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环球国际视频通讯社有限公司(国际视频通讯社,CCTV+)、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发布暨启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国际传播领域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出席活动,深入分析全球传播格局变化和世界传媒发展趋势,共同研讨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方法路径。
《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23)全景呈现世界传播态势
《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从传播生态学视角聚焦全球传播格局和世界传媒发展,在复杂的全球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息共生关系,为传播研究、媒介管理、社会观察和政策制定提供联动、系统化、战略化的思路。
报告凝结传媒业界、传播学界和相关官方管理机构的智慧,从政策、技术、市场、国别四个维度,全面勾勒了2022年以来世界传媒发展和全球传播格局变迁状况。
展望未来,蓝皮书对全球传播生态提出三点前瞻性提示:第一,流量时代,以人为本的传播公共产品亟待发掘与创制;第二,智能传播多点开花,“AI+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在形成;第三,面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国际传播走向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6G面向未来:技术研发应用并驾齐驱
蓝皮书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对6G抱有十分的技术期许和应用期待。从6G市场趋势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预计到2040年,物联网终端将呈现千亿级爆发式增长,连接数占比超过90%,基于XR设备、全息设备等新型终端设备的沉浸式业务有望贡献超过一半的月均流量,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
流量时代,以人为本的传播公共产品亟待发掘与创制
蓝皮书指出,综观当前以全球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消费时代,媒体行业亟须创制真正以人为本的新闻实践作品与传播公共产品,将传播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极致,促进人类社会媒介信息生态秩序的良性发展。信息跨越国界实现全球流动的时代,在对真正具备公共价值的传播产品给予大量关注的同时,注重复刻和推陈出新,使信息获取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感官游戏,从而拿到维持和增强用户黏性的金钥匙,是全球新闻信息传播破局的关键所在。
中国国际传播走向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蓝皮书指出,面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国际传播走向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追溯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从全球传播生态视角下中国国际传播在被动入局中逐步布局,到在“西强我弱”的格局中逐步出现“局部破局”和“于我向好”局面出现,初步显现了学界的理论研究自觉和业界的实践创新。中国的国际传播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重点建设全球“朋友圈”,以国际媒体的新闻报道为具体落点,向外拓展;在第二阶段注重系统性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步入第三阶段,中国国际传播肩负国际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目标从提升国际形象转变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意在指明,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在讲好世界故事前提下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世界性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