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新质生产力 大文章用心写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9日 22:05:50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9日 22:05:5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5月14日起,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充分报道基层一线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亮点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在江苏、上海、辽宁、广东进行了调研。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今年一季度,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超3.1万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量”。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新产业、新动能在加快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重抓好的一个关键环节。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参加江苏团审议,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对江苏提出的目标是要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是赋予我们的一个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定位。”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是如何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关键“增量”的呢?

  商业航天技术先进,产业带动性强,是江苏近期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位于苏州张家港的天兵科技液体运载火箭智能制造基地是江苏首个大型液体火箭智能制造基地。在这里,零部件超过4万个的大型液体火箭,40天左右就完成了总装。

  一位负责人说,企业总部在北京,之所以跨越千里,在张家港建制造基地、做总装,主要看上的就是当地的产业链。

  产业链支撑,聚链成群,江苏正在打造苏州、无锡、镇江等多个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集群发展带来产业裂变效应。现在,在江苏已初步形成从新材料、关键部件到发动机、航电系统、机电系统,再到配套精密制造、运营服务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航空航天产业支撑体系。

  信长星:“这是我们的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只要沿着从产业到产业链,到产业集群,到集群突破这条路子走下去,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江苏制造’的竞争力也一定能够实现新的提升。”

  聚链成群、集群突破的路子下,江苏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环保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领跑全国。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也是构建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要手段。上海作为全球领先的科创中心之一,正发力进行未来产业的培育。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张江高新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加快打造一批高质量孵化器,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构建科技咨询、研发测试等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

  上海2022年发布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3年成立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首批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其中,“大零号湾”功能区定位是聚焦科技创新策源,汇聚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双一流”高校,10多所科研院所,以及近200多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

  针对前沿技术颠覆性强,但要真正作用于产业,周期长、风险大,成熟度也有待验证等共性特点,“大零号湾”为每一个重点项目都配备了专门的转化专员,全程“陪跑”。

  “大零号湾”还通过政策与服务,为企业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的不同阶段,匹配各类要素资源,小到孵化器、加速器,大到科创园区、研发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促进前沿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孵化、产业化。目前,“大零号湾”已有70多项科学家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产业化。

  龚正:“努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产业资源集聚耦合、叠加碰撞,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我们要把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功能全面提升,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建成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特别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矿产冶金等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但近年来,这些传统产业却面临了结构单一、竞争力弱等问题,并由此导致经济增长较为乏力。面对制约发展的痛点,辽宁怎么办?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必须破解的难题。总书记对东北辽宁的振兴发展高度重视,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这将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辽宁如何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鞍钢是辽宁老牌钢铁生产企业。在鞍钢股份彩涂分厂,记者看到,3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难见人影,各种设备高速运转,机器人、智能平板小车来回穿梭,从原料钢卷的自动收料、上料,到喷涂上色,再到成品钢卷的入库、包装,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生产线一度因为需要人力多、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导致多年亏损,生产要改变,必须要走智能化改造之路。像鞍钢一样,辽宁众多传统制造企业也迫切需要激活“老家底”。辽宁决定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以智能化改造作为促传统产业升级的主抓手之一。

  郝鹏:“聚焦智能化主动出击,助力企业进行数字赋能,以数字辽宁、制造强省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走进厂矿车间,为企业进行数字体检和智能化的改造,帮助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研发、设计、生产、企业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让企业插上数字翅膀,享受数字红利。以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鞍钢积极开展智能化转型。现在,鞍钢集团已经有55条产线完成了智能化改造,产线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以上,其中,智能工厂、数字铁矿、黑灯选矿厂、5G+智慧炼钢等88个项目,成为辽宁众多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参考的“标杆”。

  政策引领,标杆带领。2023年,辽宁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达87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达337个。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广东正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入手,切实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广东如何切实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让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呢?

  记者来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这里是广东设置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实行“联合创新+产业化平台”的新模式。

  邝允团队成功研发出海水制氢这项填补世界空白的关键技术,但之前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验证技术的应用场景。廖梅所在的深圳能源集团,则一直在寻找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在“联合创新+产业化平台”的新模式下,二者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联合研究平台,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不久前,全球首台单机规模最大的海水制氢装置成功投运。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现在更多是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建立大量具有共享属性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幅度降低企业在0到1创新过程中的投入成本,解决产业和企业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解决产业长远发展的后劲问题。”

  广东以创新促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约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都来自企业,同时,发力源头创新,把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了基础研究。

  王伟中:“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亲临广东视察,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发展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广东既有强大的创新供给,又有完善的产业配套,更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将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无论是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还是上海未来产业的“播种”开拓,无论是老工业基地辽宁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广东推进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这几个地方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精准施策,不断显现新成效。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焦点访谈:新质生产力 大文章用心写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