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了平生意——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优秀基层干部徐利民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9日 19:32:06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9日 19:32:0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2021年冬天

一粒不足4毫米长的炭化稻米

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举世瞩目

这粒在浙江上山遗址

被发现的“万年稻米”

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

是稻作文明起源于中国的有力佐证


我们可能都不敢相信

推动上山文化、“万年稻米”

走向世界舞台

背后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是一位基层宣传干部


他以热爱为火、以行动为柴

为保护传承弘扬上山文化

为造福浦江百姓

燃烧自己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原常委

宣传部部长徐利民


1

“即便是一块石头

我也选择为‘万年上山’而燃烧”

2019年10月

徐利民就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部长后

第一时间就到了上山遗址博物馆调研

凝视着“万年稻米”

心里思忖的都是

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


“原来早在一万年前

上山先民们就已经走出洞穴

搭建房子

过上了农耕定居生活

他们驯化野生作物

完成农业革命。”


古老的上山文化

在他的心里一次次激荡起波澜

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一定要把宝贵的上山文化保护好

传承好,弘扬好!”


上山文化

成了徐利民为之燃烧的精神所在

他就像“上山的一块石头”

争分夺秒做着为上山推广铺路的工作:

为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

他不辞辛劳、反复沟通

为擦亮“上山文化”品牌

他多方考察、呕心沥血

为把研究和宣传思路打得更开

一篇述评他字斟句酌

足足改了31稿


2020年

是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

徐利民暗下决心

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

通过举办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广泛邀请专家学者

为上山文化保护

传承、弘扬指导把脉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

是考古界的泰斗

徐利民带领团队远赴北京

向严老当面汇报

上山文化研究和弘扬的最新进展

得到了严老的悉心指导

严老为上山文化郑重地写下

“远古中华第一村”

对上山文化的价值给予高度认可

为吸引更多人关注上山

徐利民创新思路

想到将农耕文明考古

与现代农业科研结合起来

邀请袁隆平先生

为上山文化传承弘扬出谋划策

袁老对上山文化

稻作文明起源非常感兴趣

挥笔写下:

“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

大家都想不明白

到底是什么力量

能让徐利民吃饭、跑步

甚至睡觉时想的都是上山

“或许是有缘吧

三十年前

我从农校农学毕业

与上山稻作相联了

这也意味着

我必须担起

上山具体谋划的责任了”

徐利民深爱着

脚下的这片土地

和这片土地上的人……

2

“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

哪怕再大的困难都要去做”


“利民利民”

人如其名

徐利民对上山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对老百姓的爱

更让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

都坚持要做

而且一定要做成!


2005年

浦江县虞宅乡山区水源紧张

当时

徐利民刚刚上任虞宅乡乡长

面对乡亲们的用水难题

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修建一个可以为14个村供水的水库

他掷地有声地对大家说:

“只要对老百姓有利

困难再大也要做。”


就是抱着这样的决心

徐利民开始了水库建设的筹备工作

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水库建设地点

他带着同事们

冒着炎热酷暑

一趟趟往深山老林里钻

爬遍了虞宅乡所有的山头

有的村民对征地搬迁不理解

他带着村干部

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

登门沟通

一副手套、一把镰刀

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山泉水

工地少说跑了有100多趟

就这样,短短两年

徐利民就带领大家完成了

深清源水库的建设

如今,即便是在干旱季节

水龙头一拧

潺潺流水就直接

流进了老百姓家里

而徐利民为民利民的大爱

更流进了百姓们的心里


担任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后

当地盛产的葡萄滞销

他就带头走进直播间

帮葡农吆喝

发现网络投诉处置效率不高

他推动建设“民情暖哨”网络平台

他从“关键小事”着手

落实了200多个惠民项目……


徐利民将自己

深深地根植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正如他自己常说的那句话:

“认真能把事儿干成

用心才能把事儿干好

用不用心

老百姓能感受得到。”


3

“一定要让上山文化走向世界”


2020年11月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

学术研讨会如期举办

严老专为大会发来视频寄语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山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

稻作农业世界第一

彩陶世界第一


听到考古专家对上山文化价值的认可

徐利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又萌生了一个更远的目标:

让上山走向世界


如何才能让

上山文化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徐利民想到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办展览


2021年6月

国博策展人员受邀来到

上山遗址博物馆

刚开始,他们都没有想到

那个对上山文化

一点一滴都了然于胸

对每一件展品

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的讲解员

竟然是县委宣传部部长

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

徐利民全程与策展人员密切联系

协调展品商借

研讨展览设计方案

精心挑选了

近200件涵盖上山文化

早、中、晚期的文物

多次前往北京

将布展顺序、标签位置

字号大小逐一核对

那段时间

他就只有一个念头

就是将他心里那无与伦比的上山文化

完美地呈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


2021年11月12日

稻·源·启明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正式开展

在五个月的展期内

吸引了超过国内外100万名观众

这一古老文明

走进了公众视野、国际视野


借助上山文化特展的影响力

上山文化的宣传声势

一浪接着一浪

一浪高过一浪


2022年8月初

徐利民感到身体不适

住进了医院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

徐利民的病情会发展得如此之快

才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他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


妻子回忆说

即便在生命的尽头

徐利民最牵挂的还是上山

他的微信头像

一直都是上山遗址照片

他的朋友圈

满是上山遗址的宣传报道

2022年9月20日凌晨

那个心心念念着上山

带着满腔热血的徐利民

永远离开了我们


徐利民生前常说一句话

“人总要为什么而燃烧”

当他在虞宅乡修建水库披荆斩棘时

当他为宣传上山文化马不停蹄时

他的心中始终跃动着一团火

那是一种热爱

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

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爱

因为热爱 所以燃烧

它激发的巨大能量

如同万年前那粒也曾燃烧过的上山稻种

跨越时空 凝聚永恒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遂了平生意——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优秀基层干部徐利民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