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向“新”而行激活新质生产力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可期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3日 10:30:42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3日 10:30:4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所谓“耐心资本”,是指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专注于长期的项目或投资活动,并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换句话说,提倡的是一种价值投资观,坚持长期投入,看重长期回报。耐心资本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活水”,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器”。

耐心资本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具身智能这一前沿领域的核心技术曾经被“困”在学校实验室中,而正是耐心资本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投入,让它有机会走向市场。来看报道。

在北京这家企业的实验室里,这台机器人正在根据指令进行操作:机器人接收到指令后,很快就锁定了货架上的矿泉水,进行准确抓取,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给机器人下达指令的是这家初创企业首轮领投的投资方负责人,他最关心的是项目的最新进展。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询问:“未来的使用场景呢?”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腾洲回应称:“目前第一批的场景主要是面向无人的零售,包括药店、商超、便利店。”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发展领域,简单说,就是各种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获取信息、理解问题、作出决策,从而执行各种任务。

目前,这家企业研发的具身机器人任意材质物体抓取技术成功率已经突破了95%。然而,在去年这家企业成立之前,这个项目中的核心技术还在学校的实验室里。

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称:“在此之前我们具身智能技术一直缺乏产品化的出口,现在与银河通用的机器人相结合,我们的具身智能技术赋能机器人,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产生出新质生产力。”

撮合具身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相结合,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是几家专注于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称:“他们的两个创始人有两类经验,一个就是机器人的硬件经验,还有就是算法,觉得他们这一块的组合非常好,所以我们就决定投资他们了。”

在耐心资本的支持下,去年银河通用正式成立,虽然企业才成立一年多,但目前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眼下,这家初创企业正一步步将技术产品化,预计后年可以实现量产。

“等得起”“陪得住”耐心资本人才趋多元

在这段时间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是投入早期的项目风险越大,尤其是对于硬核科技初创企业,往往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所以,投资方不仅要有陪伴的耐心,还要有如炬的慧眼、长远的眼光。那么,如何在众多企业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优质项目,成为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采访中,投资团队的专业构成变化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蒋苏文从事投资工作已有近20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他们的投资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从早期关注互联网到如今专注于硬核科技,他们团队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正熙资本创始合伙人蒋苏文介绍:“早期其实我们大部分的团队都是金融和经济背景,现在我们超过一半的团队都是来自于理工科等技术学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去实现精准赋能。”

陈维广是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他告诉记者,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团队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产业对接、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创新人才引进等服务,陪伴企业一起成长。 

陈维广介绍:“我们团队的组合是这样,有一些科学家背景或者是博士背景的,同时我们也有从产业出来的一些高管,包括我自己,在成为这个创投的合伙人之前,我也在产业待过,也曾经是产品经理、工程师。”

以科学家、工程师、产业资深从业者为主,组成的这样一个耐心资本投资团队,在项目技术判断与验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团队已经投资了超过200家企业,80%的投资项目都是首轮领投,其中有不少成长为所在细分领域的领军者企业。

政府引导基金先行 撬动社会资本转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耐心资本“陪跑人”背后,还有一只“政府之手”牵引着“市场之手”。节目开始提到的机器人企业,最新一轮融资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成为其中一个投资方。这个基金是做什么的呢?又被赋予了什么使命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任鹏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方,他介绍说,这个去年底才成立的基金规模100亿元,属于政府引导基金,但却有着 “耐心资本”的烙印。

目前,基金管理机构已完成人工智能领域首批11个项目的投资决策。任鹏告诉记者,政府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除了本身是耐心资本外,更要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转化为耐心资本,特别是引导产业资本深度参与硬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顺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鹏称:“我们第一批投了大概10多亿元的资金,带动了社会资本的量超过40亿元,达到了1:3的一个放大的效应。”

“耐心资本”力量壮大 布局科创新赛道

北京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信息产业等领域已设立4只百亿级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加强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培育、“投早”“投小”、支持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通过更好发挥政府资金的投资引导作用,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针对科技创新孵化周期少则数年,多则十年甚至更久的问题,北京市新设的这4只投资基金,最大的特点是不设固定期限,从而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中,北京还率先提出了“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开展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长期投资”。

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了“耐心资本”供给网络,一批有耐心、重创新的资本沉下心来,在政府基金引导与带动下,积极布局科技创新赛道。

朝闻晨评:耐心资本激活新质生产力 共筑科创未来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正是金融行业向“新”而行的重要举措。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就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科技创新需要耐心、定力,不能急功近利。壮大耐心资本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近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既是壮大耐心资本的手段,也为耐心资本提供了一个重要投资渠道。当耐心资本给市场以耐心,市场给科创以信心,科创又反哺市场,就能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耐心是时间刻度上的信心,时间的果实就是对耐心的回报。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耐心资本向“新”而行激活新质生产力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可期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