中,都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重点工作。但近期,记者接到部分群众的反映,他们村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根本不能正常使用。带着疑问,记者进入当地进行了调查。

在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刘家社区,村民告诉记者,村子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只是一个“样子货”,房前屋后的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根本就没有连通。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两个月,就要自费找吸粪车来清理这些污水,不然自家和周边的邻居都无法正常生活。而且只要一下大雨,家家户户化粪池内的污水就会外溢到街巷上,污秽脏臭弥漫着整个街道,村民们非常闹心。

记者发现,距离这位村民家化粪池仅一米远的地方就是一口政府修建的污水井。既然有污水井,为何污水不能排放?

打开污水井,记者吃惊地发现,这个本应连接化粪池的管道口干干净净,丝毫没有排污的痕迹,污水井里只有少量的存水。

一头是村民家快要溢出的化粪池,另一头污水井内连接化粪池的管道却“滴水不进”。记者对刘家社区的多处排污井进行了查看,基本没有发现污水的痕迹,多数排污井的管道内甚至可以说是“清澈见底”。

记者查阅青岛市城阳区的官网资料显示,2022年,上马街道共投资了9000万元,要将包括刘家社区在内的7个社区打造成为美丽田园示范村。

公开的招投标信息显示:2022年底,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在刘家社区开展了美丽田园示范村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给水工程等。资金来源是当地财政100%出资。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刘家社区就进行过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当时的建设内容就包含铺设污水管网。但是,尽管历经了不止一次示范建设,资金一轮又一轮地投入,刘家社区老百姓的排污难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村民们告诉记者,按照“刘家社区美丽乡村规划污水竣工图”,主管道的有些位置压根都没有开挖施工。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刘家社区村民称:“这个老路沥青路已经修了将近三十年了,修管道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挖,这条路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管道也没挖,管子也没下,什么都没动。”

“刘家社区美丽乡村规划污水竣工图”显示:村庄上方左右区域的生活污水经主街位置的主管道汇总排入下方的污水处理模块,不仅主管道形同虚设,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模块也是个摆设。

记者看到,污水处理模块围栏内设备设施一应俱全,但站内的过滤设备没有任何污垢,就像新的一样。污水排放口因为长久没有污水排出,已经结了蜘蛛网。

刘家社区历经了几轮次修建而成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样子货”,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比如,住户粪池接入检查井本应设置铸铁井盖,用的却都是塑料材质的井盖,用脚一踩、用手一掰便碎裂开来,村民们平时都只能绕着这些井盖行走。

见到记者是来调查问题的,刘家社区的村民又拿出了几份文件,一份是村委会收款单,上面写着“财政交来2013年改厕款共计330700元”。

另一份是 “2013年刘家社区村民厕所改造领款明细表”,金额为每户700元,上面罗列着领款人的签字和红色手印。

但村民们却告诉记者,厕改的这笔补贴资金,村里很多人压根都没有见过,签名和手印也不是村民本人的。

一位村民为了证明表格上的签字是伪造的,现场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刘家社区,2公里外的王林庄村在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工程同样存在问题。为了解决化粪池安全问题设置的排气管与化粪池根本没有连接,只是象征性地摆在了化粪池的一侧。

记者在王林庄村走访时发现,一些建好的三格式化粪池并没有投入使用,里面存有不少生活垃圾,而一些早已废弃的房屋则被纳入厕改的统计名单当中,比如一位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的五保户名列其中,但实际上没有进行厕改,只是为了充数。

不仅如此,同样门牌号码、同样名字的村民更是在厕改名单上反复出现了4次。

在青岛,除了城阳区,记者在即墨区也发现了问题。大信街道王家街村污水治理工程竣工过后,每逢下雨污水井就向外涌出污水,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污水的恶臭。

有村干部告诉记者,王家街村分南北两个区域,南部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并入了市政主管网,而北部地区的污水却始终没有接入主管网。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以来,即墨区率先在青岛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王家街村北部至今无法连通主管网,当地主管部门称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青岛市即墨区大信街道工作人员称:“那地方接了一段之前的老管网,现在那地方堵了,我们正在研究修复方案,只能说尽快吧,现在具体的实施方案还没出来。”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更是难点,个别地方花费了真金白银、人力物力修建的污水治理工程,有的是质量堪忧的“半拉子”工程,有的沦为了不中用的摆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来不得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只有工程建得牢靠、管得细致,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题,加快实现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生工程容不得“花架子”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