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静音车厢试点,“噪音之争”如何解?

来源:潮新闻 | 2024年06月22日 10:19:09
潮新闻 | 2024年06月22日 10:19:09
原标题:潮声丨地铁静音车厢试点,“噪音之争”如何解?
正在加载

  进入地铁或高铁车厢,电子设备声音不能外放,说话要压低声音……这样的“静音车厢”,你期待吗?

  日前,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试点推行静音车厢,引发不少网友讨论。和静音车厢同步上线的,还有两个静音地铁车站。无独有偶,铁路部门宣布,自6月20日起,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的动车组列车新增20列,拓展至92列动车组列车。

  长时间来,车厢等公共场所的“噪音之争”时常引发讨论。车厢作为高度封闭的公共流动空间,对乘客在公共场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看,“静音车厢”的出现,更是一场规范社会文明空间的有益试验。

  “静音车厢”为啥受欢迎?不具备强制力的“静音车厢”,真的能推而广之吗?

  静音车厢,静了吗?

  5月24日,苏州地铁5号线,上线了一列编号为0524号的车次。这辆列车的第一节车厢,就是本次试点的静音车厢。

  走进地铁车厢可以看到,显眼处张贴着“静音”标志,上面详细列出乘客进入静音车厢所要遵守的要求。和其它车厢相比,静音车厢内广播的音量也适当降低了。

  为了维持秩序,车厢内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员。如果有乘客的电子设备外放,或是大声说话,工作人员会上前提醒乘客降低音量。如果实在不愿意配合的,会劝离该节车厢。

  苏州地铁5号线服务工程师莫晓雯介绍,试点三周以来,静音车厢效果总体不错,进入静音车厢乘坐地铁的乘客大多比较配合。一项300多名乘客参与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80%的乘客认为静音车厢能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而其中对静音要求较高的,年龄大多在20-40岁之间。

  为何要在地铁上开设静音车厢?莫晓雯解释,近年来车厢外放电子设备引发旅客不满的现象频发,乘客对于“静”的需求明显增加,设立静音车厢的初衷是利用有限资源满足旅客差异化需求,为旅客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开设静音车厢前,相关部门也做了评估。5号线是贯穿苏州东西走向的线路,东面是太湖,西面是阳澄湖,行经多个区域,早晚高峰上班族较多,年轻人对静音的需求会明显一些。

  苏州市民小爱家住茅蓬东路站附近,是5号线的常客。自从乘坐5号线静音车厢后,她上地铁后手机就调成静音。“既然是静音车厢,需要大家要共同维护好静音的环境,在公共空间内做到不打扰他人。”

  不过在静音车厢内,小爱也遇到过不愉快的情况。一位老奶奶,一上车就打开手机看视频,声音不仅大声还刺耳。随后她向地铁工作人员反馈情况,经由工作人员调节,老奶奶才将声音降低。

  不过试点工作也反映出一些实际操作中的困难。高铁可以提前购买静音车厢车票对号入座,地铁购票没有这个选项,有些乘客会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进入静音空间,管理相对更加困难。

  接下来,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将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静音车厢工作。比如增设更醒目的静音提示,增加静音车厢的曝光率。此外,还将进一步联动轨道公安、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做好执行静音的协调工作。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还地铁5号线的茅蓬路东站和黄天荡站开展了静音车站的试点。站长张蔷介绍,通过降低车站的语音提示声音,将静音提示前置,做好车站与车厢静音工作的引导和衔接。

  静音车厢,争议在哪?

  早在地铁静音车厢推出之前,高铁已经开设了静音车厢。2020年12月,铁路部门在京沪、成渝高铁试点“静音车厢”服务,逐步扩展至京广、郑渝、京哈、沪昆、西成高铁,如今已经4年多。

  据了解,静音车厢座位的价格与普通车厢同等级座位的价格保持相同,车厢内的语音广播音量调低至正常音量的30%至40%。乘务人员会掌握每位乘客的到达站点信息,并为每位乘客提供“一对一”的到站提醒服务。

  通过12306可以购买静音车厢车票

  不少亲身体验过高铁静音车厢的网友分享,乘务员全程“手动闭麦”,人工制止。车厢里一旦出现打电话、聊天、哼歌、外放等声音,乘务员会来回提醒提示,如果遇到不听劝阻的旅客,也会采取强制带离。

  对部分乘客来说,这样的“静音服务”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陈一前不久在静音车厢上体验到了“岁月静好”。“一发车,乘务员就举着‘保持安静’的小牌子在车厢内提醒,一有人打电话,乘务员就马上就会提醒他们去车厢连接处。”

  “总体体验感还不错,有点像正在午休的办公室,大部分人都会自觉压低声音。”陈一说,回程没有买到静音车厢的票,车上旁边有位大叔扯着大嗓门打电话谈生意,还不停有人外放音频,她还挺怀念来时的静音车厢。

  对于静音车厢,虽然大部分网友持支持态度,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表示,多人出行多少会发出一些声音,而静音与否全靠旅客自觉。一旦乘务员提示不及时,静音车厢与普通车厢没有区别。

  林华在一次出差中购买了高铁的静音车厢票。虽然座椅背上明确写明了要保持静音的标识,不少乘客还是会聊天或外放。“静音车厢纯靠人工闭麦,就好像车厢里加了‘班主任’,列车员提醒就变小声,走远了就声音就大起来了。”林华觉得,静音车厢更多的还是看乘客是否自觉。

  静音车厢真的能静下来吗?浙江工商大学当代浙江研究中心主任张丙宣认为,静音车厢难静音的原因在于,车厢并非是强制静音,非常考验有关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乘客的素养。但无论如何,静音车厢都是一种进步,引导乘客重新审视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习惯,以此强化公共秩序。

  静音车厢推广,难在哪?

  当前,高铁和地铁的静音车厢都处于试点阶段。静音车厢可以推广吗?在乘客们的体验和讨论中,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比如,静音车厢的静音限制是否能更加灵活?比如,对于静音车厢的保障怎么确保跟得上,不流于虚设?再比如,旅客对于“静音”的需求是否可以再细分?

  选择静音车厢时,页面跳出的对话框

  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袁顺波看来,静音车厢的推出,出发点在于解决密闭空间噪音污染问题。

  袁顺波说,无论是火车、高铁还是地铁,甚至是公交车上,密闭空间的噪音问题是长期困扰旅客的问题,包括手机外放、孩子哭闹、成群结队的喧哗等,都会给同一个公共空间周边的人造成噪音污染,而导致乘坐公共交通体验感变差。

  不过,静音车厢并不是强制执行,更像是乘客与车厢管理部门基于互信签订的一项契约。这个过程中,如何约束不遵守规则的乘客?袁顺波建议,首先要做的是需要有轻惩戒措施,目前车厢内不遵守静音的主要方式是提醒,措施相对较为软性。随着试点的深入,可以采取稍有约束力的措施,比如多次劝导仍不遵守,一段时间就不允许购买静音车厢车票,地铁上多次违反,也可做相关限制,进行相应的信用管理。

  也有网友提出,有可能是被动购买了高铁静音车厢车票或是进入地铁静音车厢。由于运力原因,一旦到了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哪个车厢有票买哪个。地铁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上下班高峰不一定挤得上地铁,大家也不会在意进入的是否是静音车厢,认为被强制静音不太合理。

  对此,袁顺波认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既然进入了静音车厢,就要遵守约定。“不管是不是静音车厢,在公共空间内,不影响、不打扰其他人,是约定俗成的文明道德的体现。如果乘客和铁路、地铁部门相互配合,执行静音的约定,静音车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

  公共场所的秩序之争,车厢的噪音问题只是其中一个缩影。除了“静音车厢”,还可以有更多解法吗?张丙宣建议,车厢秩序可以尝试场景多样,不能仅用静音一个标准来。比如有地方推出了亲子车厢、女性车厢等,满足不同乘客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地铁静音车厢试点,“噪音之争”如何解?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